绝地突围,石山巨变

河池日报-头条河池客户端 2021-01-27 阅读量 1363

原标题:

都安瑶族自治县以回答好习近平总书记“太原之问”作为动力和目标,在脱贫攻坚战场上敢走别人没有走过的路,敢啃最硬骨头,先后有147个贫困村、20.27万人脱贫摘帽——绝地突围 石山巨变

悠悠红水河,巍巍翠屏山,在庚子年初冬,见证了注定被永远铭记的历史性时刻:2020年11月20日,自治区人民政府下文批复都安瑶族自治县整县脱贫摘帽。

脱贫战场,绝地突围;战天斗地,创造奇迹!这是在中国共产党带领下,瑶乡儿女在这片土地上以“征服千层岭,压倒万重山”的雄心壮志,改变命运的精神和气魄。

摆脱千百年来绝对贫困的瑶乡人民不会忘记,那殷殷在耳的嘱托:“都安是大石山区、又是石漠化严重的地区,能发展什么扶贫产业,光给资金行吗?”2017年6月23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山西太原主持召开深度贫困地区脱贫攻坚座谈会,听取河池市副市长、都安县委书记陈继勇汇报后,关切地问。

以回答好习近平总书记“太原之问”作为动力和目标,都安党员干部群众感恩奋进,敢走别人没有走过的路,敢啃最硬骨头,为极度贫困地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闯出一条新路子——

5年来,全县先后有147个贫困村、20.27万人脱贫摘帽;创造性地闯出了“贷牛还牛”大石山区产业发展之路,被国务院扶贫办纳入全国扶贫产业典型案例,在此基础上延伸创建的“牧草银行”被自治区选评为2020年广西扶贫创新亮点案例;八项主要经济指标连续四年呈增长态势,地区生产总值、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提前一年实现“十三五”两个翻番目标,连续四年在自治区脱贫攻坚绩效考核中荣获“好”的等次……

从脱贫攻坚主战场,到脱贫经验成为典型标杆并向全国推广,都安准确把握脱贫之“势”,精准施策脱贫之“事”,着力绘底色、增亮色、添成色,将脱贫攻坚战果书写在瑶乡大地上。

绘底色——党旗领航,凝聚决胜脱贫攻坚强大合力

历史上的都安,贫穷落后是排在首位的关键词。“石山王国”“九分石头一分地,石头缝里谋生计”“一方水土养不起一方人”……这些沉重的语言,折射着过去瑶山人民难以言状的生存困境。

都安曾是广西4个极度贫困县之一,也是广西乃至全国贫困人口最多、人均耕地最少、贫困程度最深、脱贫任务最重的县份之一,这“四最”不知包含着多少瑶山儿女对贫苦宿命的抗争与无奈,终结都安绝对贫困的艰难程度可见一斑。

无数辛勤的汗水,润泽着这片古老而贫瘠的土地。进入新时代,脱贫攻坚战的打响,不仅让不屈不挠的都安精神催生出新形象,也为瑶山百姓彻底改变世代久困于穷的命运带来了千载难逢的发展机遇。

面对极端恶劣的自然环境和严峻的扶贫任务,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胡春华带着习近平总书记殷切的嘱托,在都安主持召开深度贫困地区脱贫攻坚座谈会,为都安脱贫攻坚加油鼓劲;自治区和河池市主要领导多次到都安调研指导,深入大山访贫问苦,为都安脱贫把脉开方,确保政策、资金、人力向最贫困的地区倾斜。

在党中央的关怀厚爱下,都安县委、县政府团结带领各族干部群众,扛起责任,精锐尽出。党员干部冲锋在前,以“咬定青山不放松”的韧劲和“不破楼兰终不还”的决心,用山一般的意志战胜山一样的艰难,在茫茫大石山间打响了一场场战贫斗困的硬仗。

“地平不脱贫,坚决不走人。”2016年2月,都安县供销联社原副主任黄景教就任拉烈镇地平村党组织第一书记时,他这样立下誓言。3年多时间里,他带领76户贫困户脱贫,全村贫困发生率由45.23%降到2.47%。2019年12月26日,在地平村即将脱贫之际,黄景教在扶贫路上遭遇车祸牺牲,年仅49岁。

