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里来了个年轻人

河池日报-头条河池客户端 2021-01-29 阅读量 1960

  开栏语:

  百年征程,初心不改。今年,中国共产党迎来百年华诞。回望历史,中国共产党在内忧外患中诞生、在磨难挫折中成长、在攻坚克难中壮大,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进行艰苦卓绝的革命、改天换地的建设和波澜壮阔的改革,不断从胜利走向更大的胜利。

  记录历史伟业,展现百年风华。从今天起,本报推出“奋斗百年路 启航新征程”专栏,追寻一代又一代共产党人在河池红色大地上留下的光辉足迹;记录在党的领导下,河池经济社会发展取得的伟大飞跃,人民生活发生翻天覆地变化的壮美画卷;挖掘河池各个历史时期铸就的伟大精神及其时代价值,展现广大干部群众万众一心共同创造美好生活的昂扬斗志,激励和动员河池各族人民为建设更加美丽幸福的新河池、共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继续奋斗。敬请垂注。

  近百年的时光倏忽而过,魁星楼里的灯光却从未熄灭。

  91年前,邓小平带着马列主义的信仰之光,来到了东兰。自此,革命的火种在左右江革命根据地成燎原之势,涤荡过风雨如晦的黑夜,照亮了革命年代前行的道路,激励着老区人民在危难中迸发力量,在坚守与探索中进取创新,在新时代启航新征程。

  1930年4月5日,掌灯时分,天空飘着毛毛细雨。一位精悍的年轻人,戴着竹笠帽,提着拐棍,穿着草鞋,卷着裤脚,来到了东兰武篆魁星楼旁的竹庄屯。

  “我是邓斌,从左江来的,找韦拔群同志。”竹庄屯黄美伦家门前,邓小平这样介绍自己。

  这一天,魁星楼下,26岁的邓小平与韦拔群紧紧握手。为了这次见面,邓小平从恩隆县(现属百色市田东县)一路翻山越岭,冲破敌人重重封锁,花了半个多月时间。

  这一年,魁星楼里,灯火常明。在这里,邓小平起草和制定了《土地法暂行条例》《共耕条例》两个重要文件,彻夜挑灯编写《苏维埃的组织和任务》《土地革命的政策和口号》《党的问题》等文献。26岁的年轻人与中国共产党人带着马列主义信仰之光,播撒着革命的火种。

  一张竹床,一张八仙桌,魁星楼简易的房间里,承载着诸多的红色记忆。在这里,邓小平主持召开红七军前委会议,决策、组织和领导收复百色及右江各县,直接领导红七军和右江革命根据地的军事、政治、经济和文化建设,魁星楼成为东兰乃至右江革命的重要指挥部。

  如今,魁星楼已经成为广西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和红色旅游景点。每年,数以万计来自全国各地的游客来到这里接受革命传统教育,叩问初心。

  “大家都叫这个年轻人邓斌。后来,村里人才知道他就是邓小平。”东兰县武篆镇东里村82岁老党员唐子林说道,在老一辈的口口相传下,村民们对邓小平和韦拔群在武篆的故事耳熟能详。

  东里村有条“共耕渠”,这是当年邓小平和中国共产党人带领群众搞土地革命,从银潭引水并开挖出来的。如今,清冽的渠水依然灌溉着周边900亩良田。当年的“共耕”做法,在新时代又有了新的内涵。

  2016年7月,东里村成立由5个专业种养合作社组成的“共耕联社”,各合作社资源共享、信息互通、产业联建,为当地脱贫攻坚提供了有效的产业支撑,成了当地群众增收致富的“幸福社”。

  “80后”梁贤勇是“共耕联社”主要负责人。2016年,他毅然放弃大城市高薪职位,选择返乡创业,投身脱贫攻坚。“当年革命先辈们抛头颅洒热血,带领大家一起搞革命,然后大家分到了田地。”梁贤勇说道,作为土生土长的武篆人,作为“年轻人”,他想继承先辈的“共耕理想”,带着乡亲们走向小康。

  在历时5年的脱贫攻坚中,东里村“两委”带领群众,秉承红色基因,通过打造阳光玫瑰葡萄种植、生态肉牛养殖、东兰乌鸡养殖、三红蜜柚种植等村集体经济产业,2019年、2020年村集体经济收入20万元以上,成为东兰县的“经济强村”。2020年底,东里村实现贫困人口清零。

  变化最明显的,就是交通基础设施。2018年11月28日,河池至百色高速公路建成通车,实现了两个革命老区高速互通。如今,从魁星楼到高速公路入口,不过3公里的路程。当年邓小平从百色爬山越岭到达武篆,用了近1个月,而今河池百色两个革命老区之间的车程仅用2个小时。“这都是党和国家的好政策,给人民群众带来了满满的幸福。”东里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主任陈永祥说道。

  邓小平在河池的革命印记,不止于魁星楼和共耕渠。

  巴马西山林木幽深的茶马古道、东兰水流湍急的安篓渡口、荒草丛生的长老小道、大山深处人迹罕至的山村……在河池期间,邓小平星出星入,跋山涉水,为了革命事业日夜操劳:

  ——组织举办为期20多天的党员干部训练班,亲自上台授课,传授革命思想;

  ——主持召开燕洞会议,就当时右江革命根据地所面临的严峻形势进行研究,谋划对策;

  ——在河池镇主持召开整编大会,检阅了完成集合的7000多名中国工农红军第七军官兵;

  ——在怀远古镇和红七军高级将领研判形势,从实际情况出发,决定放弃攻打柳州的冒险计划;

  ……

  从1930年4月到11月,邓小平先后五渡红水河,四进四出东兰武篆,三次到达河池县、夜宿怀远古镇等地,邓小平在河池战斗的时间占他在广西领导革命工作时间的一半以上。

  “找龙脉,葬祖坟,葬了百年还是穷。自从来了红七军,再不信鬼不信神。如今邓斌办共耕,他是穷人大金龙。”

  “高高的西山哟,红旗飘满坡;滚滚哟,红水河,红浪翻红波;21师师长韦拔哥,带领我们闹翻身……”

  91年前,这两首民谣传遍左右江两岸;91年后,在革命老区,当地群众依然吟唱不断。

  代代相传的,不止民谣,还有流淌在革命老区人民身上的红色基因。“从2008年担任村主任至今,我看到村里的年轻人从争相外出务工到逐渐返乡创业。全面小康已实现,希望能有更多的年轻人回来,一同传承发扬红色精神,在乡村振兴的道路上奋勇前行。”陈永祥说。


作者:河池日报社融媒体记者 黄开均 韦玉厦 通讯员 韦永侠


0人点赞

相关推荐

南京加强长江南京段生态保护
新华网|2021-03-25
首发!2021环江分龙节专属主题曲惊艳上线!
环江融媒体中心|2021-06-26
热播纪录片《奇食记》选中广西螺蛳粉 南宁网友表示“不服” 有趣喊话“还有老友粉”
南宁晚报|2021-03-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