幸福的笑脸
2月3日,毕节市黔西县新仁苗族乡化屋村村民在扶贫车间内加工衣服。
党的十八大以来,贵州923万贫困人口全部脱贫、66个贫困县全部摘帽、9000个贫困村全部出列,减贫人数全国第一。一张张幸福的笑脸,见证了党中央精准扶贫好政策带给贵州农民群众实实在在的变化。
新华社记者 欧东衢 摄
2月3日,毕节市黔西县新仁苗族乡化屋村村民在扶贫车间内加工衣服。新华社记者 欧东衢 摄
2月3日,毕节市黔西县新仁苗族乡化屋村新时代农民讲习所讲习员何兰在讲习所内展示当地的特色农产品。新华社记者 欧东衢 摄
2月3日,毕节市黔西县新仁苗族乡化屋村村民彭艺在扶贫车间内整理自己做的蜡染工艺品。新华社记者 欧东衢 摄
2月3日,贵州黔西县锦绣学校的图书管理员杨绍书与孩子们一起做灯笼。杨绍书曾在黔西县金兰镇瓦房村哈冲组担任乡村教师。2018年,黔西县金兰镇瓦房村哈冲组村民陆续通过易地扶贫搬迁至县城的锦绣花都安置点,孩子们也搬至县城就读。三年过去,杨绍书适应了在县城的生活,脸上露出了幸福的笑颜。新华社记者 欧东衢 摄
在贵州省罗甸县沫阳镇麻怀村,被称为当代“女愚公”的邓迎香走在她率领乡亲们开凿的隧道里(2019年1月7日摄)。这条216米长的隧道,将与世阻隔的麻怀村与山外世界连通在一起。如今的麻怀村发展种植养殖、旅游业,产业欣欣向荣。新华社记者 欧东衢 摄
小朋友们在贵州省毕节市柏杨林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内玩耍(2020年8月3日摄)。新华社记者 刘续 摄
贵州省遵义市枫香镇花茂村的一名村民在自家的土陶店内工作(2020年4月14日摄)。新华社记者 刘续 摄
贵州省遵义市枫香镇花茂村一名村民在制作面条(2020年4月13日摄)。新华社记者 刘续 摄
贵州省遵义市枫香镇花茂村的一名村民在村子里劳动(2020年4月13日摄)。新华社记者 刘续 摄
一名小朋友行走在贵州省威宁县玉龙镇“溜索改桥”后的人行桥上(2019年2月11日摄)。新华社记者 杨文斌 摄
来自贵州省晴隆县三宝彝族乡的两名搬迁户在阿妹戚托小镇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里刺绣(2019年6月6日摄)。新华社记者 杨文斌 摄
村民在贵州省江口县闵孝镇闵家场村的一家食用菌基地分级采摘香菇(2019年1月3日摄)。新华社记者 杨文斌 摄
贵州省思南县塘头镇青杠坝村的村民在采摘用作生产糟辣椒的鲜辣椒(2020年8月12日摄)。新华社记者 杨文斌 摄
贵州省从江县加榜乡加车村脱贫攻坚指挥所网格员吴贤艳(左)与村里的大学生梁琼英在直播推介加榜梯田风光(2020年4月19日摄)。新华社记者 杨文斌 摄
贵州省独山县影山镇桑麻村的脱贫户罗幸帮在新居前修整灯笼(2020年1月25日摄)。新华社记者 杨文斌 摄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