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出致富产业 搬出幸福生活

河池日报-头条河池客户端 2021-01-04 阅读量 1368

  脱贫攻坚之初,凤山县是国家扶贫开发重点县、深度贫困县,自然条件恶劣、脱贫攻坚任务重,经过精准识别该县有建档立卡贫困户11807户49389人,贫困发生率为25.73%,是广西贫困发生率超过25%的5个贫困县之一。

乡村旅游项目同乐金秋田园风光。

  5年来,凤山县严格按照党中央总体决策部署和自治区、河池市工作要求,以“不获全胜绝不收兵”的信心和斗志,举全县之力,在易地扶贫搬迁安置、产业就业带动等方面,下绣花之功,创工作之优,为实现整县“脱贫摘帽”交出了一份让党放心、让群众满意的优秀答卷。

◎发展致富产业 生活更有奔头

  脱贫攻坚,产业为先。

  产业发展是精准扶贫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群众实现稳定增收致富的重要手段。在脱贫攻坚战中,凤山县紧紧围绕大局,立足特色资源优势,调整优化产业结构,坚持强基础、补短板,蓄力产业持续发展后劲。

弄者村集体经济千亩核桃示范区。

  5年来,该县大力发展传统优势农林产业,积极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发展理念,念好“山字经”,把油茶、核桃作为脱贫致富的支柱产业来抓。

  对于油茶产业,该县采取“新种+低产改造”两轮驱动办法,对油茶项目进行扩面和提质改造;对于核桃产业,该县坚持“变人不变发展目标,换届不换核桃产业”的理念,大力实施育苗、造林、抚育管理、低产改造等系列生产技术。

乔音乡同乐村集体经济种养项目。

  截至目前,凤山县油茶总面积达到34万亩,覆盖农户2.6万户,贫困户年人均收入2800多元,2020年油茶产量9500吨,产值2.8亿元;全县优质核桃面积33万亩,覆盖农户3.2万户,2020年产量约1万吨,产值5亿元,成为群众的“绿色银行”。

  该县还充分落实以奖代补工作,在认真落实《凤山县以奖代补推进特色产业扶贫工作方案》基础上,出台了《凤山县脱贫攻坚指挥部产业组关于积极应对新冠肺炎加快推进产业扶贫工作的通知》,对种植面积50亩以上的粮食生产者每亩补贴50元至100元,对采取“早稻+晚稻(玉米、蔬菜)+马铃薯”连茬轮作模式种植面积50亩以上的经营主体每亩补贴800元。对申请流程进行简化,降低奖补门槛,同时提高补助标准,有效激发贫困户通过发展产业增收的积极性。

相圩-维新林下养殖片区。

  截至2020年12月,该县发放产业以奖代补资金2156.4万元,涉及5743户贫困户;兑现油茶苗木款527.95万元、杉木苗木款129.29万元,油茶“双千”补助836.2万元。

  而传统种养产业的持续发力,以及优厚的奖补政策,进一步激发了群众发展产业的信心和决心。


凤山八角。

  此外,该县进一步加强村级集体经济发展,在“入股搭车”“村办项目”“自办产业”三种主要模式的基础上,继续探索扩大“合作联营”发展模式的经营范围,形成了既有全县稳健兜底项目、又有各村自选特色项目的“1+N”发展模式,集体经济呈现多元化、多类型发展的态势。

凤山特色水稻—凤山黑米。

  2020年底,该县98个村村级集体经济收入全部达5万元以上,其中10个村达10万元,2个村达20万元,1个村达50万元。

 ◎搬离贫困山沟 迈向幸福生活

  “我们全家5口人,一共交了12500元,就能在县城住上一套100平方米的房子。这是我做梦都没有想到的,感谢党的好政策。”现年37岁的覃彩梅说,2012年,她从防城港嫁到凤山县长洲镇那烘村王家庄屯,“王家庄屯的群众祖祖辈辈住在大山里,因自然条件恶劣,加上交通不方便,除了外出打工,生活根本就没其他奔头。”

  2018年11月,覃彩梅一家搬迁到凤山县易地扶贫搬迁安置区思源社区入住。“搬过来以后,我也不再外出务工,通过租用社区一间门面开杂货店,虽然开始有些艰难,但也挺过来了,日子总会越过越好。”覃彩梅说道。

