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池市民政事业发展纪实: 扎实做好新时代基本民生保障
社会救助兜底有力,特殊群体关爱到位,养老事业发展提速……回望过去,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全市民政系统按照习近平总书记对民政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紧紧围绕保障和改善民生这条主线,聚焦脱贫攻坚,聚焦特殊群体,聚焦群众关切,以一个个事例、一组组数据、一幕幕图景,践行着“为民民政、贴心民政、阳光民政、满意民政”的使命和担当,实现了老百姓幸福指数“节节”高。
①济民困
民生保障网越织越牢
“感谢政府为我家办理了低保,不然全家人的生活真不知道该怎么办。”谈起现在的生活,环江毛南族自治县川山镇木论社区建档立卡贫困户莫干英由衷感叹。2020年4月,莫干英突患急性B淋巴细胞白血病,又供三个孩子上职业学校,因大病和因学使这个原已脱贫的家庭再度陷入困境。在村、镇的帮助下,通过申请、家庭经济核查、公开公示等法定程序,将莫干英一家纳入低保救助范围,基本生活得到了保障。
更精准,才更公平、更温暖,才能将惠民实事办到百姓的心坎上。市委、市政府历来高度重视民生工程,全面建立困难群众基本生活保障工作协调机制,解决社会救助实施过程中的疑难问题。“十三五”期间,顺利完成低保兜底保障工作任务,实现农村低保标准与扶贫标准“两线合一”,A类补助标准达到4008元/年,略高于扶贫标准,有效兜住了困难群众基本生活底线。截至2020年12月底,全市有35.94万建档立卡贫困人口纳入低保范围。
开展新春慰问活动,给困难群众送去党和政府的温暖与关怀。
社会的温度取决于“底线”的刻度。城乡最低保障标准在全区率先实现了全市统一,并实现救助标准稳步提高。“十三五”期间,连续五次提高标准,城乡低保标准由2015年的346元/人/月和2008元/人/年分别提高到760元/人/月和5100元/人/年;城乡低保平均补助水平由2015年的246元/人/月和1380元/人/年(115元/人/月)分别提高到439元/人/月和3300元/人/年(275元/人/月)。截至2020年底,全市共纳入城乡低保458369人、特困人员18757人,其中建档立卡低保对象359371人、特困人员5064人。2020年累计发放低保金16.52亿元、特困人员供养费1.56亿元。
2017年,率先在全区实施低保无纸化审批改革,极大地提高了工作效率和便民服务水平,被民政部评为“2017年度社会救助领域优秀创新实践案例”;2018年,率先在全区推行社会救助事项(城乡低保、特困人员救助、城乡医疗救助和临时救助),将审批权限下放至乡镇人民政府,由乡镇人民政府直接受理申请、审核和审批工作,实现了社会救助工作更加便民快捷、救助对象认定更加精准、群众更加满意的效果。社会求助审批权限的下放工作,得到了自治区民政厅领导的充分肯定,并在全区全面推广。同时,也得到了民政部的重视,纳入社会救助改革的规划之中。
救急难不懈怠,补贴发放抓得紧。全面落实临时救助制度和各类人员补贴发放工作,实现“应救尽救,应补尽补”。“十三五”期间,全市累计临时救助15.1万人次1.4亿元;发放孤儿保障金71259人次4758.07万元;发放残疾人两项补贴378.36万人次2.552亿元。2020年,我市将事实无人抚养儿童纳入保障体系,当年发放事实无人抚养儿童生活补贴9973人次745.41万元。
如今,全市推行“互联网+社会救助”工作模式,困难群众“足不出户”即可办理社会救助申请(申请人扫码注册“广西社会救助求助”平台,用手机自主网上申请社会救助)。同时,全市还打造网络云服务平台,将低保政策等民政惠民政策和社会救助资金每月发放情况及时以短信方式提醒救助家庭,全力打造阳光救助。
一串串数字,就像一个个跳动的音符,发出幸福的声音,把党的阳光政策传递到全市每个角落、每一个困难群众家庭。
②解民忧
让老有所养孤有所靠
“养老院是我又一个幸福的家。”生活惬意、无忧无虑的王汉高逢人就说养老院的好处。现年56岁的王汉高是大化瑶族自治县共和乡人,20年前因外伤致腰椎粉碎性骨折,术后双下肢瘫痪,须依靠轮椅代步。由于长期坐轮椅,导致臀部褥疮,生活难以自理。
2016年4月,作为全市“公建民营、医养结合”试点养老院,大化民生幸福家园正式运营后,王汉高便一直入住至今,不仅在生活上得到很好的照顾,还能用双手在养老院做一些手工活,赚点“零花钱”。
开展走访慰问,将爱心付诸行动。
王汉高在养老院过上幸福的生活,这是我市“公建民营、医养结合”养老服务改革给农村孤寡群体带来的福祉。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为解决老年人“老有所养”问题。近年来,在市委、市人民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市民政局积极谋划养老服务业发展,优化养老服务环境,深化养老服务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积极探索并实现了“居家为基础、社区为依托、机构为补充、医养相结合”的养老服务体系,建成覆盖城乡、布局合理、功能完善的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网络。
