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萨:“古突”之夜的幸福味道
新华社拉萨2月10日电 题:拉萨:“古突”之夜的幸福味道
新华社记者张兆基、格桑边觉
雪域辞旧岁,吉祥迎新春。今年,藏历铁牛新年恰与农历春节同期,西藏各族群众迎来汉藏同春贺新岁的美好时光。
10日傍晚时分,古城拉萨华灯初上,大红灯笼点亮了路人的脸庞,家家户户张灯结彩、喜气洋洋,雪域高原迎来一年一度的“古突”夜。
藏语里,“古”意为“九”,“突”为“面”。“古突”是用牦牛肉汤加入牛肉、萝卜、人参果、奶渣、糌粑等9种食料熬制的面食。根据传统习俗,每年藏历12月29日,藏族家家户户吃“古突”,迎接藏历新年,隆重的仪式、团圆的氛围让人想到农历春节的除夕夜。
晚7点,家住拉萨市城关区易地扶贫搬迁社区——恩惠苑社区的次仁巴珠一家,正在忙着准备“古突”。次仁巴珠的妻子边巴在厨房里和好面,和家人坐在沙发上,一边聊天一边娴熟地做出一盘大大小小的面疙瘩。随后,将准备好的硬币、红线、麦粒等有特殊寓意的“馅儿”包进面疙瘩里,准备下锅。
搬来恩惠苑社区前,次仁巴珠一家五口住在林周县春堆乡卡东村。“当时家里的收入,只有我在拉萨打工赚的钱和家里几亩地的收成,一年到头存不下多少钱,日子过得紧巴巴的。家里人有时生病也很难得到好的治疗。搬到拉萨成了我们全家人的梦想。”次仁巴珠回忆道。
2016年10月,借助精准脱贫的好政策,次仁巴珠一家搬进了恩惠苑社区109平方米的新家,入住即配有家电和家具。“搬来后,生活渐渐有了起色。我和妻子都就近找到了工作,每月加起来有6000多元的固定收入。2019年,大女儿格桑德吉也考上了内地的大学;小女儿旦增白玛在柳梧中学读书,成绩也一直不错;儿子达瓦坚才通过惠民项目免费学到了烹饪技术,现在已经是3家甜茶馆的老板,一年收入有十三四万元。”谈到家里的变化和子女的成绩,次仁巴珠眼中泛着光。
古突宴由女主人掌勺,牦牛肉汤煮沸,加入牛肉等9种食材和刚做好的“古突”,缓缓搅拌,水汽氤氲,在窗户上结成薄薄的水珠。
夜幕降临,簇簇烟花腾空绽放,照亮不远处的群山,山脊勾勒出优美的弧线。此刻,热腾腾的“古突”出锅了,次仁巴珠一家人围坐在藏式方桌前,享用美味“古突”。次仁巴珠的碗里吃出了麦粒,寓意新年有福;大女儿格桑德吉吃出了盐巴,这代表着生活慵懒,家人打趣她是懒虫。
欢声笑语中,简单的仪式和游戏平添了祥和喜庆的浓浓年味。“今年受疫情影响,一家人能团团圆圆过个年,就是我最大的心愿。”格桑德吉说。谈及新年愿望,次仁巴珠笑着说:“希望把致富思路和生意经传授给更多人,帮助社区更多的人。”
晚餐后,次仁巴珠手把手教给子女一项传统仪式:用糌粑和面,握在手中,环绕周身后,放入纸盒,再放些茶渣一类的食物残渣,丢到屋外,寓意驱病消灾,祈祷来年万事如意。
与次仁巴珠一家“搬”出幸福新生活的,还有恩惠苑社区里自拉萨市城关区、林周县和空港新区等地的700多户人家。现在,居民们已脱贫致富,融入了新生活。用次仁巴珠的话说,是把心也搬来了,“就像我们社区的名字,党的恩惠我们不会忘”。
窗外鞭炮声一阵紧似一阵,社区里显得格外热闹。收拾好碗筷,次仁巴珠一家走出家门,与邻居们互祝“古突扎西德勒”。远处的空中,庆祝春节和藏历新年的烟花朵朵绽放。人们仰起头,在憧憬中迎接新年的到来。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