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兰:汇聚人大力量 绘就扶贫画卷
时间,永远镌刻奋斗者的足迹。
今天,循着革命老区扶贫的足迹,走进蓬勃生机的山弄,去寻访东兰人大的扶贫故事。
2020年10月,东兰县人大常委会机关对口帮扶联系点兰木乡央佑村最后14户建档立卡贫困户通过“双认定”,全村贫困户、贫困人口实现“双清零”,成为大石山区战胜穷魔的样本。
2018年12月4日,东兰县人大常委会组织归属东兰代表团的市县部分人大代表,对该县“产业扶贫工程”推进情况进行集中视察。
村里通4G,光纤宽带全覆盖,宽阔的水泥路延伸到四面八方,屋舍俨然,自来水接到家里……昔日贫困落后的央佑村,短短五年间就变了大模样。
央佑村是个缩影。在脱贫攻坚主战场,东兰县人大常委会主要领导联系兰木乡、分管领导联系3个乡(镇)共16个村,积极担当作为,发挥人大机关在统筹推进人大工作和精准扶贫中的职能作用,为全县脱贫攻坚向纵深推进发好“人大声音”、讲好“人大故事”、贡献“人大力量”。
时间的指针指向2015年,脱贫攻坚战发令枪响起,脱贫工作在东兰大地全面铺开。
如何发挥人大在脱贫攻坚战役中的作用?“县人大常委会既要严格依法履职监督,又要全力支持脱贫攻坚任务完成,这是密不可分的极端重要工作。”东兰县人大常委会主任覃晗胜在脱贫攻坚推进会上说。
监督中支持,支持中监督,扶贫路上担当新作为。
东兰县人大常委会紧紧扣住涉及扶贫“两不愁三保障”的重大事项、脱贫攻坚战的重大问题以及人民群众普遍关注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依法审议决定重大事项,把县委的意图和主张通过法定程序转化为全县人民的共同意志。
在监督中支持,一个个脱贫攻坚难题有效化解。
奏响特色品牌—兰木优质米。甫康 摄
——对扶贫资金来源少、缺口大、投入不足等问题,督促县政府整合各类财政资金,重点用于以脱贫攻坚为主的民生建设,提出追加拨付医疗扶贫缺口资金等重大建议16项。2017年以来,听取审议脱贫攻坚住房保障经费、发展扶贫产业、贫困人口养老金、村级集体经济、农村安全饮水工程、易地扶贫搬迁专项融资、城乡居民基本医疗等,涉及财政涉农扶贫资金议案36件,共23000多万元。
——2017年11月,组织市、县人大代表到东兰县北高综合养殖专业合作社、东兰县盛禾富硒果蔬种植专业合作社、武篆镇千亩油茶示范基地、东里村百亩“阳光玫瑰”葡萄示范基地、隘洞镇牛角坡乌鸡林下生态养殖基地、三石镇多贤易地安置点东兰乌鸡养殖场等地,开展“十大百万”扶贫产业工程实施情况专题调研,为扶贫产业健康发展促进脱贫把准方向。
——2018年12月,全县人大代表集中到东兰镇板逢扶贫移民家园、三石镇沃柑种植示范基地、东兰龙华高科技产业园、向阳新城等地开展专项扶贫调研,监督移民搬迁安置、产业带动致富、就业扶贫等落实情况。
——2020年12月,创新监督方式,开展工作询问和评议,将县人民政府26个工作部门进行“集体体检”,对两年来在贯彻实施宪法、依法履职、办理信访件、办理代表建议、勤政廉政、脱贫攻坚等方面进行述职,通过听取工作报告、现场询问、现场评议、现场测评、现场公布结果的方式,提升工作部门依法履职为民服务能力,助推精准扶贫和各项工作高质量发展。
驻东兰县的人大代表到板逢扶贫移民家园集中视察。
正确有效的监督,汇聚着东兰人大支持扶贫事业的热情和智慧。
5年来,坚持把代表依法履职和推动脱贫攻坚工作落实有机结合起来,充分运用听取审议专项工作报告、专题调研报告,开展专题询问、述职评议、视察调研等监督方式,打好监督“组合拳”,先后召开人民代表大会5次、常委会会议34次、主任会议49次,听取和审议各类报告67次,依法作出重大事项决议、决定126项,积极发挥人大监督职能作用,推动脱贫攻坚政策措施落地见效,为全县脱贫攻坚工作提供法律保障。
代表履职监督,脱贫质量明显增强。
“第二次产业奖补又得了,扶贫政策真好。”央佑村坡查屯张桂香满脸笑容地说。
