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新闻网丨环江大安乡可爱村:从“穷窝窝”蝶变成美丽乡村
广西新闻网环江1月22日讯(通讯员 韦睿)环江毛南族自治县大安乡可爱村虽名可爱,但在2012年以前,并不“可爱”。它距离大安乡政府13.5公里,曾是附近闻名的贫困村,全村15个村民小组140户人家分成35个自然屯分布在大石山里。在过去,村民们住的是木瓦房、茅草房,每年闹粮荒的时候要靠政府救济。以前,出行难、用电难、就医难、小孩上学难等诸多问题也一直困扰着可爱村群众。2011年,该村农民人均纯收入2092元,比全县农民人均纯收入4342元少2250元。
2012年,大安乡成为河池市首创“整乡推进”模式进行开发扶贫的示范区。可爱老村获得政府部门整合的资金,除了“无土安置”59户人家到县城居住,另“有土安置”81户人家到可爱新村居住。可爱新村除了原住地的少数村民,包括搬迁过来的群众在内,共有520人。可爱新村成了有壮、毛南、汉、瑶、苗、回等6个民族群众共同生活、和睦相处的生态移民新村。少数民族群众占全村总人数的97.5%,其中,壮族492人,占94.6%;毛南族11人,占2.1%。
近年来,可爱村按照“民族团结、经济发展、社会和谐”的民族团结进步示范村创建标准,在充分听取群众意见的基础上,坚持规划先行,秉承因地制宜、因户施策、明确任务、突出重点、建管并重的原则,提出“12345”发展思路:明确“一个定位”,即始终围绕“民族特色乡村旅游名村”定位开发;坚持“两条原则” ,即坚持突显民族特色和生态发展优先原则;抓好“三项建设”,即抓好旅游基础设施建设、抓好生态环境建设、抓好旅游文化建设;着力“四个打造”,即着力打造具有地方性特色的民族节庆,着力打造游泳、漂流、垂钓等水上娱乐项目,着力打造原汁原味的“可爱牌”系列旅游美食产品,着力打造集聚型山地特色民间娱乐文化品牌;实现“五个目标”,即提升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品位、助推农村产业升级转型、转变农民增收方式和途径、吸引外出务工能人返乡创业、提高乡村社会文明程度。
搬迁后的可爱村各民族融合发展,通过大力发展种植红心香柚和在原居住地种植核桃;结合劳务输出和生产可爱生态豆腐、米酒等“短平快”项目。目前,全村种植桑树800亩、红心香柚200亩、核桃862亩。近年来,为破解集体经济发展难题,可爱村将村内的闲置资产资源进行盘活,以“党建+招商引资+旅游产业”模式,利用可爱闲置的土地,对外招租,成功开发了露天游泳池、农家乐等项目,实现集体经济年收入2万元。2018年开始,利用县级优惠政策,把50万元村级资金入股川山镇大沙坡村级集体经济扶贫产业园,每年可获取8%的收益金4万元。
在生活富裕起来的同时,可爱村积极培育村民养成与生态宜居乡村建设相适应的思想品德、社会公德和家庭美德,经常开展文化体育活动,弘扬传统美德,培育良好社会心态,促进全体村民身心健康。近3年来,可爱村村民积极为生态宜居乡村建设投入人力财力,累计义务投工5000多个,投资700多万元,为生态宜居乡村建设做出巨大的贡献。
可爱村还大力开展“十星级文明户”“好媳妇”“好公婆”“最美家庭”等评选表彰活动,推选出了群众身边看得见、摸得着、学得到的10个模范典型,并邀请村中有能力、有威望、懂法律、热衷于农村建设并有一定特长的“五老”“乡贤”“致富能手”“贤媳孝子”现身说法,积极发挥模范典型的引领作用。
村民还在村里建了两座感恩园,感恩情结在感恩园里展现:一张石椅上,刻着可爱村村民对出让土地的才平村久怀等村屯村民,以及出资献物的党委、政府,还有各界人士的感激之情。每年村民还在感恩园举办感恩山歌会、感恩主题晚会、张贴感恩对联等形式,表达对党委、政府的感恩之情。
如今走进可爱新村,只见整齐划一的建筑有如别墅群落,大理石街面道路通达各家各户,颇具农家特色的草坪花圃景色各异。全村分为住宅区、休闲旅游服务区和感恩文化园三个主题版块。村中建有村委办公楼、文化活动室、村级博物馆、篮球场、游泳池、文化长廊、大型停车场等公共设施,已经成为一个休闲美食、宜居宜旅、具有民族特色的美丽新乡村。2020年,大安乡可爱村被命名为河池市第一批“民族团结进步示范村”和广西第四批“自治区民族团结进步示范村”。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