深入推进公建民营、政府购买服务等养老服务改革,支持民间资本通过委托管理等方式,运营公有产权的养老服务设施,全面落实公办养老机构入住评估制度,保障政府兜底的困难老年人养老需求。对全市11个社会福利院进行维修改造,使每个福利院的床位达到70张以上。目前,全市养老机构753个,养老床位19937张,每千名老人床位数达到30.57张,养老“兜底”保障作用得到保障。
整合养老志愿服务资源,开展志愿养老服务活动。
依托“世界长寿市”品牌,积极打造适宜老年人旅游居住、养老养生的特色小镇。目前,巴马瑶族自治县甲篆镇、巴马镇,宜州区刘三姐镇,罗城仫佬族自治县小长安镇等8个乡镇(单位)分别获得了“广西养生养老小镇”称号。河池成为全区获得“养生养老小镇”最多的地级市。
开展养老院服务质量提升工程。建立养老机构监督管理机制,建立和完善养老服务机构准入、竞争和退出机制,开展养老机构星级评定和入住老年人能力评估工作,加大监管力度;加强养老服务业信用体系建设。目前,全市护理型床位2100余张。获得广西四星级养老机构2个,三星级养老机构4个,二星级养老机构3个,一星级养老机构4个。
举办节日活动,让老人们感受到社会大家庭的温暖。
“一老一小”,都是民生大问题。“幼吾幼以及人之幼”,每一名身处困境的儿童,都不应是折翼的天使。目前,全市已挂牌成立市、县(区)未成年人保护中心12个,乡镇未成年人保护站139个,落实村级儿童主任并录入系统1730人,市、县、乡、村四位一体的未成年人关爱保护服务体系基本建立。截至2020年底,3.97万名登记在册的农村留守儿童得到有效监护,11.72万名困境儿童得到分类保障,5300多名残疾儿童得到康复救助。
此外,殡葬改革稳步推进,全面完成火葬区和土葬区划分。组织人员参加全区公益花坛葬活动和全区骨灰撒海活动,为群众安葬骨灰,积极推行节地生态安葬工作。开展殡葬服务单位规范管理专项行动,明确收费标准,大力推行阳光殡葬,深入推进殡葬领域突出问题专项整治行动。
③暖民心
社会治理能力明显加强
民政工作包罗万象,多而庞杂,影响面却深而厚重,覆盖对象触及社会生活的各个层面。但无论面对多少困难,全市民政系统始终把发展社会福利事业作为民生所系、民心所向,从供给侧发力,努力实现供给主体更加多元、受益范围更加广泛、惠民内容更加丰富、质量水平更有保证,促进社会福利服务扩面、提质,逐步推动社会福利事业向普惠性发展,让民心民意期待逐步兑现。
扎实推进基层组织赋码工作,率先在全区完成1643个村(社区)(现为1657个)系统赋码的核对、录入工作,代码证书也全部颁发完成。2018年3月29日,自治区民政厅在宜州区屏南乡合寨村举行了广西第一张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统一社会信用代码证书颁证仪式。
举办中国第一个村民委员会成立40周年纪念活动。
2017年至2019年连续三年推进农村社区建设试点工作,农村社区管理体制逐步形成,推动社区协商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进一步激发社区活力。推进社区社工服务站建设,建立健全社区、社会组织、社会工作者“三社联动”机制,目前,都安、大化、罗城、环江等县“三社联动”机制均已建立。
社会组织的作用越发凸显,他们承担起了更多的社会管理、社会公益责任。
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期间,发动社会各界捐赠抗疫爱心款约1570万元,号召市本级173个社会组织捐赠抗疫物资,价值约500万元。目前,全市共有社会组织1942家。
志愿者服务更加周到。大力培育志愿者队伍,提升志愿者服务能力。全市注册的志愿者730343人,占全市人口16.7%,累计服务时长达756万小时。
另外,市民政局把脱贫攻坚纳入民政重点工作内容,选派年富力强、素质优秀的年轻干部担任驻村第一书记,选优配强驻村工作队员。帮扶联系点工作取得成效,有效实现农民增收,激发群众的干劲和决心,为打赢脱贫攻坚战打下坚实基础。
④新起点
坚定不移刷新“民生温度”
近年来,全市民政系统想百姓所想,急百姓所急,紧紧围绕保障和改善民生的大局,以“为民解困,为民服务”为工作宗旨,不断健全和创新社会保障制度,丰富和完善社会救助体系,各项民政工作取得了创新发展,民生保障水平连年提升。
开展“合力监护 相伴成长”活动,向农村留守儿童和困境儿童捐赠文具。
“十四五”期间,河池民政将按照全市“六大行动”提升年活动部署和“十四五”发展规划,坚持“一条主线”、强化“三个聚焦”、健全“四管”机制,统筹推进各项工作,在推动社会救助兜底保障和乡村振兴战略有效衔接、健全社会救助和社会福利体系、健全养老服务体系和健康养老产业体系、健全城乡社区治理体系、深化殡葬事业改革发展、深化社会组织服务管理、加快发展慈善事业和社会工作、稳妥有序优化行政区划设置、完善民政领域重大风险防范化解措施、深入推进全面从严治党等方面更有作为,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征程中履行民政使命担当,全力推动新时代民政事业开好局、起好步,以优异成绩庆祝建党100周年。
民之所盼,政之所向。一项项群众看得见、摸得着的实惠,是我市民政工作者交出的民生答卷,更是党的光辉照耀下的基本民生政策的落实落地。昂首阔步新时代,全市民政人将在上级民政部门和市委、市政府坚强领导下,以更加有力的行动、扎实的举措,强化兜底保障、守住民生底线、回应百姓期待,刷新“民生温度”,绘就民生的幸福底色,让河池百姓的生活更幸福、更美好。
来源:河池日报
作者:河池日报社融媒体记者 韦立标 通讯员 韦莲珠 卢炳镝 黄 诚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