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尖上的祝愿,不变的亲情——@今年的你怎么拜年?
云端千里寄相思,指尖轻触送祝福。大年初一,拜年正当时。与往年相比,由于疫情影响,今年人们拜年的方式更加灵活多样。新年俗带来了一系列改变,但不变的是对至爱亲朋新春美好的祝愿,对亲情的无限守望。牛年已至,辛丑迎春 @今年的你怎么拜年?
01
拜年礼的新变化:从送“口福”到送“品味”
35岁的樊豫涛是上海一家潮玩买手店店长。这两天,不少年轻人来到他的店里,争相给身边的朋友买拜年礼物。“比如我店里的BE@RBRICK积木熊,有不少年轻人选择将它作为拜年礼物。
樊豫涛记得,小时候拜年,人们送的最多的是“口福”。成盒的糕点、坚果酥糖,寄托了人们对亲朋的美好心意。“如今,人们更愿意选择一些个性化的拜年礼物,我和身边的朋友都喜欢潮流玩具,今年过年特地选择了不同的玩具快递给亲友。”
中国商业经济学会副会长齐晓斋认为,“越来越多的年轻消费者开始追求个性化,他们希望通过送出一份独一无二的礼物,表达自己对收礼者的爱和祝福。”
02
拜年语的流变:“云端”寄思念 “指尖”送祝福
福牛窗花、红纸灯笼……大年初一,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月宫一号”实验室内装饰一新。
实验室研究团队成员赵婷来自天津。年前,她“豪气十足”地把自己在电商网站上的购物车一清而空。脱脂牛奶、杂粮礼盒……通过快递,赵婷将思念“网购”回家。
伴随着“直播拜年”“网上红包”的兴起及各种网络商业形态的烘托,传统佳节的热闹气氛,在特殊的背景下得以传续和延伸。
03
拜年情:形式变化 亲情依旧
过年的形式千变万化,但守护亲情的主题却不变如初。
“妈妈,你在郑州要好好的。我和弟弟会听奶奶的话,照顾好自己。”大年初一,家住河南省鹿邑县完刘村的张鑫媛、张鑫屿姐弟俩一大早便拨通了妈妈位虹的视频电话。
“你们要听奶奶的话,妈妈节后忙完就去看你们。”视频那头,眼泪早已浸满了位虹的双眼。她屡屡回头,不忍直视姐弟俩。
牛年新春,在武汉市武昌区徐东路上,快递员刘涛骑着一辆红色“电驴”,奔驰在外卖派送路上。
从2019年11月入职至今,刘涛参与调度、配送的外卖订单近万单,小“电驴”的行程超过2万公里。
回想过去的一年多职场生涯,刘涛觉得对家人亏欠太多。长期的早出晚归,孩子都对他有些生疏了。初一上午,他刚刚给家人打电话拜年。谈起自己的新年愿望,刘涛脱口而出:“牛年一定要牛气冲天,多挣些钱,多陪陪家人。”
高科技的运用带来拜年习俗的多样化,传统的拜年习俗所具有的亲情交流、友情互动、爱情融合的特点在科技硬核力量的支撑下,反而更能使亲情、友情、爱情等“三情”比以往更能突破时空限制而得以传递。
“团聚是春节年俗文化的核心,中国人对阖家团圆的渴望从未改变。年味在客观上淡化,但并没有影响中国人骨子里的情感倾向与价值选择。人们对‘年’依然心生寄托,依然期待团聚与感情的交融。”华中师范大学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中心教授孙正国说。
策划:谢良
记者:翟濯、吴霞、赵旭、马晓冬、王自宸
视频:邵艺博、金雨嘉、 姜亮、翟濯、吴霞、王自宸、赵旭、马晓冬
图片:任珑
编辑:沈文、邵艺博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