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马燕洞镇打造“幸福工程”实现民生“大变样”

2021-01-05 阅读量 2082

  “耕地夹在石缝里,房子建在石堆上,喝水要等天下雨,出门要攀石头山。”这曾是巴马瑶族自治县燕洞镇最真实的体现,2015年底,该镇共有贫困村5个、贫困户1784户、贫困人口7878人,贫困发生率达27.48%。

  1976年12月,全国第二次农业学大寨会议在北京召开,全国只有两个村作典型发言,其中一个就是燕洞镇龙田村。当时,该村在会上作了龙田学大寨的经验介绍。之后,经验总结形成了“人敢拼命、山河听令”的“龙田精神”。

  自脱贫攻坚打响后,该镇党委、政府继续发扬“龙田精神”,把决战脱贫、决胜小康作为头等大事和第一民生工程来抓,举全镇之力克难攻坚,集全镇之智寻计问策,全力推进精准扶贫、精准脱贫,以“绣花”的功夫打出了一场脱贫革命的精彩答卷。

  如今,全镇户户有安全用电、有安全饮水、有稳固住房、有电视看,家家通硬化路、通网络、有医疗保障、有教育保障、有稳定收入来源,村村有基本公共服务设施、有集体经济收入。2020年底,该镇贫困发生率实现清零。

  2017年8月,全国深度贫困地区抓党建促脱贫攻坚工作经验交流现场会在该镇交乐村召开。“大山深处党旗红,石头缝里产业兴。”该镇的典型经验得到与会人员的充分肯定。

  “十三五”期间,该镇从群众最关心的问题入手,以群众生活更加美好、乡村治理更加和谐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大力推动新农村建设、社会综合治理、脱贫攻坚等系列“幸福工程”,实现民生“大变样”。

  “路通到家门口,也开到田间地头,我们出行做工很方便,发展的路子也越来越多。”该镇脱贫户莫有雄颇有感触地说。

  5年来,该镇实施基础设施建设会战,积极争取上级专项扶贫资金,投入道路桥梁基础设施建设5069.29万元,先后完成屯级道路硬化、生产道路建设68条、桥梁8座,解决了18000多人的行路难问题,实现村屯通水泥硬化路100%,农户通水泥硬化路98.6%。

  “危房改造政策,让我们住得安心,发展更有信心。”脱贫户黄凤楼指着新建的楼房激动地说。

  5年来,该镇共投入1815万元扶持605个农户进行危房改造,住房保障率达100%。

  “无水不住人,无林不扎营”是该镇大石山区同合、龙田、龙凤、交乐、龙甲等“五弄片”的一句“谚语”。针对“五弄片”饮水不足问题,该镇按照“不漏一村、不漏一屯、不漏一户”要求,精准施策,打好饮水安全战役,先后投入1564万元完成集中供水工程38处,家庭水柜268个,解决了18000多人近百年来“望天水”的历史难题,全镇群众饮水安全率达100%。

  有路、有房、有水,还要有产业。该镇紧紧聚焦“两不愁三保障”突出问题,创新举措,围绕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东“三变”改革,大胆尝试把贫困治理与金融改革相结合,综合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指标建立“五位一体”农村信用体系。全镇被评为A级信用等级以上农户5520户,覆盖率96.12%;12个行政村全部被评为信用村,覆盖率100%。利用扶贫小额信用贷款扶持958户贫困户发展产业。同时,抓实做好就业扶贫,在低保、医疗、教育救助等方面予以政策倾斜,全力提升农村贫困人口的生活水平,稳步实现各项民生事业发展,让群众幸福感满满。

  另外,该镇还实施改厨改厕攻坚,进行“厕所革命”“绿色革命”,建立农村保洁长效机制,建设美丽家园。实施生态扶贫, 2019年燕洞镇交乐村被评为国家森林乡村,交乐村、龙甲村、同合村和燕洞村被评为市级生态村,2020年交乐村被评为全国文明村,燕洞镇被评为自治区卫生乡镇,全镇12个村有10个被评为自治区卫生村。

  如今,全镇通过打造一系列的“幸福工程”,让百姓日子过得越来越有滋味,生活越来越火红,全镇人民正向着全面小康、乡村振兴的道路砥砺奋进。

0人点赞

相关推荐

以全会精神为引领全力以赴保平安护稳定促发展
广西新闻网|2020-11-12
辽宁涉农行政审批时限压缩五成
新华网|2020-11-26
公民具备科学素质的比例达10.56%!打开我国公民科学素质建设“成绩单”
新华网|2021-01-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