着力改善民生 共享幸福生活 ——代表委员热议努力增进人民福祉创造高品质生活
本报记者 梁 莹 康 安
民生是人民幸福之基、社会和谐之本。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将“民生福祉达到新水平”作为“十四五”时期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目标之一,彰显着人民至上的执政理念,体现了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
实施促进就业创业重点工程,办好人民满意教育,深入推进健康广西建设,完善基本养老服务体系……政府工作报告中,无论是施政目标还是具体安排,其出发点和落脚点都汇聚在民生福祉上。
为使改革发展成果惠及全体人民,2020年我区民生支出近5000亿元,占财政支出比重超八成。新的发展阶段,如何着力解决好群众普遍关心的突出问题,为人民创造高品质生活,同样是自治区两会代表委员最关心的话题之一。
补短板
致力让公共服务更均衡
人民至上,生命至上,正是我们党的性质和宗旨的重要体现。随着疫情防控常态化,代表委员们也把目光转向了如何补齐短板,强化公共卫生体系建设上来。
“做好未来5年的疫情常态化防控工作,加强公共卫生体系建设至关重要。”自治区政协教科卫体委员会副主任韦波委员建议,要从机构、人员、工作职能等方面完善公共卫生体系,尤其要同东盟开展公共卫生领域政策对话,携手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其次,要完善体制、机制,充分激活广大医务工作者的积极性。
“十三五”期间,我区各级卫生机构基础设施全面达标,村村有卫生室,乡乡有卫生院,县县有二级公立医院,市市有三甲医院。随着“看病难、看病贵”等问题得到缓解,“看好病、不生病”成了人民群众更高品质的追求。来自梧州市中西医结合医院的罗华代表建议,把更多的药品纳入降价范围,保证质量、保障供应,以降低医药风险和医患纠纷风险。
“加强全科医生人才培养,支持他们到基层、到社区、到乡镇去工作。”面对我区全科医生人员短缺等问题,农工党广西区委提交了加强全科医生建设的相关提案,建议扩大全科医生培养规模,落实激励政策,切实保障基层医疗人才输送,让全科医生真正成为基层群众健康生活的“守门人”。
病有所医、幼有所育、学有所教……“十三五”以来,随着自治区党委、政府真金白银的投入,广西在发展中补齐民生短板,促进社会公平正义。
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就是让公平惠及更多家庭。代表委员们建议,重视幼儿教育,给予幼教更多的政策倾斜;大力推进教育体制改革创新,促进教育治理体系与能力现代化;强化教育资金统筹,加强普通高中教育,适当发展职业教育,分类建设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大力发展民办教育,让民办教育的扶持政策切实落地。
强保障
全力以赴促就业保民安
就业是民生之本。“十四五”时期,我区进入新发展阶段,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要实施促进就业创业重点工程,提高低收入群体收入,扩大中等收入群体。
1月9日,广西就业援助月专项活动在桂林启动。据了解,今年1月至2月,自治区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自治区残联将在全区范围内开展专项活动,帮助就业困难人员实现就业,确保零就业家庭动态清零。
安居乐业,关系每一个人的切身利益。“高度重视应届大学毕业生的就业问题,提高我区高校就业率。”自治区人大环境与资源保护委员会委员宋书巧代表建议。
对于如何提高就业率,东风柳汽总经济师覃柳明代表根据调研建议,区内高校可根据市场需求开设专业学科,传统产业可以向县、乡一级转移,在解决企业招人难的同时也解决了青年就业难问题。
“青年是乡村振兴的生力军和主力军。”共青团广西区委副书记廖长友委员提出,要引导和支持青年人才和农村青年在农村施展才华。建议坚持金融创新,为青年创业“供血”;坚持资源共享,出台激励农村优秀青年成长上升的政策,优化青年在广阔农村创新创业的环境。
从就业到社会保障,一环扣着一环。“不仅要在就业上下功夫,还要在提质上做文章,解除劳动者的工伤、养老等后顾之忧,用高品质生活吸引就业,促进社会和谐。”这是不少代表委员的共识。
对此,南宁市总工会副主席刘东方委员建议,要健全完善协调劳动关系的制度体系,健全完善职工权益维护体系,推动落实就业优先战略和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优化社会化帮扶体系,提升职工的幸福感、获得感、安全感。
“通过实施全民参保计划,我区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参与率已提升到89%。”为快递小哥、网点店主等新业态从业者补齐社保短板,是自治区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副厅长乐永红委员的关注点。乐永红建议,媒体要加大宣传,让自主择业人员认识到参加社保的好处;各地各部门要加大工作力度,将经济社会发展红利覆盖到每一个人身上。
“广西人口发展已进入老龄化阶段,老有所养已成为应对老龄化社会的大事。”民盟河池市委主委陈健委员建议,要科学编制“十四五”养老服务发展规划,通过推广在城乡小区规划社区养老服务中心,推进具备综合功能的社区养老服务机构示范建设,全面提升养老服务管理水平,为实现老有所依、老有所养、老有所乐构建完善的养老服务体系。
提品质
让美好生活更有质感
推动经济发展,让老百姓钱袋子更鼓了,乡村振兴缩小了城乡差距,生态建设创造着美好环境,科技创新让每个人享受便捷生活……从城市到乡村,从物质到精神,高品质的生活、和谐社会正成为追求和向往。
社保办结“一卡通”、互联网看病“不带卡”、政务事项“网上办结”,大力推进的智慧建设,解决了各类民生难题,让群众感受到智慧的温度。
陆川县县长刘启代表建议,要大力推进智慧县城、智慧城市建设,把资源和技术整合起来,更好推动社会治理水平的提升。自治区妇联副主席陈映红委员认为,不仅要从顶层设计上整合公共资源,加大公共卫生、公共文化、重大民生项目等基层公共服务体系建设,还要让智慧平台更多惠及老百姓。
生活有品质,不仅是物质上的富足,更体现在心中的美好。南宁市邕宁区蒲庙镇红星社区党总支部书记唐凤代表建议,加强社会治理能力建设,特别是志愿者队伍建设,加大老旧小区基础设施建设,丰富小区居民文化生活,提升社会治理专业化能力。
桂林市戏剧创作研究院的伍思亭代表建议,自治区拨出专项经费,将广西戏曲精品拍摄成具有时代特色的戏曲电影,借助媒体平台大力传播广西戏曲文化,丰富群众的精神生活。
自治区政协文化文史和学习委员会主任吕洁委员建议,通过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贯穿融入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带动全社会见贤思齐、积极向上。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