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鸡山上飞出“牛司令” !曾经最穷的陈明金一家,依靠双手告别贫困奔向新生
每天一大早,陈明金都会雷打不动从南丹县芒场镇公鸡山移民安置点出发,往返3个小时到曾经的故乡山架屯看护牛群……牛,既是他告别贫困的见证,更是奔向美好生活的希望。
陈明金站在旧屋前。
5年前,扶贫工作队在村干的带领下,在崎岖的山路上行走3个多小时到芒场镇么岩村山架屯开展精准扶贫识别工作,眼前一幕让人震惊:34岁的瑶族青年陈明金一家6口人居住在一个不到60平方米的破烂茅草屋里,家里连一张像样的凳子都没有。经逐项核实打分,陈明金一家在精准扶贫识别中仅得16分,成为山架屯最穷的人。
环境如此恶劣,斩断穷根唯有异地搬迁。2016年底,陈明金一家和么岩村山架屯、骂赖屯38户群众241名瑶胞一道,告别“一方水土养不活一方人”的穷窝,搬进了芒场镇芒场社区公鸡山移民安置点。
要想搬得出、稳得住、能发展,必须具备一技之长发展产业。穷则思变过后,在脱贫攻坚每一期的家禽培训教学中,陈明金听得很认真,并积极咨询如何解决各种现实养殖难题。掌握了基本技能后,陈明金有了自己的打算。
“山架屯全屯搬迁后,那里四面环山的地形本身就是一个天然的养牛场。”陈明金想到做到,通过扶贫贷款和向亲戚借款,办起了一个有10头当地黄牛的养牛场,并过上了早出晚归的“牛郎”生活。3年来,在陈明金的精心管护下,养牛场养殖最高峰时达到35头牛。按照市场价格,目前陈明金每年卖牛收入增加2万元。昔日山架屯最穷的人,早已脱贫摘帽成为公鸡山移民安置点的“牛明星”。
陈明金在山上放牛。
告别贫穷、苦尽甘来,陈明金仿佛换了一个人,谈吐间充满自信,早已没有了往日的忧郁和自卑。每天除了雷打不动的养牛生活,闲暇空余,他会督促孩子们在明亮的新房子复习功课,以及央求孩子们教会自己读书认字:“我这辈子因为贫穷没有上过一天学,再也不能让孩子们受这种苦。”
“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村支部书记莫荣茂赞扬说,经过扶贫扶智、勤劳致富,曾经最穷的陈明金一家,如今依靠党恩蜕变成为公鸡山上的“牛司令”,其励志故事成为当地美谈,并激励更多人依靠双手告别贫困奔向新生。
要生活,要让白裤瑶人更好地生活。要发展,要让白裤瑶文化更好地传承。这是白裤瑶民族向往的生活,更是党和政府长久以来思考的问题。
2015年以来,芒场镇围绕“两不愁三保障”“四个不摘”“五个一批”“六个精准”,依托优越的自然条件,优化农业结构,建设各种绿色农产品基地,致力发展以巴平大米、烟叶、长角辣椒、林果、猕猴桃、瑶山鸡为主的特色支柱产业,截至当前,全镇建档立卡贫困户1108户4791人和2个贫困村已全面完成脱贫摘帽。
陈明金站在新建的小洋楼前。
狂风暴雨不再担惊受怕、浑浊饮水已成历史……告别穷乡僻壤,如今的公鸡山移民安置点群众,孩子能够接受好的教育、家庭签约医生按期到家里服务、低保政策保障基本生活、有了一技之长外出务工或家门口就业……“美好生活来之不易,唯有继续努力前行。”陈明金感恩说。
从深山走进新寨,“陈明金”们一边传承白裤瑶古朴、独特的文化,一边拥抱新的生活方式,他们的新日子正如同山里的朝阳一样美好。
作者:河池日报社融媒体记者 张锐锐 通讯员 宁显坤 黄培元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