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服务更优效率更高 ——南宁经开区持续改善营商环境扫描
本报记者 吕海锋 乔晓莹
“部门以前是等着企业反映问题,现在是主动上门解决问题。”南宁娃哈哈恒枫饮料公司副总经理徐康峰在南宁经开区工作8年,对当地营商环境改善最直观的感受是服务态度的转变和工作效率的提升。
“营商环境只有更好,没有最好。”一年来,南宁经开区持续深化“放管服”改革,通过开展“营商环境大提升”专项行动,全力抓好招商政策、服务态度、服务效率等软环境建设,让企业落地生根、发展壮大,“亲商、爱商、护商、扶商”氛围日益浓厚。
数据显示,该经开区去年完成5000万元以上新签约招商项目61个,涵盖电子信息、医疗器械、新材料、清洁能源等,项目总投资258.63亿元;同时引进5亿元以上“三企入桂”项目10个。
A 创新审批模式促效能释放
“预计春节前能拿到地,要不是公司对项目设计有些更改,很有可能现在已办完全部手续。”1月12日,广西柏景地板有限公司经理毛文华说,这得益于南宁经开区推行的“拿地即开工”审批模式。
据了解,2020年4月28日,该经开区以便民利企为出发点,在流程再造、精简环节、提高效率上下功夫,制定《工业类建设项目“拿地即开工”审批模式改革实施方案》(以下简称“《方案》”),从审批时序上推动工业项目加速落地投产。
广西柏景地板有限公司是这项改革措施落地后、开发区第一个“吃螃蟹”的企业,于去年10月底向南宁经开区申请“拿地即开工”审批模式资格审核,项目用地面积32亩。
“新审批模式实行后,与以前相比从签投资协议到动土开工,时间至少缩短6个月。”毛文华算了一笔账,仅租仓库和产品转运这两项,半年时间公司能省下至少220万元。
“以前先是土地报批,再行政审批。现在两个阶段‘二合一’,企业从签订入区协议,到‘招拍挂’获土地使用权,中间有近两个月时间,所有报建手续,通过预审批方式,放在这两个月办理。”南宁经开区行政审批局副局长农石英介绍,按照《方案》要求,一签订土地出让合同,即可发放所有证件,做到真正意义上的“拿地即开工”。
为让企业少跑腿、快办事,自2014年成立广西首家行政审批局以来,南宁经开区大力推进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先后探索推进个性化审批服务、代办审批服务、承诺制审批、“互联网+政务服务”等多项改革,有效解决审批耗时长、项目落地难等问题。
B 建立评议机制助作风转变
“自进驻以来,公司项目追加到第四期,这是用行动对南宁经开区营商环境满意度的回答。”徐康峰说,去年公司产值超10亿元,已成为娃哈哈集团最重要的下属子公司。
去年9月,南宁经开区推出《“营商环境大提升”专项行动实施方案》,促进整个开发区服务态度和效率提升。对此,徐康峰深有感触:“无论项目投资洽谈到多晚,第二天一上班,准能看见部门把整理好的方案放在办公桌上。”
营商环境好不好,最终由企业说了算。同月,该经开区推出《“还权于企”工作考评实施方案》,让企业成为营商环境的评价主体,充分应用考评结果,将其作为评价领导班子工作实绩和选拔任用干部的重要参考。
“连续3次低于80分,经核实之后,我们会对部门主要领导进行岗位调整或免职。”南宁经开区绩效考核和督查局局长谢頔指出,考评实施方案一经推出,相关部门(单位)服务企业的主动性有效提升,工作作风转变明显。
为倒逼干部职工持续改善服务、提升工作效率,南宁经开区还定期召开企业家座谈会,问政于企、问需于企、问计于企、还权于企,充分发挥企业民主监督作用,让企业用实际行动为营商环境投票,构建“亲”“清”新型和谐融洽的政商关系。
C 优质高效服务解企业难题
面对疫情冲击,南宁经开区在了解企业实际需求并结合上级政策基础上,及时出台“一企一策”、物流、招工和加大生产等方面的专项政策,始终把企业放在心头,为企业排忧解难,提供优质高效服务。
安排本级资金超3000万元,完善科技创新体系,激发创新创业活力,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积极协助辖区企业申报中央、区、市级各类扶持补贴,累计近300家企业获批补助资金超1.24亿元……
“去年10月,在一次电话调查中,对接部门得知公司有一笔2019年的20万元补贴款迟迟没有下文,马上联系相关单位。这笔款于当年12月就到账了。”这样的落实速度,让广西轩妈食品有限公司董事长助理王荣侃赞叹。
针对南宁市电子信息供应链体系缺乏的问题,去年南宁经开区创新成立产业发展基金,总规模5亿元,积极投向供应链金融,着力解决电子信息中小企业融资难题,最大限度支持企业释放产能,促进园区经济协调发展。
“对企业的诉求或困难,南宁经开区做到即知即办,远远超过我们的预期,能切身感受经开区是真心实意为企业着想。”王荣侃说,这几年,生意越做越红火,对于未来充满信心,“租赁的厂房不够用,公司已在去年4月向经开区申请购置地块,建设自己的厂房,真正扎根谋发展。”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