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若宝:养牛养出“牛”日子
“哞……哞……”都安瑶族自治县高岭镇五峒村黄若宝养牛场内不时传出牛叫声。38岁的黄若宝正在给牛栏里的41头牛喂草料:“正值寒冬,不给它们补足草料,牛变瘦了就不好卖咯。”
黄若宝在自家的牛栏里。 在“九分石头一分土”加上缺水的五峒村,除了外出务工,坚守大山的村民因地制宜,开辟了一条发展养殖业的发家致富新路子。
说起养牛的原因,黄若宝说,这得感谢党的好政策。
2002年7月,黄若宝从广西柳州畜牧兽医学校毕业,在家待业时,看到村里人购买鸡鸭苗常常病死,造成很大的损失。
他经过调查发现,原来是村里到高岭镇街上的距离较远,村里人购买的鸡鸭苗都是装在不透风的纸箱里,鸡鸭苗因通风不畅和受惊吓导致死亡。
这事让黄若宝明白,自己就业的方向不是在远方,而是在家乡。于是,他从零做起,在村里开了一家兽医店,开始为村民的鸡鸭牛羊服务。
空闲之余,他就从禽苗孵化基地批发引进鸡苗饲养。“每批几千只,每只鸡养到一斤半左右,基本能适应村里环境后,我就转卖给村民,这样可减少鸡的死亡率。”黄若宝说。
2002年下半年,黄若宝销售第一批中鸡苗,赚了7000元钱,加上做兽医服务收入8000元,“这是我人生的第一桶金。”
黄若宝在仓库里搬运饲料。
就这样,直到2015年,成家立业的黄若宝不甘心只做兽医服务和卖鸡苗、卖饲料。他决定改变现状,“我在家里尝试搞养殖,期待能够成为村里的致富带头人。”
这一次改变,让黄若宝找到了更大的空间。
脱贫攻坚工作开展以来,都安大力实施“贷牛还牛”项目,通过养牛产业帮助群众脱贫致富。
2017年,黄若宝抓住机遇,投入25万元,建设牛栏,租地种植了40亩牧草,养了25头西门达尔牛。
为了把牛养好,黄若宝到广西大学学习,并合作开发“核桃—肉牛—牧草”相结合的养殖模式,保证了既能使核桃得到管护,又能种植牧草。
2017年年底,黄若宝卖牛赚了10万元,“我用这一笔钱买了14头种牛。不久,它们生了11头小牛犊。”
视频 | 黄若宝在加工牧草。
黄若宝的成功,让村民们看见了希望,村里有34户贫困户跟着养牛。“他是老兽医,有技术,离我们也近。大家跟他一起养牛,心里有底,”村民黄炳周说,“我家也养有5头牛。”
牛越养越多,事业越做越大,黄若宝的生活也越来越好了,“2018年至今,我仅靠养牛的纯收入就超过10万元。”
2018年,黄若宝拿出自己多年的积蓄,在县城买了一栋楼,用一楼来作为饲料仓库;并买了一辆私家车、两辆货车用来支持事业的发展。
从尝试创业到发家致富,善于抓住机遇的黄若宝,致富路越走越宽广。
作者:河池日报社融媒体记者 潘剑 见习记者 覃新 通讯员 韩金秦 黄润生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