2018年12月,聚焦贫困群众“收入来源不稳定、收入水平不达标”等事关脱贫重大问题,县人大常委会组织市、县人大代表专题视察,代表提出“发展扶贫产业风险评估和市场预测不充分,贫困户个体产业奖补导向激励不够科学”等7条可行意见建议。
一条条诤言良策,被纳入决策视野,落地有声。
“关于扩大贫困户产业奖补种类,降低奖补台阶,提高奖补标准,最大限度调动贫困群众发展产业的主动性和积极性”的建议,得到县政府和相关部门高度重视。
东兰县人大组织各相关单位召开民主评议工作会,监督促进各单位落实脱贫攻坚工作。
调查研究、拟定方案、征求意见……一个个产业激励措施相继出台——“关于调整部分以奖代补项目补助标准和奖补办法的补充通知”“东兰县调整实施以奖代补推进特色产业扶贫工作方案”等文件下发,增强了贫困群众发展产业信心,调动起群众奋力脱贫的内生动力。
5年来,紧扣脱贫攻坚战组织区、市人大代表视察9次,提出意见建议69条,有力保障了全县脱贫攻坚工作高质量推进。
想要了解东兰人大扶贫故事,先看一看扶贫吹号手、擎旗手。
在2020年东兰县脱贫攻坚挂牌督战工作方案里,有着这样一个任务安排表——
兰木乡弄辉村、弄中村和花香乡和平村,是该县人大常委会领导负责的扶贫联系点,都是大石山区边远弄场里的深度贫困村。
如何攻下这一个个贫穷堡垒,领头雁是关键。
勇毅前行、迎难而上、率先垂范,是东兰人大脱贫路上保持的品质。
推行“一村一策、一事一议”的精准扶贫措施,领导亲自谋划、亲自引领、亲自推动、亲自参与,穷村山寨展现着他们忙碌的身影。
讨论兰木乡乡村振兴战略实施规划。
大同乡弄彦村,是市委和市政府督办、县人大领导负责联系的极度贫困村,是全县脱贫攻坚战最难啃的“硬骨头”。
过去,“买水搅浆建房子”“石头缝里种玉米”“弄彦村屯有鸟人,床铺象鸟窝,房屋挂鸟笼,家有养鸟人”是弄彦村的真实写照。
2018年初,县人大常委会副主任覃穆耘挂点联系弄彦村,“弄彦不脱贫,我就不撤退。”
为了不拖全县决胜脱贫攻坚后腿,覃穆耘几乎每周都到弄彦村进屯入户指导、参与扶贫,早出晚归,顾不上周末休息,挨家挨户动员瑶族同胞拆旧房建新房,砸石头建水柜,引进花椒苗种植。
如今,弄彦村共发展核桃2307亩、山野葡萄230亩、花椒250亩、肉鸡7000羽、肉猪105头等特色产业,贫困户产业覆盖率100%。全村建档立卡贫困户230户都住上了稳固的住房;建成家庭水柜169座,集中供水工程9处;实现屯屯通公路。2020年底,该村顺利脱贫出列。
号桑屯集中水柜。
“在覃副主任帮扶下,我家建起了新房子,感谢脱贫攻坚的好政策。”2020年,该村弄果屯蒙玉方住进新房子,脸上充满了幸福的笑容。
兰木乡弄中村属大石山区,人稀少、山大沟深,起点低、底子薄、基础差、能力弱,贫困程度深、脱贫难度大。
2018年,县人大常委会副主任黄海军负责挂点帮扶弄中村后,积极引导能人带动发展3个专业合作社,辐射带动130户贫困户发展肉牛、山羊、乌鸡、食用菌、核桃、花椒等特色产业,特色产业覆盖贫困户100%。对“一方水土养不活一方人”的自然屯,主动进屯入户细致地做村民思想工作,将61户贫困户280人实施易地搬迁,危房改造116户,稳固住房率达100%,群众获得感和幸福感不断增强。
黄海军接受县委安排,负责推进武篆镇东里村纳劳生态肉牛养殖基地,建设100多亩的基地,养殖肉牛1000多头,辐射带动周边贫困户种植牧草和发展肉牛养殖产业。
兰木乡黑山羊扶贫产业。韦禄东 摄
山茶油是东兰优势扶贫产业,在县委部署下,县人大常委会副主任黄红梅负责发展全县山茶油产业。近几年来,全县投入1.2亿元,新种植油茶15.3万亩,完成低产林改造6.8万亩,建成万亩示范基地1个,千亩示范基地4个,三百亩以上示范基地51个,自治区定点种苗繁育基地5个。
5年来,在脱贫攻坚的东兰战场上,处处显示着县人大常委会班子成员的履职担当。
2012年以来,县人大常委会机关负责联系帮扶兰木乡央佑村,特别是精准脱贫工作实施以来,全体机关干部凝心聚力带领村民点亮扶贫路,谱写了一曲曲爱民扶贫赞歌。
