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高水远孕育的服饰智慧——驯乐布依族
一身格纹款百褶小短裙,纺线纵横穿梭蓝绿交错,构成了精致的衣身。再看领口的细节,两枚精巧的盘扣延伸出一条矩形的花纹,这就是穿上衣服的“玄关”。裙摆被一圈花边修饰,这是制作一件衣服的落笔生花。不施粉黛的布依族少女,双眸清澈似水,整个人朴素大方,像一朵天然生长的梨花。她是欧盼,是我们来到驯乐乡康宁村贵洞屯遇到的布依族女孩。欧盼的母亲欧贵素,是今天我们要访问的一名织娘,欧盼身上穿着的这件衣服就是她母亲的作品之一。我们此行到访是为了探索藏在大山后的驯乐布依族传统制衣技艺。
布依族女孩欧盼
此时,屋子里正摆放着一台织机和纺线机,两台机子上挂着未纺好的麻绳和未织好的布匹。欧盼说她的母亲和奶奶得知我们到来,去村里呼唤织娘们把自己的作品带过来,给我们一饱眼福。等了一会,织娘们来了,大家把自己织的布也带了过来,小心翼翼地放在桌子上展示。
纺线机
织布机
这些织出来的土布中,布匹多为深蓝色,有梅花、格子、条纹、双回针、辣子花等图案,然而眼见的只是九牛一毛,布依族人仅是服饰花纹就多达两百多种。织娘们身上的服装看起来是同一种款式,仔细研究又发现各自的千秋。仅仅是格纹,就各自不同,有的是方格子,有的是长格子,同色系的颜色搭配,既庄重大方,又新颖别致。
织娘们展示自己织的布
这些陈列出来的宝贝中,最吸人眼球的是一只只背带。背带色彩绚丽,绣着多色花纹,每种花纹代表不同的寓意。如龙虎图案,则是希望孩子长大后精力充沛、身体健康、生龙活虎。谁家有女儿,母亲就会在孩子青年时期缝制背带,作为未来孩子的嫁妆。这些精湛的作品,是一位位布依族母亲对女儿的浓浓爱意。
多色花纹的背带
服装对布依族有着更深的寓意,除了满足日常所需,男女青年在表示爱慕时,姑娘们常用自织的布匹和衣服、手帕、鞋等作为信物赠予自己的心上人。环境孕育了布依族人自给自足的生活常识,文化氛围让布依族制衣文化得到很好的传承。布依族服饰文化圈包涵种、纺、织、染、绣、缝以及凝结了纺织文化背景中的民俗文化特征,构成了以纺和织为母体的布依布。
欧盼展示作品
在访谈中,织娘告诉我们,古代布依族人长期居住在交通阻隔的大山中,外出极为不便,所以族人开始学习自己织布。这项技艺就像这个民族的血脉一代代传承下来,现在村子里年长的一辈几乎都会这门手艺。然而,随着时代的发展,年轻一代多外出工作,对民族文化传承重视不够,现在村子里会织布的年轻人少了很多。欧盼是村子里少数会织布的年轻人,现在她在上大学,会利用寒暑假时间回到家乡跟母亲学习织布。
织娘与织布机
村党支书表示,现在国家对民族文化保护有政策支持,只要被评为传承人,每个月国家会给传承人一定生活补贴。现在村子有那么好的民族文化,最重要的是要把这项技艺传承给年轻人,希望更多年轻人像欧盼一样,能把民族的手艺传承下来,未来贵洞屯会源源不断地出现新一代的民族文化传承人。
织娘正在织布
访谈结束后,欧贵素给大家展示织布,她的双脚踩着织机踏板,手脚眼结合,踩的同时还要用手上的梭子穿过纺线,用力拉动纺织机上的隔板再推出,一条线被紧紧地拢到了布匹上。如果要做这样一匹布,没有一个星期是做不完的。
欧盼给大家展示织布
民族文化是悄无声息的语言,可能未来某天,在这个村子里,会织布就是一种语言。我们返程的路途,砂石路把脑子震得嗡嗡响,但村子里那“唧唧复唧唧”的织布声却一直回荡在我们的耳旁,试想不远的未来,人人了解民族文化,会说民族语言,传承民族技艺,这片大地的文化该是何等的多姿多彩。
来源:环江融媒体中心记者韦巾帼 欧庆 通讯员卢莎值班编辑:徐津津韦丽硕校对:卢文斋审核:莫兰厦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