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池日报丨飞鸟粽——毛南族会“飞”的粽子
粽子作为中国历史文化积淀最深厚的传统食品之一,早已家喻户晓,但是你见过会“飞”的粽子吗?在广西西北部的毛南山乡,就有可以“飞”起来的粽子。
在环江毛南族自治县下南乡,笔者看到了传说中会“飞”的粽子,当地人称其为飞鸟粽。飞鸟粽浑身翠绿(煮熟后会变深偏黄),使用一种特殊的叶子编织而成,一头是尖尖的嘴巴,一头是展翅欲飞的翅膀,活脱脱一只可爱的小鸟,系上绳子挂在高处,一阵风吹来,这粽子就随风“飞”起来了。
这种特殊的叶子来自露兜树。露兜树富含维生素、矿质元素等多种营养成分,它的果实与菠萝极为相似,入药有治疗感冒发热、水肿、疝气痛等功效,叶子常用于编织工艺品,毛南族人喜欢用它来包粽子,用这种叶子包出来的粽子,会有一股山野的清香。
“这种叶子有刺,要先用火烤,然后去刺,一般用两张叶子,在三分之一处先互相交叉,形成一个田字......”下南乡群众谭连新娴熟地编着飞鸟粽,不到两分钟,活灵活现的飞鸟粽便展现在大家面前。据她介绍,毛南族有一种风俗习惯,女子外嫁以后,每逢过年过节会带儿女回娘家,这时,娘家人通常会包飞鸟粽送给小朋友,希望小朋友像小鸟一样可爱,聪明伶俐。
关于飞鸟粽,毛南族还有一个“放飞鸟”的习俗。每年大年初一,家里的老老少少都会围在一起,编织飞鸟粽,里面放上洗净的糯米,煮熟后将之挂于高堂之上,过了元宵节之后才取下来,寓意着来年家庭平安幸福,能有个好收成。现在,为了让飞鸟粽的口感更加丰富,人们会根据个人喜好,在糯米里面加上红豆或者绿豆,配上五花肉、芝麻馅等。
“放飞鸟"是毛南族最具特色的节俗之一,下南乡群众覃聪维向大家讲述了一个神秘的传说:毛南山乡有一位德高望重的老师公,为了考验未来女婿,让他在除夕那天天黑前把小米种子撒满整个山坡,小伙子一心急,把糯米种子撒了出去。为了娶上媳妇,小伙子只能想办法把所有糯米种子都捡回来。这可为难了他,幸好老师公的女儿聪明伶俐,她擅长编织百鸟,便对着编好的百鸟吹了口气,让小伙子把百鸟带到山上,这些鸟很快便飞出去捡回了所有的糯米种子。小伙子终于在天黑前完成了任务,老师公这才应下这门亲事。从此,便有了“放飞鸟"的节俗。
如今,飞鸟粽还被做成了钱袋、鱼篓等多种造型,深受广大群众喜爱,它不仅承载着毛南族群众对美好生活的愿景,还发展成为了当地极具特色的民族美食文化。
4月14日,又是一年“三月三”,毛南山乡的乡亲们又开始忙碌起来,他们准备带着飞鸟粽参加“壮族三月三•八桂嘉年华”2021环江五香美食大赛,让我们一起去环江唱山歌、品美食,感受毛南族乡亲们的幸福新生活吧。
作者:河池日报社融媒体通讯员 莫兰厦 欧庆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