不夯实发展基础,群众脱贫就是一句空话。
2016年底,央佑村还有16个自然屯没有通屯级道路,要在陡峭的大石山腰修通公路,谈何容易。
该村廷母屯有农户27户,因施工难度大,该屯一直没有修通公路,通路成为村民们急切期盼实现的梦想。
“一定要让村民通路通车。”县人大机关驻村干部实地走访,多次奔走,由县交通部门筹资140万元,修通并硬化了从可乐至廷母的公路。告别了该屯不通公路的历史,廷母屯产业发展迎来了春天。
廷母屯的通路,是央佑村基础设施发展的一个缩影。
5年来,东兰县人大常委会机关协调相关部门筹资3000多万元,在央佑村分两年实施屯级路建设,2017年筹资450多万元修通9条18.26公里屯级公路;2018年,全村10户以上的屯都通了水泥硬化路,有效解决198户782人的出行和产业发展的交通问题。建成250个水柜,家家用上安全自来水;农网改造惠及411户1617人,解决了群众的生产生活用电问题……一个个项目建设落地,广大农民群众看到了脱贫的希望,增添了脱贫的信心。
东兰县人大常委会机关联系建设的兰木乡央佑村集体养鸡场投放鸡苗。
基础打牢,人心更齐。县人大常委会机关在精准帮扶上结合地域优势,开方子、拔穷根,因时、因势、因户、因人精准帮扶施策,以产业扶贫带动贫困户脱贫。
弄王屯残疾人、党员王英荣家里原来一穷二白,但他不甘于过穷日子,一心想发展产业,却苦于没有技术。
2016年春节后,王英荣迎来“贵人”,县人大常委会机关干部覃建宁成为他的联系帮扶干部。
“他原先养了几只母羊,但每一次孕羊准备下仔的时候,都遇到孕羊难产导致羊仔死亡的难题。”覃建宁多次带着王英荣来到当时的县水产畜牧兽医局(现并入农业农村局)找技术员,学习母羊配种、接生和防疫等技术,并争取到产业扶持资金5000元。
覃建宁的用心,让王英荣有了发展产业的信心。
2017年,王英荣卖猪、牛、羊收入4万多元,当年实现脱贫摘帽,成为弄王屯脱贫第一户。
王英荣脱贫后不忘贫困乡亲,成立央佑养殖生产专业合作社,带领10户社员发展养牛、养羊产业,现在合作社存栏羊400只、牛36头、土鸡100多只。2018年7月,他又建了一个乌鸡养殖场,饲养村级集体乌鸡5500羽,村里部分贫困户获得了192元至1344元不等的分红。他先后荣获自治区、市扶贫奋进奖。
一点一滴的真情帮扶,让央佑村的变化一天比一天好,一家一户的生活得到改善。
产业引领,发展后劲更强了。目前央佑村发展核桃种植2062亩、油茶775亩、珍珠李600亩,贫困户产业覆盖率100%,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夯实了基础。此外,县人大机关还通过县扶贫车间、广东对口帮扶、区内扶贫企业招工、职业技能培训等途径,解决落实200多人就业,今年享受稳岗补贴34户,仅劳务输出这一项,年人均增收1500多元,确保贫困人口稳定脱贫不返贫。
人大代表们齐心合力带领群众撸起袖子加油干,彰显为民情怀。
扶真贫,真扶贫,驻东兰县的各级人大代表自觉成为“局中人”,搭好人民群众的“连心桥”,奔赴脱贫攻坚第一线,零距离听民声、察民情,把工作落实到每一村、每一户。
“一个人富不算富,大家一起富才算富。”这是大同乡人大代表、信河村“两委”主任卢荣桥常说的话,也是他常做的事。
位于红水河畔的信河村,石多地少,交通落后,自然条件较为恶劣。依靠发展养殖率先发家致富的卢荣桥,带领村民向荒坡开战,种植板栗2550亩、李果2560亩、核桃2200亩、油茶8774亩。其中林果种植10亩以上的有70多户,林果种植已经成为信河村农户增收的主要产业之一。
昔日的穷山荒岭,变成了金山银山,成为信河村群众脱贫奔小康的“绿色银行”。2018年,信河村实现整村脱贫摘帽,特色产业初具规模。
卢荣桥先后获得了“自治区劳动模范”“自治区农村党员科技致富能手”等荣誉称号。2019年8月26日,自治区党委组织部授予卢荣桥“全区脱贫攻坚好支书”荣誉称号,并在全区进行通报表扬。
