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寿之乡美名扬 仁寿品牌亮堂堂
近日,河池世界长寿市长寿康养研讨会作出统计,截至2020年11月,河池市总人口437万,90至99岁老人为9846人,100岁以上寿星为936人,河池长寿现象名副其实,令世人羡慕。
巴马瑶族自治县是世界百岁老人分布率最高的地区,总人口30多万,90至99岁有739人,100至109岁有84人,最长寿老人今年116岁。巴马也是中国第一个被国际、国内双认定为“世界长寿之乡”和“中国长寿之乡”的县份。
习近平总书记对巴马提出殷切期望:“利用良好的生态优势,可以发展旅游、康养和其他生态型产业。你们巴马是长寿之乡,百岁老人很多,这些都是发展生态产业很好的条件。”
牢记着总书记的殷殷嘱托,巴马县喊出:“越到最后时刻越要保持全速冲刺的状态,越到最后时刻越要绷紧决战决胜这根弦。”并在不断根植核心竞争力,在新发展格局中积极展现新作为。
今年5月,巴马已正式退出贫困县名单,实现整县脱贫摘帽,全县人民欢欣鼓舞,百年梦想一朝实现。
01让产业成为寿乡前行最厚重底气
11月的寿乡,被淅淅沥沥的小雨“扯”进了冬季,凤凰乡凤凰村,年产1000万棒食用菌菌棒加工厂项目现场还是一片火热的劳作景象。
“我们基地的食用菌发展得很好,销路也多,产出的香菇很受消费者青睐,单是香菇批发,基地每月就有10多万元收入。”凤凰食用菌示范基地负责人申群山介绍该基地香菇销售情况时说道。
该项目占地面积178亩,总投资2500万元,标准化发展菌大棚100个,展示大棚20个,日产3万棒菌棒的10工位生产线1套,菌种研发室1栋,并配齐管护房、冻库、仓库等配套设施。
黑木耳。
基地里,附着在菌棒上的猴头菌、茶树菇、榆黄蘑、猪肚菌、黑木耳等一丛一丛地冒出来,长势喜人。采摘后,这些菌类将销往广西区内及广东等地。这也是专门为易地搬迁的贫困户所设计的创业就业项目。
如今,东山乡、凤凰乡的77户扶贫搬迁户已经认领了77个菌棚,从2019年开始,基地年均生产鲜菇500吨,每个贫困户一年平均增收1万元以上。
申群山说,食用菌养殖好打理,技术要求低。接下来,公司会在六个乡镇异地扶贫搬迁安置点设置数百个菇棚,尽量让每个搬迁户都参与进来,实现增收。
产业,自古以来都是一个地方最厚重的发展底气。
今年年初,一辆辆满载小谷鸡鸡苗的车子分别驶进所略乡18个行政村,2018年之前未享受过产业奖补的各村贫困群众排成长队,每户领取100羽鸡苗、2袋饲料,仅当天就发放鸡苗32100羽,惠及贫困户321户1299人。
目前,巴马小谷鸡产业已遍布全县10个乡镇各村屯,总存栏达到10万羽,年孵化小谷鸡鸡苗1000万羽,年产值3000万元,可带动10个乡镇、30个扶贫林下养殖基地,实现村集体经济和贫困户增收。
粤桂扶贫产业项目燕洞镇良丰村小谷鸡基地。李小辉 摄
2018年以来,那桃乡建设了4个小谷鸡养殖基地,共带动贫困户523户。
在六方小谷鸡基地,贫困户玉春是基地的饲养员,同时还是一名党员,在基地上班,玉春一个月可以拿到2000元以上工资,于2018年顺利脱贫。
那桃乡那桃村贫困户黄才科于2019年得到政府无偿修建标准化鸡舍,无偿发放100羽小谷鸡鸡苗和饲料,以及产供销一条龙的“订单农业”模式,让黄才科每年增收上万元,顺利摘下“贫困帽”。
巴马县燕洞镇八百里肉牛养殖基地。班华席 摄
贫困户在广西巴马丽琅饮料有限公司生产基地务工。张浩 摄
近年来,巴马结合脱贫攻坚政策,把产业扶贫作为群众脱贫致富的重要途径来抓,因地制宜大力发展特色扶贫产业,充分发挥巴马良好的生态资源优势,通过“公司(合作社)+基地+农户”模式,大力发展种植“六个一”(一棵树、一朵菌、一朵花、一粒豆、一片草、一株药)和养殖“六个一”(一头猪、一头牛、一只羊、一只兔、一只鸡、一只蚕)的生态扶贫产业,全县“5+2”特色产业覆盖率达96.06%,带动2万多贫困人口实现增收脱贫。
02绿色巴马为生态旅游“赋能”
巴马是国家文化和旅游部定点帮扶县。近年来,文化和旅游部开展的一系列帮扶活动,有力推动当地文化和旅游产业发展。长寿文化是巴马得天独厚的资源,如何用好这一资源,擦亮“长寿之乡”品牌?当地花了很大力气。
在文化和旅游部等部委支持下,“巴马论坛——中国—东盟传统医药健康旅游国际论坛”每两年举办一届,极大提高了巴马的影响力和知名度,吸引众多有实力的企业到巴马投资发展。
长寿岛景区。
文化和旅游部先后在巴马举办了生态健康旅游、乡村旅游与旅游扶贫等培训班,助力当地文化和旅游人才培养。
