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寿乡百姓推开幸福之门

河池日报-头条河池客户端 2020-12-29 阅读量 1844

历史常常在开启时就昭示了方向。

2019年3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两会期间听取广西工作汇报时指出:“利用良好的生态优势,可以发展旅游、康养和其他生态型产业。你们巴马是长寿之乡,百岁老人很多,这些都是发展生态产业很好的条件。”

巴马老乡家园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 吕锋 摄

厚望如山,催人奋进。

作为世界长寿之乡,巴马瑶族自治县党委、政府严格对标对表中央要求,更加坚定“越是贫困地区越要坚持高质量发展,越是贫困地区越要走开放发展之路”的理念,不断凝聚“巴马争当新时代健康中国领跑者”的共识,用实际行动把总书记的殷殷嘱托全面落实在寿乡大地上,交出了一份亮眼的“巴马答卷”——

经过4年艰苦卓绝的努力,到2019年底,巴马共实现52个贫困村、61969名贫困人口脱贫,综合贫困发生率降至1.24%,顺利退出贫困县序列。

在全国82个国定贫困自治县中,巴马的GDP增速和财政收入增速已连续4年分别排在第一名和第二名;2020年上半年,巴马GDP增速8.5%,财政收入增速28.2%,继续排在广西前列。

2020年以来,面对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巴马严格落实“四个不摘”要求,聚焦剩余未脱贫户和未脱贫村,集中所有人力、物力、财力、精力和时间全面攻坚冲刺,目前已达到全部脱贫标准。

庄严的承诺——把打赢脱贫攻坚战作为头等大事和第一民生工程

巴马处于滇桂黔石漠化片区,连绵起伏的大山犹如一道道绿色屏障,让世居于此的人们曾经守着青山受穷,脱贫之路尤艰。

自山间洞窟而来,孕育了众多百岁寿星的盘阳河,川流不息,渊澄取映,被称为巴马的“母亲河”。她若能言,定能说尽岁月变迁的沧海桑田。而摆脱贫困的奋斗史诗,一定最为壮丽。

现年101岁、已是五代同堂的罗有福,一辈子都生活在大山环抱的所略乡彩乡村。他说:“从食不果腹,到脱贫致富,能够实现小康梦,是我这辈子经历中最美的事!”作为精准扶贫政策的直接受益者,他在颐养天年之际,为了表达感恩之心,特意把幸福心情写成对联“前世宗祖盖茅房儿孙后代架高房、幸福生活万年长永远不忘共产党”贴在新房大门两旁,格外鲜红夺目,情深意长。

在东山乡江团村可龙屯,60岁的兰正辉有点驼背,从8岁就开始成为家里挑水“主力军”的他,做了一件破天荒的“大事”:从家庭水柜接了3桶水,淋漓畅快地洗了个澡。过去,在终年滴水贵如油的大石山区,对于他乃至祖祖辈辈来说,洗澡绝对是一件奢侈的事情。

如今,随着东山乡供水工程竣工,清澈甘甜的红水河水通过200多公里长的输水管网引上高山,惠及6所学校和98个自然屯的2065户16335人,圆了东山群众饮用红水河水的千年之梦。

在草木葱茏、景色如画的那社乡祥兰村六瑶林下养鸡示范基地,上万羽吃五谷杂粮、喝山间泉水的小谷鸡布满山头,场面十分壮观。“基地采用‘公司+合作社+农户’的经营模式,入股贫困户年可增收3500多元。”村民黄必朋说,大家不仅可以入股分红,还能到基地务工拿工资。如今,当地因地制宜发展油茶、八角、富硒米等多个特色产业,老百姓的日子越过越红火。

山谷棚圈相邻,鸡鸣牛哞遥相呼应,兔蹦羊跳自得其乐;土坡果林延绵,田间稻蔬轮作,地头菌棒林立,叶绿果黄色彩斑驳。随着生态产业扶贫工程和“十大百万”扶贫产业工程的深入推进,走进巴马的瑶乡村寨,到处是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

类似的生动事例,在巴马的脱贫攻坚战场上还有很多。据统计,5年来,巴马先后组织112个单位、6000多名干部帮扶贫困村、结对贫困户,选派驻村干部743人次,安排各级各类资金约32.6亿元,实施扶贫项目3500个。其中,完成危房改造建设3991户,完成贫困人口搬迁9113人;建成安全饮水巩固提升工程464处,新建或维修家庭水柜3575座,通过引水上山建成覆盖98个屯16335人的大石山区东山乡集中供水工程;建设通村通屯道路984条共1612公里,104个村和1103个20户以上自然屯全部通硬化路;全县“5+2”特色产业覆盖贫困户比例达到95.92%。

这是一组充满幸福感与获得感的数据,更是巴马县党委、政府把高质量打赢脱贫攻坚战作为头等大事和第一民生工程,把对党、对人民的庄严承诺镌刻在寿乡大地上的真实写照。

创新的力量——把深巴试验区打造成东西部扶贫协作典范

寒冬时节,在所略乡平六村万亩山茶油林里,脱贫户杜银芝家里种的45亩油茶树长势喜人。“都是商贩上门收购,油茶果已是供不应求。”杜银芝高兴地说,今年家里已收获油茶果6000多公斤,按成品山茶油每公斤100元来算,年收入可超过10万元。 

