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原之问” 问来瑶乡小康家园
2020年11月20日是都安瑶族自治县永载史册的日子,这天,自治区人民政府批准都安县退出贫困县序列,标志着都安4.69万建档立卡贫困户20.27万人全部脱贫,147个贫困村全部出列。
都安各族人民期盼已久的日子终于来到了。
5年来,都安县干部职工和各族群众为了回答习近平总书记在山西太原召开的深度贫困地区脱贫攻坚座谈会上提出的“太原之问”,强力推进“住房保障、教育保障、医疗保障、饮水安全、道路建设”民生五大工程,夺取了脱贫攻坚战的最后胜利。
山高、路远、地质灾害频发,困扰了都安县下坳镇高王村坡朝、坡石等屯群众数百年。高王村驻村第一书记韦强说:“在村里面修路建房,成本要比外面翻一倍,并且几亩薄地只能种植玉米,村民维持生计主要靠外出打工。”
都安瑶族自治县城区新貌。 卢桂清 摄
2017年11月,坡石屯村民韦炳周等十余户搬迁到下坳镇红星社区,搬进了崭新的安置房。以前,韦炳周在山里住的是泥土房,一层养牲畜,二层住人,三层存粮食放杂物,遇到风雨天,一家人提心吊胆。“特别是风雨夜,总是担心山洪暴发,大风吹翻房屋,现在终于可以睡安稳觉了。”韦炳周朴实的话语中透露出幸福和满足。
过去,“一方水土养不活一方人”的山弄在都安随处可见。“十三五”期间,都安建成20个安置点11110套(栋)安置房及配套设施,45081名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全部入住,是广西搬迁人数最多的县份。
隆福乡葛家村龙平屯被火灾烧毁房屋的20户瑶族村民喜领新居“金钥匙”。
2020年11月5日,生活在都安县城北易地扶贫搬迁安置新区的孩子们开心地前往“四点半课堂”。 帮助群众实现搬得出后,都安在设施配套、就业、就医、就学、社会保障等方面认真谋划、扎实推进,确保搬迁户稳得住、能发展、能致富,实现“挪穷窝”后“拔穷根”。
搬得出,稳得住,让贫困群众安心住进安置点新房是成功实施易地搬迁的关键环节。都安县以“便民利民”为目标,完善社区综合服务设施,着力打造便民利民服务工程,将易地安置点建成“精致小区”。目前,全县20个安置点都配套(或就近就读)幼儿园、小学和医疗卫生机构等生活服务公共基础设施。
一名女工在都安县农民创业园的扶贫车间工作。
都安县澄江镇仙琅社区祥云电子厂扶贫车间生产正忙。
落实稳定就业,增强“造血功能”。坚持“挪穷窝”与稳就业并举,把“输血”和“造血”结合起来,让搬迁群众实现安居乐业。该县引进劳动密集型企业,建立了12个扶贫车间,同时实施“万户万羊”联建联养,将澳寒羊产业延伸至易地安置点,让搬迁群众基本实现“产业扶持到户”和“一户一人稳定就业创业”。
八仙安置点是都安最大的易地安置点,现有搬迁贫困户4447户19175人。社区旁的粤桂扶贫协作八仙产业园可带动近6000人就业创业,目前已有乐宜电子玩具公司等企业投产。从龙湾乡内闷村搬迁出来的村民农彩华说:“在乐宜公司上班一个月工资3000多元,又能陪家人,比外出打工好多了。”
基础设施是都安教育的短板,“让瑶寨儿女走向世界”是都安人的追求。脱贫攻坚战打响以来,都安县共投入9.56亿元,新建、改建、扩建学校424所,列入自治区义务教育保障战役项目涉及27所学校,已经全部建成并投入使用。
新来的深圳老师。韩金秦 摄 “今年,你们为清华大学输送了7名优秀学子,由衷感谢你们对清华大学的信任与支持!”2020年教师节,都安瑶族自治县高级中学校长和全体老师,收到清华大学寄来的一封饱含深情和信赖的信,热情邀请他们参加清华大学110周年校庆典礼。在这封信的背后,蕴含着都安县党委、政府为教育扶贫倾注的心血。
教育是民生之本,都安县党委、政府一届接着一届把教育扶贫工作提上议事日程,秉承“小县城办大教育,穷县办富教育”的理念,把教育扶贫当做优先发展战略,坚持“治贫先治愚,扶贫先扶智”的方针,坚持抓好教育才是阻断贫困代际传递的根本之策,主动作为,狠抓落实各项政策,多举措“让瑶寨儿女走向世界”。
