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敬最可爱的人!东兰3位健在抗美援朝老兵回忆峥嵘岁月

河池日报头条河池客户端 2020-12-13 阅读量 5279

  70年前,他们抱着保家卫国誓死不归的决心,加入中国人民志愿军队伍,奔赴朝鲜战场,用血肉之躯同敌人作战。

  70年后,回想当年在民族大义国家危难时刻,他们毫不犹豫地将青春乃至生命付诸于一次次战火。

  近日,记者来到东兰县,采访了部分抗美援朝老兵,将他们的真实回忆记录下来,以飨读者。

  百岁老兵谭世陆:保障战士们吃饱

  “没想到,我居然能从朝鲜战场活着回到家里,还看见国家从弱小变强大的历程。这活得值了。”11月23日,今年刚好满百岁的花香乡干来村三堡屯寿星、老兵谭世陆提起抗美援朝往事,感慨地说。

  视频

谭世陆忆抗美援朝往事。

  谭世陆生于1920年6月,生逢乱世,刚刚成年就被国民党抓壮丁去当兵。1947年,他所在的部队在湖北省汉口被解放军俘虏。他经过思想教育后,成为一名人民军队战士,先后当警卫连、迫击炮连战士,后来在师部担任通讯员。

  1951年10月,在军校读书的他选择奔赴朝鲜战场,在团部担任后勤保障兵,负责运输弹药和粮草。

  当年的工作,他还记得很清楚。“我们白天休息,晚上全部出动,从后勤基地到前线,来来回回跑。”因为敌机时常在空中侦察,谭世陆只能和战友们夜里出行。连队为了队伍不走散,给每个战士的腰间挂上一条白毛巾作为标识,大家在夜里前行,就通过看毛巾来带路。

  有时候,遇到敌机在天上飞,他们就匍匐在地上,等敌机离开才能起来继续前行,“有一次,我们三十几个人在雪地上匍匐4个小时,很多战友都牺牲了,最后只剩下6个人坚持把弹药送到阵地上。”

  一箱箱弹药,一袋袋粮食,在谭世陆和战友们的摸黑下,送到前线。虽然没有拿枪在前线与敌人拼杀,但对于自己的工作,谭世陆说,“我们的任务也很重要,保障战士们吃饱了,有子弹了,才能狠狠地击败敌人。”

  除了后勤保障工作,谭世陆还担任连队的对外宣传工作,与朝鲜群众接触,“因为存在语言沟通障碍,我们只能在翻译的培训下,掌握基本的朝鲜语。”如今,说起朝鲜语,谭世陆还能记得“飞机”“卧倒”等词的朝鲜语。

  1956年,谭世陆所在的部队回国,他才得以回到老家花香乡,随后就在村里务农至今,在家乡安享晚年。

  罗庶长:地下交通员走向朝鲜战场

  1948年,年仅13岁的罗庶长跟罗道元发展北高(现切学辖区)游击队,担任地下交通员。

  1950年,罗庶长加入解放军隘洞区中队,参与东兰剿匪任务,后因表现优异加入了东兰县大队。

  1951年4月,抗美援朝的征兵消息传到东兰,在金谷剿匪的罗庶长第一时间报名。随后,他与160名战士一起奔赴朝鲜战场。

  因他的年龄太小,部队起初并不愿意接收他,“我就一直跟着部队走到伦界,指导员才允许我加入队伍。”

  当年5月28日,成为12军35师105团战士的罗庶长跨过鸭绿江抵达朝鲜新义州,在杨德火车站后勤基地担任通讯员,“刚刚到朝鲜,由于战事多,加上我个子小,领导担心我跑不动,就安排我在后勤部主要负责给连队送信。”

  对于当年的情景,罗庶长记忆犹新。“因为只有师部才有步话机,基层连队条件比较困难,只能依靠战士来担任交通员。加上有时候电话线被炸断,团部和连队联系就更加麻烦了。”天上的飞机呼啸而过,他就拿着一个小指南针,摸着地形,及时把信件送到前线。

  来来回回送信的次数很多,随时可能遇到危险。1951年9月的一个晚上,他给团里的3营送信,路上恰好看见前方走来3名敌军的士兵,起初他以为是自己的战友。走得较近时,才发现是敌方的士兵。他及时躲避到路边下的小沟里,才逃过一劫。这是罗庶长在朝鲜距离死神最近的一次。

  和他一起同时踏入朝鲜战场的还有罗福贤、罗庶良,他们在1952年就牺牲了。“在朝鲜战场,没有人怕死。我们唯一的想法是早点把敌人打败,才能保护国家安全。”

  在朝鲜,罗庶长因表现优异,获得5次队前嘉奖,荣获一次二等功。在班长王鹏社介绍下,罗庶长1953年6月光荣加入中国共产党。

  1953年12月,罗庶长随军部一起撤退返回国内。1957年复员后,返回家乡继续工作。

  潘兆平:深挖战壕保护战友们安全

  说起参加抗美援朝的经历,潘兆平就拉开了话匣子。

  1949年,17岁的潘兆平,在三石区(现三石镇辖区)加入中国人民解放军广西军区宜山军分区东兰县大队参与整匪反霸工作。

  1950年3月,他因工作踏实肯干,被刚刚成立的东兰县公安队队长推荐担任三石区政府的副区长,但被他一口回绝了,“我一个农民的儿子,年纪那么小,没有读什么书,当不了副区长。”

  次年正月17日,百色独立团到东兰号召青年参军入伍。潘兆平刚好找到不当副区长的理由,就第一时间报名当兵,并被批准入伍。10天后,他从东兰出发,奔赴朝鲜战场。

  两个月后,他从安东(现丹东)码头入朝,加入64军191师独立工兵营2连2排4班,成为一名工程兵。

  他起初以为能拿枪打敌人,但没想到,拿的却是铁铲和锄头,“指导员告诉我们,不是拿枪才是战士,拿锄头也很重要。”

  他经历过的最大一次战斗就是上甘岭战役。

  1952年9月,潘兆平和战友们接到指令,到上甘岭深挖战壕。在步兵掩护下,他们在夜间出动,争分夺秒,挥舞着铁铲、锄头等在狭窄的战壕里挖土,“如果我们挖得不深,战士们的掩体浅了,很容易被炮弹打伤。”

  这期间,因为战斗时间持续较长,潘兆平目睹着自己挖的战壕一次次被敌人的炮弹削平,工兵们又一次次接替继续挖巷道。最终,志愿军经过43天的苦战,终于拿下了上甘岭战斗。

  后来,他还与战友们多次深挖战壕,为战斗的胜利立下了功劳,但他心里还是有些遗憾,没能拿枪到前线去跟敌人拼杀。

  1953年7月,潘兆平回国,回到家里务农,过着平静的生活。

0人点赞

相关推荐

希腊疫情致118所学校关闭 数百所中学继续罢课
中新网|2020-09-29
台风“环高”登陆越南至少5人伤 预先疏散近65万人
中新网|2020-11-16
俄外长表示白俄罗斯宪法改革有助于稳定白局势
新华网|2020-11-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