此时的深圳,市民已开始为即将到来的元旦和春节置办年货。趁着周末,在一家上市公司担任高管的刘浩来到大鹏新区的巴马之窗商城,在众多商品中,选购了一箱山茶油。

巴马的林农和深圳的白领,本来毫不相干的两个人,就此有了交集。随着越来越多的扶贫农产品走出大山,除了杜银芝种植的山茶油,还有核桃、香米、食用菌等巴马的优质农特产品,纷纷端上粤港澳大湾区万千家庭的餐桌。

在商品走出大山的同时,来自深圳的新理念和新模式,也为寿乡带来了新转变和新气象。面对千载难逢的历史性机遇,巴马县党委、政府从政治和战略高度认真研判、精心谋划、主动出击,创新两地对口帮扶工作模式,全力以赴推动一系列事关巴马长远发展的重大项目落地生根、开花结果,惠及百姓。

“让一个深度贫困县以世界眼光、国际标准、地方特色进行谋篇布局。”秉持这一理念,深巴两地共同推进的深圳—巴马大健康合作特别试验区呼之欲出。

从巴马老城区沿着寿乡大道向西北行驶,来到深巴试验区核心区,一栋栋气势恢宏的建筑格外引人注目。在被称为“双子座”地标式建筑的巴马科创中心,两座根基相连的大楼分别代表深圳和巴马。在这片投资创业的热土上,随着深圳特区先进的管理经验、技术人才优势与巴马得天独厚的生态资源优势不断融合互补,中国—东盟(巴马)大数据云计算基地、巴马基金数字小镇、巴马国际旅游区展厅等类似的新地标正如雨后春笋般拔地而起。

目前,深圳华为、深鹏集团等50多家深圳企业以及北京德利迅达、上海新发展等深圳以外的10多家企业已相继入驻深巴试验区,涉及项目116个,计划投资额达756.9亿元,完成投资33.8亿元,累计受益贫困人口50000多人,成为推动巴马高质量发展的一个重要引擎。

2019年5月,粤桂两省区党政代表团在巴马举行粤桂扶贫协作第四次党政联席会议,这是第一次在县级召开粤桂扶贫协作会议;2019年12月,巴马县委、县政府因深化东西部扶贫协作成效突出,被评为“自治区激励干部担当作为奖励集体”,是广西获此奖励的唯一县份。“深圳巴马大健康合作特别试验区”的建设成效还得到了党和国家领导人的肯定。

希望的田野——把脱贫作为奔向美好新生活的新起点

临近岁末,随着甲篆镇长寿村“候鸟人”和游客的增多,看着家里渐渐热闹起来的农家超市,脱贫户黄丽梅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

今年初,受疫情影响,本来一天有几百元收入的小店,变得门可罗雀,让黄丽梅忧心忡忡。“没想到,客人很快又回来了。”黄丽梅说,虽然已经脱贫,但是当地党委、政府和相关部门依然出台了一系列扶持政策,帮助她渡过难关。旅游市场快速复苏后,越来越忙的好生意,让她重新有了稳定收入,致富信心更足了。

巴马顺利退出贫困县序列后,摘帽不摘责任、摘帽不摘政策、摘帽不摘帮扶、摘帽不摘监管的“四个不摘”政策,给像黄丽梅这样的脱贫户吃下“定心丸”。

2020年,为确保“四个不摘”政策落实落细,巴马积极构建“五位一体”农村信用体系,通过信用体系评级赋值,让精神与物质、道德与经济、人品与产品“联姻”,把金融支持、产业奖补、评优评先与信用积分挂钩,引导农户摒弃“等靠要”陋习,突破“干部干、群众看”“越扶越懒”等贫困治理困境,探索了群众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教育、自我监督的方式,初步建立了人人有责、人人尽责、人人享有的社会治理共同体,促进了农村经济社会发展,释放了社会活力。

探索建立和完善在党的全面领导下解决相对贫困的“1+1+N”工作机制,推动乡村治理现代化,确保在党的领导下,用金融的方法,将市场的“契约精神”与农村的“熟人社会”充分结合,全面加强农村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建设,夯实党在乡村的执政基础,推进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始终着眼于长远发展,坚持把脱贫攻坚与推动农村经济可持续发展相结合,按照“公司(合作社)+基地+集体经济、农户”的模式科学发展种养产业;坚持把脱贫攻坚与推动农村改革相结合,以集体产权改革激活农村“沉睡”的资源,以农村金融改革为贫困地区带来更多发展的资金,以农业经营机制改革提升贫困地区产业发展活力;坚持把脱贫攻坚与推动“人的全面发展”相结合,推动儿童优先发展,优化教育布局,全面提升教育质量,让巴马的发展赢在下一代;坚持把脱贫攻坚与推动县域经济发展相结合,以脱贫攻坚统揽经济社会发展全局,推进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机衔接;坚持把脱贫攻坚与推动社会治理相结合,激发贫困群众发展内生动力,进一步夯实党在农村的执政基础。其中,巴马“塑魂·凝心·聚力 党建引领打造县域社会治理共同体”典型案例被评为全国优秀案例,是广西唯一上榜的优秀案例。

“脱贫摘帽不是终点,而是新生活、新奋斗的起点。”在党委、政府的带领下,坚韧、顽强、开放、包容的寿乡各族干部群众,正迸发出更加磅礴的力量,绘就着实现全面小康的壮美图景。


来源:河池日报

作者:杨合 权晟 杨天宇 通讯员 凌吉荣


0人点赞

相关推荐

快出门晒太阳!初五就要下小雨还降点温
广西日报微信公众号|2021-02-14
都安路政大队开展安全宣传活动
河池日报-头条河池客户端|2021-06-17
紧急状态将重创日本经济 损失额最多或达480亿美元
中新网|2021-01-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