双创产业园。

  在2015年之前,和覃彩梅一家一样,凤山有上万人生活在无安全稳固的住房里,他们渴望住进“广厦”,不再做“寒士”。

  易地扶贫搬迁是打赢脱贫攻坚战的重要抓手,也是解决“一方水土不养一方人”问题的根本之策,是脱贫最难啃的“硬骨头”。

深圳一汽帮扶食用菌产业基地。

  为确保脱贫攻坚取得实效,不留死角、不少一人,凤山县统一规划、科学布局,深入实施易地扶贫搬迁工程项目,将项目的建设、服务、产业同步规划编制,实现搬得出、稳得住、能致富一步到位,从源头破解“一方水土不养一方人”的困境。

  2016年,凤山县在县城周边建设3个易地扶贫搬迁集中安置小区,共建设安置房78栋2589套,建筑面积为24.8万平方米。经过2年多克难攻坚,2019年3月,3个安置小区全部竣工并投入使用,2589套住房入住率为100%,并被划分为思源社区。

新技能新生活。

  如今,思源社区是全区14个万人以上集中安置点之一,是全区唯一集中安置在县城区的搬迁安置社区(点)。

  村民搬得出了,学校、社区服务、医院等配套设施也同期建成,解决了居民们心中的难题,他们自然也就住得下了。

  “幼儿园就在社区的隔壁,走路只需几分钟,我早上送孩子入学后再回来开店。”覃彩梅说。

丰收的喜悦。

  凤山县以新建、改造、购买和整合共享等形式,在社区配套建设从幼儿园至高中的学校,加上县城原有的学校,完全满足搬迁移民子女就近入学需求。

  同时,思源社区建有医院(含卫生室)5个、农贸市场1个、平价超市3家、金融服务网点7个、物业公司1家、老年活动中心3个,切实解决了搬迁群众就近医疗、教育、文娱、购物等实际问题。

  住上好房子,还要过上好日子。“我在车间做管理员,一个月工资虽然不高,一年收入只有一两万元,但是比较稳定,够家庭开支。”建档立卡搬迁户、万隆服装厂车间管理员牙候飞说。

采蚕茧。

  万隆服装厂位于凤山县龙华扶贫产业园内。这个产业园有润达制药公司、盘阳河实业公司、中通农业公司、玛柔宝贝服饰公司等40多家企业,吸纳贫困劳动力500多人。

  为了让搬迁群众更好地实现就业,该县在易地扶贫搬迁安置区成立“龙凤就业+”思源社区服务点,为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贫困劳动力提供转移就业岗位信息和培训,先后组织8000多名劳动力到广东深圳等地务工。

新种万亩油茶示范基地。

  针对易地扶贫搬迁户部分人员年纪偏大、文化程度不高、缺乏技术等问题,该县按需设岗,大力开发城乡卫生保洁、物业管理、治安维稳、道路维护、楼层管理等公益性岗位400多个。目前,2589户搬迁户中有劳动能力的2583户6262人,已实现就业2583户5387人,有劳动力并有就业意愿搬迁户就业率达100%。

  2020年11月3日,国家发改委通报了一批全国“十三五”时期易地扶贫搬迁典型案例,在全国100个易地扶贫搬迁工作成效明显县通报中,凤山县名列其中。

  走上致富路,今昔两重天。5年来,凤山县广大干部群众齐心战贫、齐心拼搏,全面发力、全面冲刺,脱贫攻坚战取得决定性胜利。如今,凤山县22万人民怀揣乡村振兴的梦想,在新时代奋斗不止!

  (图片由凤山县委宣传部提供。)

 

作者:河池日报社融媒体记者 黄开均 潘 剑


0人点赞

相关推荐

意大利阿尔卑斯山区泥石流冲走汽车 致3人死亡1人重伤
中央广电总台央视新闻客户端|2020-08-13
民宿供不应求 市场快速恢复——国庆黄金周桂林旅游业走访见闻
新华社|2020-10-09
巴黎和平论坛开幕 论坛创始人:中国在维护世界和平稳定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中央广电总台央视新闻客户端|2020-1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