新来的深圳老师。韩金秦 摄
关爱“留守儿童。 覃昱莹 摄
抓好教师队伍建设。都安县及时补充、健全教师队伍;开展强化培训,提升教师教学能力;提高待遇,改善教师生活条件。2016年以来,该县新增义务阶段教师2817人,交流校长、教师3308人次,连续三年教师交流人数均在可交流人数的11%以上。2020年共组织8000名教师参加“国培计划”“区培计划”培训,组织各类培训观摩活动6.05万人次,教师培训覆盖率达98%。投入5000万元用于乡村教师边远补助,年人均多达10000元,确保乡村教师招得进、留得住、有作为。
落实教育扶贫政策。都安县开展精准全过程资助活动。2020年春季学期,该县共发放义务教育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生活补助金3089.57万元,受益学生61619人,其中建档立卡贫困户学生32650人,确保不让一名孩子因贫失学、因贫辍学。
积极开展控辍保学。都安县明确“双线四包”职责,落实联控联保责任。2020年春季学期,该县共成功劝返学生423人,其中建档立卡贫困户学生193人。截至2020年6月29日,实现失学辍学学生动态“清零”,全县无建档立卡户子女辍学,无学生因贫失学辍学。
高岭镇龙洲小学校园内,孩子们在开心地打篮球。
随着都安县办学条件的改善,教育资源的优化,教学质量也逐年攀升,越来越多的寒门学子踏入大学校园。据统计,都安高中连续33年有学生考入清华、北大就读,是广西唯一一所保持这一成绩的县级高中。截至2020年,都安高中共为清华大学、北京大学输送了114名优秀学子。
“出门就爬山,肩挑又背驮”曾是都安县山区群众真实的生活写照,在很长一个时期里,都安一直是全区乃至西南地区交通的“瓶颈”。无路不富,大山阻隔了都安人脱贫致富的梦想。
脱贫攻坚战打响以前,仅有着1500多人的下坳镇高王村贫困发生率达92%。为什么高王村这么穷?因为缺水、少地、不通路!吃水全靠天,住的是茅草房,全村人均耕地面积约0.46亩。
该怎样“开山劈石”,搬走阻碍群众发展的“大山”?都安县深入实施道路、饮水、住房、农村电网改造等基础设施建设。近年来,高王村完成新建屯级道路13条15.6公里,扩建屯级道路8条10.33公里,硬化道路13条19.35公里,实现了屯屯都通水泥路。
航拍建设中的贵南高铁都安县段澄江双线特大桥。
5年来,都安县投入资金21.63亿元,新改建农村道路4868条6089.231公里,实现了村村通硬化路的目标,80%以上的屯通了硬化路,为贫困群众脱贫致富提供了有力的基础保障。
“铁线引水、马帮运水、竹筒背水”记录着过去都安山区群众饮水难的心酸史。2016年以来,都安县新建集中供水工程1071处,升级改造集中供水216处,新建家庭水柜926座,受益人口35.18万人。截至目前,全县建档立卡贫困户饮水水质、水量、便利性均达到安全用水标准。
横跨兰海高速公路的贵南高铁澄江双线特大桥180米拱加劲连续梁合龙。
都安县下坳镇村民在修水柜。
5年来,都安县全力提升公共卫生服务能力,全面落实“先诊疗后付费”和“一站式结算”制度,将30余种集中分类救治的大病和29种特殊门诊慢性病的医疗费用纳入基本医疗救助范围。2018年实施“198”政策以来,住院补偿5.93亿元,10.68万人次受益,补偿率达92.24%;门诊补偿1945.26万元,9.13万人次受益,补偿率达84.19%。2020年,全县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参保率达100%。
来源:河池日报
作者:河池日报社融媒体首席记者 高东风 权 晟 通讯员 梁 耀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