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进水资源集约安全利用(人民时评)
今年3月22日是第二十九届“世界水日”,3月22日至28日是第三十四届“中国水周”。我国纪念2021年“世界水日”和“中国水周”活动的主题为“深入贯彻新发展理念,推进水资源集约安全利用”。当此之际,让我们正视水问题,关心水环境,形成爱水护水的良好氛围。
一泓清水,用之不觉、失之难存。治水是国家治理能力的重要体现,也是建设生态文明的必然要求。随着“十三五”水利改革发展目标任务圆满完成,越来越多的河流实现“水清岸绿、鱼翔浅底”。截至2020年底,地级及以上城市(不含州、盟)黑臭水体消除比例达到98.2%;长江干流历史性地实现全Ⅱ类及以上水体。与此同时,水资源集约利用水平不断提升,越来越多的行业“拧紧”了水龙头。水之变,不仅让绿水青山添新颜,更为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提供动能。
水是生命之源、生产之要、生态之基,“滋润”广大群众的美好生活,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坚实支撑。华北平原的引黄灌区提闸放水,黄河水畅流田间地头,返青拔节的小麦“喝个饱”,丰收底气更足了;西南山区建成一座座蓄水池、一条条输水管道,清水跨越群山阻隔流进千家万户,群众喝上甘甜自来水;在雄安新区,盈盈清水通过南水北调工程从丹江口水库跋山涉水补充进白洋淀,“华北明珠”神采飞扬。当前,“十四五”规划纲要已经就“加强水利基础设施建设”作出专门部署,水利工作的“十四五”具体目标也已锚定,水资源将为推动高质量发展贡献更大力量。
也应认识到,就水情看,我国人多水少、水资源时空分布严重不均,河道断流、湖泊萎缩、水质污染、用水供需矛盾突出等问题仍然存在。治水关键在治污,水污染治理必须继续攻坚克难。随着治理的推进,污染成因简单的、容易治的已经取得重要进展,剩下的还有不少矛盾尖锐、牵涉利益广泛的“龙须沟”。啃下这些硬骨头,要保持方向不变、力度不减,铁拳重腕出击。既要治大江大河,也要治小微水体;既要在流域重要断面上发力,也要追根溯源,实现源头治理。在治理方法上,坚持突出精准。江河流域水系复杂,致污原因多样,只有摸清污染来源、成因,才能制定科学举措,实现药到病除。提升治水能力,还要坚持节水优先,推动用水方式由粗放向节约集约转变,进一步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
水问题表现在水里,根子在岸上,坚持生态优先、系统治理,是水生态建设的科学方法论。一方面,要对山水林田湖草沙进行系统治理、统筹谋划,另一方面跨行政区、跨流域的协同治理也应重视起来。在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的水源地丹江口水库,为了护送一渠清水北上,河南省淅川县守住山头、管好斧头、护好源头,治理水土流失、开展植树造林、解决畜禽养殖污染,努力实现水润林、林固土、土保田,让村民吃上“生态饭”。为了用好黄河水,黄河流域水资源超载地区新增取水许可被叫停,节水要求倒逼各地发展调结构、转方式、提质量。
良好生态环境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始终把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放在心上,坚定不移增进民生福祉,我们就能让源源流淌的碧水穿行在山川田畴间,惠泽亿万百姓。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