全县脱贫攻坚的号角吹响后,县人大常委会倡议驻东兰的各级人大代表,通过组织人大代表开展“脱贫攻坚——人大代表在行动”“脱贫攻坚产业发展我先行”和“我为脱贫攻坚提建议”等系列活动,全方位助推脱贫攻坚在老区落地落实。
“作为人大代表,我用行动诠释‘人大代表为人民’的宗旨。”兰木乡的县人大代表韦日辉,依托全乡农田集中的优势,建设人大代表富硒水稻高产种植示范基地,带领该乡定桃村、同仕村等1500多户农户种植富硒水稻3400亩,年产值500多万元,有效带动引领贫困群众增产增收。
5年来,全县共建成人大代表开展“脱贫攻坚产业发展我先行”县级示范基地5个,乡级示范基地14个,辐射带动贫困户1200多户,涌现出一批通过产业示范引领、辐射带动群众增收致富的人大代表先进典型,其中陆克清等5位人大代表的先进事迹被收入《河池市五级人大代表“脱贫攻坚产业发展我先行”风采录》。
在各级人大代表引领下,该县推进油茶、核桃、东兰墨米、特色水果、食用菌、畜禽、蚕桑等特色农业转型升级,着力打造“一村一品”,“一乡一业”特色产业板块。有70多位人大代表通过发展产业建立产业基地带动贫困户发展特色种养产业4505户,贫困户产业覆盖率100%。全县核桃面积发展到28.9万亩、油茶面积发展到20.9万亩、板栗面积发展到32.5万亩、糖料蔗面积0.875万亩、特色水果种植面积4.95万亩、桑叶种植面积4.19万亩、长寿·生态·富硒农产品种植面积5.03万亩、淡水养殖面积10.96万亩。
五年来,全县有953名四级(自治区、市、县、乡)人大代表联系贫困村90个、贫困户4505户,走访联系选民和建档立卡贫困户15540多户次,宣传政策54060人次,开展培训126场(次),组织输送转移劳动力2017人,反映群众意见和建议555次,为群众办实事好事9106件,在脱贫攻坚工作中彰显人大代表新作为。
脱贫攻坚任务能否高质量完成,关键在人,关键在干部队伍作风,这离不开驻村干部、机关干部的付出。
5年来,县人大机关坚持尽锐出战,先后选派政治素质过硬、敢于担当、甘于吃苦的8名干部下沉一线,任兰木乡同仕村驻村工作队长、央佑村第一书记、工作队员。
他们吃住在村、工作在村、任务在村,是贫困户的贴心人、村“两委”班子的好助手、决战决胜贫困的组织者,在脱贫攻坚战场上用心用情为贫困群众办实事、解难题。
央佑村的基础设施短板十分突出,加快推进村屯公路建设成为解决全村经济社会发展瓶颈制约问题的着眼点和着力点。
央佑村查雷屯屯级路。
“过去查雷屯没有路,自从韦体明书记驻村后,他就带领我们修通进屯的公路,不仅方便了老百姓出行,更增强了我们致富的信心!”说起村里的变化,查雷屯贫困户罗建英感激地说。
查雷屯位于央佑村的大石山区弄场里,有村民30多户,修路成本大,一直没有办法开通公路,这成为村民的心病。
2017年,县人大常委会办公室副主任韦体明担任央佑村第一书记,主动联系扶贫资金70多万元,新建包括查雷屯的4条8.9公里的屯级砂石路;筹资380多万元硬化6条14.36公里的屯级路。因工作实绩突出,他被评为2017年市级优秀第一书记。
“县人大常委会机关干部,不论是谁,到任就是一名‘将军’,能打胜战。”对于下属们的表现,覃晗胜充满信心。
“宝贝,我们闭眼睛睡觉了好吗?”“妈妈,我不想闭眼睛。”“你为什么不想闭眼睛呀?”“闭上眼睛明天早上我就找不见妈妈了!”回想起跟女儿的这番对话,该县人大机关干部杜春柳禁不住流下了眼泪。
2018年5月28日,作为人大机关的“年轻”女干部,她离开准备上初三的儿子和刚满周岁的女儿,到央佑村驻村,至今已近3年。
过去,央佑村村集体经济接近空白。根据县里部署,央佑村2019年要实现脱贫摘帽,村集体经济至少要有4万元的收入。
“村集体经济没有收入,全村就无法脱贫。”2018年7月,在杜春柳的坚持下,村里第一个村集体经济产业——弄王乌鸡养殖场建成。
有了弄王养殖场的成功经验,2019年初,他们又在弄海屯弄海养殖场养殖土鸡3600羽,当年净赚利润41400元。加上号红五个连片养殖场的分红收入,全村村集体经济收入实现零的突破。