黄景教(右一)生前帮助贫困户推倒危房,重建新房。

在都安的脱贫攻坚战场上,活跃着一大批像黄景教这样的扶贫干部。从石弄深山到移民新区,从田间地头到扶贫车间,贫困村里的“新面孔”渐渐成了乡亲们喜爱的老熟人。

5年来,都安全面落实“五级书记”抓扶贫责任制度,完善县四家班子领导联系乡镇和深度贫困村工作机制,构建了“攻坚队+突击队+驻村工作队”驻村工作格局,实现了一村一攻坚作战图、一户一作战计划的局面;全县帮扶干部、驻村工作队、挂牌作战突击队汇成攻坚力量,1.3万名党员干部集中进村入户,确保小康路上,不落一户一人;创新“书记育苗”“党企联姻”“政企互挂”“百企助百村”“四化三提升”等工程,先后建设30个基层党建工作示范点,设立15个安置新区党(总)支部,在新行业、新领域、新群体中新设立党组织13个。

广大党员干部冲在第一线、干在最前列,筚路蓝缕、胼手胝足,涌现出全国“人民满意的公务员”蓝干宁、自治区优秀共产党员黄景教等先进典型,以及全国脱贫攻坚创新奖获得者林杰、自治区脱贫攻坚先进个人奋进奖获得者蓝均、河池市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韦克等700多名脱贫创业致富带头人。他们凝聚起决胜脱贫攻坚的强大合力,输理念、扶项目、引资金……推动各项扶贫措施落实落地,打通精准扶贫“最后一公里”,如同星星之火一般燃起了贫困群众的脱贫梦。

增亮色——勇于创新,扶贫产业让“都安经验”走向全国

都安地处大石山区,人均耕地面积不足0.7亩。如何念好“山字经”,发展让脱贫更可持续的产业,不仅是横亘在小康路上的千年难题,也是回答好总书记“太原之问”的关键。

都安有1万多个石山峒场,虽然贫瘠,但牧草资源丰富,群众也有养羊养牛的传统。“能不能让群众大规模养牛”“会不会对生态造成破坏”“贫困户买不起牛犊怎么办”“养多了卖得掉吗”……县委、县政府反复调研,结合市场、县情进行深入研判,决定从牛羊养殖上寻找破题“钥匙”。

“过去种地,不仅地越种越薄,收成也越来越少。”地苏镇镇兴村的苏建坤、陆飞琴夫妇回忆说,以前靠种玉米、打零工供养4个儿女,生活十分拮据。2016年,帮扶干部上门动员苏建坤养牛,夫妻俩犹豫不决。

“一头牛犊四五千元,难买啊。”苏建坤道出苦衷后,帮扶干部告诉他,可以通过申请小额扶贫贷款资金,免费从养殖企业贷牛,牛养大后再“还”给企业,企业扣除牛犊费用后的收益归贫困户。如今,苏建坤夫妇已养了22头牛,昔日种玉米的石窝地都种上牧草,草丰牛壮,家庭年收入超过10万元,日子越过越红火。

苏建坤一家的变化,正是都安创新贷牛(羊)还牛(羊)扶贫产业的一个缩影。按照“前端有技术、中端有组织、后端有市场”的全产业链,都安党政领导班子聚焦群众最关心的“贷、养、还、销”四环节,顶层设计出了“政府、企业、保险、农户”四位一体,协同推进的“贷牛还牛”扶贫产业发展模式。

其中,以政府搭平台建机制、企业布局全产业链、贫困户零门槛参与的三方联动发展,确保牛羊“贷得到”; 通过激发养的动力、丰富养的形式、创新管的方式,确保牛“养得好”; 实行保险跟进和保价回收政策,防范化解产业风险,让牛羊“还得上”; 拓宽延伸产业链条,让牛羊“销得出”。

目前,全县建成3个万头种牛基地、5个万只肉羊基地、247家牛羊合作社,牛羊产业100%覆盖贫困户,个人自养比例达75%,形成“县有基地、乡有牛场、村有牛社、户有牛羊”的养殖格局。2019年,都安肉牛总产值达18亿元,全县肉牛从9.27万头发展到16.2万头,带动受益贫困户3.07万户13.8万人,并建成西南冷链仓储物流中心,实现一二三产融合发展,形成“牛在都安养,肉在全国卖”的产业格局。

实施“贷牛还牛”的同时,都安大力开展石漠化治理,实施“粮改饲”10万亩,解决全县16万头瑶山牛和30万只澳寒羊的饲料问题。此外,还种植糖料蔗6.7万亩、毛葡萄2.4万亩、油茶4.5万亩、桑园5.4万亩,全县森林覆盖率达70.21%,发展新型经营主体达到1088家,“5+2”特色产业覆盖率超过97%。

