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位住桂全国政协委员呼吁规范“粉丝文化”:让青少年“追星”回归理性
多位住桂全国政协委员呼吁规范“粉丝文化”
让青少年“追星”回归理性
广西新闻网-广西日报记者 王春楠
近年来,部分媒体、网站恶意炒作流量明星,青少年粉丝越界狂热追星、互踩、网络恐吓等事例频频出现,甚至出现了利用粉丝牟利的专业产业链。今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加强互联网内容建设和管理,发展积极健康的网络文化”。对此,多位住桂全国政协委员对规范“粉丝文化”表达了自己的观点。
柳州市检察院副检察长韦震玲委员长期关注未成年人保护和预防未成年人犯罪问题,她认为,“粉丝文化”已成为拉动娱乐产业发展的重要动力,但由于资本的介入和利益挂钩,近年青少年“追星”乱象愈演愈烈,比如集资给明星送昂贵礼物,收买营销号为明星及相关公司打榜带流量,网络骂战诋毁诽谤他人,雇人在机场代拍,侵犯他人隐私、扰乱公共秩序。“这些已经不止是简单的不良追星行为,有的已涉嫌违法犯罪。”
韦震玲分析,在这些乱象中,起到重要组织动员作用的是明星的粉丝后援会。“不少粉丝后援会通过网络组织人员、筹集资金,具备了较强的社会动员能力,对于它们的约束、管理目前是真空状态。”她建议粉丝后援会应在民政部门登记备案,明确责任,规定权利、义务,依法开展活动、接受年检。
“明星是一种对优秀人物的泛指,包括带货达人、网络红人等,只要能发挥自己的影响力、带动力为社会作贡献,都是值得肯定的。”广西戏剧院院长龙倩委员认为,有影响力的公众人物和明星,应对粉丝行为承担引导和约束的义务,共同营造健康良好的网络环境,弘扬传播正能量。
“应该让科学家霸屏,而非流量明星。”自治区政协副主席磨长英委员指出,当前各类媒体更多以娱乐化手段吸引和开发受众市场,导致“流量明星”霸屏。她建议,国家和地方主流媒体应适当减少纯娱乐栏目的比重和时段,增加对重大科技事件和优秀科技人员事迹的宣传报道,大力弘扬科学家精神。建议各地规划建设更多可供青少年免费参观体验的科技场馆,线上线下开展更多生动有趣的科技宣传活动,转移青少年的兴趣点,潜移默化地增强年轻一代科技报国的责任担当意识。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