同时,县人大机关对驻村干部给予更多关心,做好工作、生活、安全等各方面保障,及时帮助他们解决实际困难,让驻村扶贫干部心无旁骛投入到脱贫攻坚工作中去。
5年来,县人大常委会驻村干部积极采取多项重大有力措施,推动了当地在产业、易地搬迁、就业、教育、交通、农村危房改造、饮水安全保障、生态、健康扶贫、消费扶贫等方面取得显著成效。县人大机关17名党员干部与104户建档立卡贫困户结成对子,切实帮助贫困户理思路、找路子。2020年,所有贫困户全部脱贫。
决胜脱贫攻坚后,兰木乡农村生产生活条件大大改善,乡村道路交通便利,水利、水柜等基础设施完善,经济活力和发展后劲明显增强,农村人居环境和乡村风貌明显提升。
告别贫困历史,实现脱贫摘帽,迎来乡村振兴。
“脱贫攻坚带动了整个兰木乡的全面发展,为实现乡村振兴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当前要着力推进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跑好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接力赛,把农村工作的重心转移到乡村振兴上来。”覃晗胜对兰木乡脱贫后的工作进行部署。
脱贫摘帽不是终点,是新生活、新奋斗的起点。2019年以来,县人大常委会号召全县人大代表迅速行动,以奋斗的姿态积极投身到乡村振兴工作中来。
产业发展,是乡村振兴的基本保障,也是优先发展的方向。
今年1月20日,兰木红薯粉加工厂举行开业仪式,覃晗胜到场见证,希望该工厂成为兰木乡乡村振兴的一个新突破口。
据了解,兰木红薯粉加工厂于2020年6月兴建,占地面积7亩,由兰木鸿祥绿色生态农产品专业合作社,与定桃、弄辉、弄中、弄占、央佑等5个村民合作社合作融资兴建。加工厂是按照流水式生产线,实现从原材料的清洗、成浆、蒸煮、烘干、切割至成型包装全程自动化、机械化及红薯粉生产量产化。产品有红薯粉片、红薯粉条、酸辣粉饼等。该厂投产后,每天产粉量3吨,最高可达5吨,预计可实现年产值800万元。
工厂开业了,如何确保原材料供应,又要保障农户增收?
该乡通过土地流转、发展红薯种植业和转移就业促农增收。全乡目前已完成流转土地461亩作为种植基地,涉及农户219户,其中贫困户49户。今年预计新增500户发展红薯种植产业,由基地提供全程技术支撑,政府通过产业扶持资金和贴息贷款提供资金支撑,公司提供营销支撑,贫困户采取自己种、联合种等多种形式发展红薯种植产业,从而实现增收致富。
像红薯粉加工厂这种引领乡村振兴的特色产业加工企业,兰木乡已经发展有富硒稻米加工厂、电子加工厂、木材加工厂等5家企业,将助推乡村产业发展转型升级。
村级集体经济,是持续带动乡村特色产业加快发展的助推器。
目前,兰木乡有纳核村的现代生态肉兔养殖场,仁里村和王里村的食用菌种植场,弄台村、弄中村的生态肉牛场等村集体经济规模种养场12个,鸿祥绿色生态农产品专业合作社等13个农民专业合作社,全乡的乡村振兴基础更坚实,广大群众发展能力不断增强。
该乡除纳核村尚未建设村级服务中心外,其余10个村都有较为健全的群众服务中心和公益活动场所,公共服务能力明显提升。
下一步,县人大常委会将围绕乡村振兴的五个方面要求,认真组织代表活动,提出议案和建议、批评、意见;运用好代表联络站平台,密切人大代表与群众的联系,引导广大人民群众把思想认识统一到乡村振兴决策部署上来,为实现乡村振兴凝心聚力;组织和引导人大代表中的领导干部、企业家、专业技术人员、农村经济发展能人、农业农村基层一线代表在乡村振兴中发挥好示范带头作用,为推动全县乡村振兴迈上新台阶、取得新成效作出人大贡献。
本版图片除署名外均由东兰县人大常委会提供。
作者:河池日报社融媒体记者 潘 剑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