昔日的石漠山弄,如今变成了“绿色银行”,在决胜全面小康的攻坚战中,都安实现了一个战场打赢生态、脱贫两场大战役的赫赫战绩。

据统计,2016年至2020年,都安贷牛(羊)还牛(羊)扶贫产业累计带动13.28万名贫困人口脱贫。其中,2019年,都安优质肉牛肉羊现代农业产业园获批创建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2020年,在全国“三区三州”和52个未摘帽县产业扶贫工作视频会、全国产业扶贫工作现场推进会上,都安分别作经验交流发言;2020年9月10日,国务院扶贫办第88期《扶贫简报》刊登《都安创新贷牛(羊)还牛(羊)扶贫产业以可持续发展促进高质量脱贫》工作经验并向全国推广。

添成色——敢打硬仗,全面小康路上不落一人

山高路远的下坳镇高王村曾被称为都安的“贫困王”,精准识别时,这里的贫困发生率达92%。“过去没有通屯道路,村民要卖掉家里的一头猪,得请人轮流肩挑背扛下山,最后卖猪的钱还不够扛猪的人工费。”村民蒙炳周回忆说。

为什么高王村这么穷?“关键是不通路。”该村村委会主任莫永干说,脱贫攻坚战打响后,各级党员干部走进高王村,向交通基础设施发起总攻。在各级党委、政府的帮扶下,高王村先后建设32条道路,实现了屯屯通水泥路。莫永干说:“路通了,水、电也基本得到解决,群众纷纷盖了新房,建了家庭水柜,养起了牛,日子过得越来越好。”

其他一些自然条件更恶劣的村屯,群众在党委、政府的帮助下,选择搬出大山,住进易地扶贫搬迁安置新区。2017年11月,高王村坡朝屯和坡石屯的十余户搬迁群众搬迁到下坳镇红星社区,住进了崭新的安置房。搬迁村民韦炳周说,以前山里的泥土房一层关牲畜,二层住人,三层存粮食放杂物,风雨一来全家提心吊胆,现在住进宽敞明亮的新房,晚上下再大的雨,也不怕了。

这样的生动事例,在都安脱贫攻坚战场上随处可见。“十三五”期间,为确保全面小康路上不漏一户、不落一人,都安始终坚持把脱贫攻坚作为最大的政治责任、最大的民生工程、最大的发展机遇,举全县之力打好义务教育保障、基本医疗保障、住房安全保障和饮水安全“四大战役”,并取得了历史性成就,让群众有了更多获得感和幸福感。

围绕“搬得出、稳得住、能致富”目标,都安积极探索“无土安置”“有土安置”“山上搬山下”“整屯搬迁”等多种模式。按照近产业园区、近城镇集市、近公路沿线、近旅游景区、近土地资源“五就近”原则,一次性规划推进20个移民安置新区11110套(栋)安置房及配套设施建设,让45081名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全部搬迁入住,是广西搬迁人数最多的县份。

抓住东西部扶贫协作重大机遇,都安与深圳市宝安区积极探索协作新模式。5年来,都安共得到广东省、深圳市、宝安区财政帮扶资金2.14亿元、社会资金1.22亿元,惠及山区群众的危房改造、饮水安全、扶贫车间建设、技能培训、消费扶贫等;推动东西部扶贫协作项目快速落地生效的做法,在2018年广西脱贫攻坚唯一一期红榜中通报,并得到中央领导的充分肯定。

2020年,都安面对疫情防控和脱贫攻坚的繁重任务,采取强有力措施,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脱贫攻坚各项工作,65个预脱贫村4652户1.75万人“两不愁三保障”“八有一超”“十一有一低于”指标已全部达到或超过脱贫标准,高质量通过自治区验收;各项指标从二季度负增长转到三季度正增长,其中财政收入增幅排在全市第一,其他指标也排在全市前列,顺利实现了一个战场打赢疫情防控和脱贫攻坚两场战役的目标。

脱贫摘帽不是终点。展望“十四五”发展规划,都安站在新生活、新奋斗的新起点上,正继续以“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的信心,以及“千淘万漉虽辛苦,吹尽狂沙始到金”的恒心,持续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与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绘就着更加壮美的乡村振兴画卷和时代华章。

来源:河池日报

作者:河池日报社融媒体首席记者 权 晟 高东风 通讯员 梁 耀 黄鹏欢


0人点赞

相关推荐

英国外交大臣:本月13日将是英欧贸易谈判的“终结”
中央广电总台央视新闻客户端|2020-12-10
单日新增超2.3万例!法国卫生部长提醒民众别戴布口罩
中央广电总台央视新闻客户端|2021-01-20
法国宏观经济分析师:欧美贸易争端将长期持续
中央广电总台央视新闻客户端|2021-0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