平林村是巴马长寿文化发祥地,长寿文化底蕴深厚。近年来,该村敢烟屯将新农村建设与全县旅游发展规划相结合,位于该屯的“仁寿山庄”是全县重点景区,融饮食休闲、长寿文化探秘、民俗风情体验为一体,近年来,平均每年吸引游客超30万人次。
2016年以来,仁寿山庄通过扶持示范、共同开发经营等方式,发动20户农户开办农家旅馆,参与经营农家旅馆的农户平均每年增收约6000元。此项工作目前已带动10户贫困户脱贫。仁寿山庄还吸纳40多户村民以土地入股的形式参与景区发展、获得分红,并吸纳周边村民300多人就业。
经过多年发展,平林村已成为巴马乡村旅游的典型代表,并获评“广西五星级乡村旅游区”。
洞天福地景区。
巴马洞天福地景区成为疫情以来第一批对外开放的景区。得知记者来访,住在景区附近甲篆镇仁乡村的村民杨光礼迎着寒风,骑着摩托车从工地呼啸而来。
“这几天在砌砖,有点忙。”杨光礼说,自洞天福地景区开业以来,他们一家受益不少,他在景区即将建成的养生酒店当工地监工,妻子在食堂做饭,光这两项工作就使夫妻俩月收入近5000元。
洞天福地景区于2018年10月开业,以溶洞资源为依托,集休闲观光、奇妙体验、养生度假、民俗演艺等功能为一体,成为巴马旅游环线上的重要一环。
随着疫情防控形势好转,景区游客逐渐增多,进入夏季后,每天有10多辆大巴带来近600名游客。
杨光礼夫妇顺势而为,不仅在家里开起了小卖部,还在景区大门前摆摊设点售卖土特产,月增收上千元。景区开业,让夫妻俩既是工人,又是农民,还当上了老板,累并快乐着。
仁乡村第一书记涂胜告诉记者,当地40户村民还在景区当起了演员、导游、建筑工、售卖土特产等角色,月增收上千元至上万元不等。
2019年底,仁乡村村级综合服务中心、2家农家旅馆正式投入运营,预计每年给村集体经济增收8万元。同时,发展农业生态观光五彩田园建设项目,目前,企业已和37户农户签订了租地和扶贫共建协议,带动就业45人,解决28户贫困户就业。贫困发生率由17.5%减至0.66%。
巴马山水层叠,一步一景,被评为中国旅游潜力百强县,每年吸引近10万人次前来休养居住,越来越多的巴马人被生态旅游惠及,渐渐鼓起了“钱袋子”。
游客慕名而来,离不开当地在生态文明建设上做的“好文章”。巴马大力实施“绿满八桂”、生态公益林、石漠化综合治理等项目,深入实施大气污染防治等重点生态工程,加强盘阳河流域重点区域生态环境保护。
巴马赐福湖。
目前,全县森林覆盖率达到78.84%以上,城区空气质量优良率95%以上,县城区饮用水源地水质达标率95%以上,主要流域水质优良率100%。
为助力巴马旅游脱贫,自治区文化和旅游厅成立了巴马长寿养生国际旅游区管理委员会,编制了6个专项规划,每年安排5亿元资金,统筹推进国游区基础设施建设,巴马长寿养生国际旅游区基础设施建设三年行动计划实施项目共70个,已累计完成投资48.81亿元。
03打破固定思维模式,巴马用“创新”让世界刮目相看
一个贫困地区,连吃饱穿暖都是要考虑的问题,怎谈创新?
而巴马,却一直在用实际行动推翻“贫困地区难谈创新”的陈旧思维模式,秉持“越是贫困地区越要坚持高质量发展,越是贫困地区越要走开放发展之路”的理念,凝聚起“巴马,新时代健康中国领跑者”的共识,积极发展大数据和5G技术支撑下的大健康生态产业。
深巴试验区先导项目——巴马科创中兴效果图。
近日,在中国—东盟(巴马)大数据云计算基地项目施工现场,400多名工人正在繁忙作业,各种机械轰轰作响,这里将建成中国—东盟大健康大数据中心、5G+未来实验室、全国首个成建制的数字网络合成教育实验学校、基金小院、大健康产业金融保障平台等,融合数字、康养、金融三大要素。
近年来,巴马积极与深圳“联姻”,围绕健康食品、健康服务、健康科技三个核心业态,合作共建“深圳巴马大健康特别合作试验区”。目前,已有30多家知名企业入驻“深巴试验区”,正式签署合作项目34个,总投资额339亿元,带动约20000个贫困人口实现就业增收。
深巴试验区核心区的旅游集散中心。黄瑞萍 摄
2016年至2019年,巴马经济保持了4年的快速增长,GDP和财政收入两项平均增速在广西111个县(区、市)中分别排名第3位和第7位,在所有县中排名第1位。今年上半年,巴马GDP增速8.5%,财政收入增速28.2%,增速位居全区前列。
生态是巴马的“生命”,文化是巴马的“底蕴”,创新是巴马的“驱动力”。这个正逐步被世界认可的长寿之乡,将以脱贫攻坚的战果践行初心使命,用心用情用力,让群众拥有更多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
来源:河池日报
作者:杨 合 杨天宇 权晟 通讯员 凌吉荣 韦雄英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