陈亚瞿:八旬教授坚持长江口生态修复

新华网 2020-12-05 阅读量 931

  12月3日,陈亚瞿在船上观察长江口深水航道的南导堤。

  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东海水产研究所退休专家陈亚瞿教授已年过八旬。近20年来,他一直进行长江口生态修复研究并参与实践。在相关单位大力支持下,2001年,陈亚瞿带领团队率先在长江口放流了3080尾中华鲟幼鱼;2002-2004年,先后两次利用长江口深水航道整治工程的导堤和丁坝混凝土构件作为硬底物,通过人工补充成年牡蛎及底栖动物群落增殖等手段,构建了我国河口第一个人工牡蛎礁系统。2004年,他又率先在长江口开展了2.5万只中华绒螯蟹试验性增殖放流,取得了良好的生态效益。2008年,还开展了39万尾河口重要经济鱼类试验性增殖放流。陈亚瞿说,“这种立体的、多层次的增殖放流,极大利于生物多样性的恢复、调控水生生态系统结构,从而达到修复长江口水生生态系统的效果。” 科研团队2004-2018年的监测结果显示:通过增殖放流活动,长江口导堤及附近水域底栖动物种类和生物量都有显著的提高,表明该生态系统已明显得到修复和改善。

  新华社记者 张建松 摄

  12月3日,陈亚瞿乘船前往长江口深水航道的南导堤。

  12月3日,陈亚瞿团队成员乘坐小艇前往长江口深水航道的南导堤。

  12月3日,陈亚瞿(右)和团队成员测量长江口深水航道导堤上的贝类样品。

  12月3日拍摄的长江口深水航道导堤附近鱼类样品。

0人点赞

相关推荐

专家:雾霾天老人小孩更要严格佩戴口罩注意防护
新华网|2021-03-11
巴基斯坦媒体:中国在新冠疫情期间拯救全球生命
海外网|2021-03-12
新疆(含兵团)10月27日新增确诊病例22例、无症状感染者19例
新华网|2020-10-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