奋楫扬帆破浪行——河池推进高质量发展纪实

河池日报-头条河池客户端 2021-05-12

  河池·南丹有色金属新材料千亿园区启动实施国际陆港保税物流中心等5个基础设施项目,全国首条“无人智造”轨枕生产线在贵南高铁河池轨枕厂实现单日产量1600根以上……盛夏的河池,一个又一个项目建设现场如火如荼,加快发展热潮奔涌。

河池·环江工业园区广西华威科技有限公司智能终端生产线上,工作人员正在检测产品。 本报首席记者 权 晟 摄

  近年来,河池市委、市政府认真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赋予广西的“三大定位”新使命和“五个扎实”新要求,坚决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对毛南族实现整族脱贫作出的重要指示精神,准确把握新发展阶段,抢抓用好新发展机遇,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积极融入新发展格局,以开展“六大行动”活动为抓手,以产业转型升级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循着党的十九大精神指引的方向,河池这片红色土地上,时刻都在发生着深刻变化。新时代新征程上,河池革命老区蹄疾步稳、信心十足。

科技创新
推动工业高质量发展

   在广西南丹南方有色金属有限公司里,国内最大的沸腾炉焙烧及配套制酸系统正在运行。该系统采用的锌冶炼渣综合回收技术达到国际领先水平,锑银多金属回收项目生产工艺集成多个国家级科研公司的最新技术成果。

河池·南丹有色金属新材料工业园区全貌。韦日红 摄

  此刻,该公司总投资39.6亿元的30万吨锌氧压浸出技术创新绿色制造项目也正在加紧建设。2022年底项目达产后,锌产能将实现翻番。而这家公司目前已经是国内最大的铅锌生产基地,锌产量位居全国首位。2020年,该公司实现销售收入186.52亿元。

  而在河池深圳巴马大健康合作特别试验区内,巴马基金数字小镇建设现场机器声轰鸣不断。这个总投资约48亿元、开工建设已有一年多的项目,是河池市充分借助数字经济,积极抢占“在大数据和5G技术支撑下的大健康产业”战略高地的创新之举,将有助于巴马乃至河池加快培育数字经济转型发展新动能。

包括“河池造”智能手机在内的智能终端产品项目,在河池·环江工业园区竣工投产,填补了河池电子科技产业的空白。权晟 摄

  以创新促进产业转型升级,是河池市产业发展的有益探索和生动实践。近年来,河池市委、市政府坚持绿色发展理念,按照自治区“优化结构、转型升级、提质增效、创新驱动、开放合作、绿色发展”工业振兴部署,大力实施工业“千亿百亿”工程,通过强龙头、补链条、聚集群,着力扩投资增强后劲,着力调结构促进转型,着力优环境服务企业,推进产业链完整化、价值链高端化、供应链稳定化,加快构建现代工业产业体系。

广西超威鑫锋能源有限公司,工人正在将新能源电池打包发车。高东风 摄

  同时,大力推进生态环保型有色金属产业示范基地建设,新型铅蓄电池、新材料不断延伸。其中,在崇山峻岭里开辟建设的大任产业园,已累计完成投资68亿元,有27家企业进驻,13家企业建成投产,已然成为绿水青山中的生态环保循环经济产业园。此外,茧丝绸产业园建设稳步推进,丝绸之路产业园和中丝集团产业园建设已全面启动。

宜州区经济开发区内,工人正在丝绸生产车间内工作。韦炳华 摄

  2020年,河池市完成全部工业总产值498.23亿元,同比增长7.4%;完成全部工业增加值198.29亿元,同比增长8.6%。其中,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459.24亿元,同比增长8.0%;工业增加值183.37亿元,同比增长9.3%,排全区第五。

  与去年同期相比,今年一季度,全市生产总值增长13.9%,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20.9%,固定资产投资增长82.1%,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30.2%,财政收入增长22.5%,外贸进出口总额增长70.1%,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11.4%,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15.7%。全市经济发展呈现“增速快、趋势好、后劲足”的良好态势,发展质量稳步提升,经济运行开局良好。

转型升级

打造现代农业产业体系

  “瑶山牛进厂,屠宰、打包、装车,新鲜牛肉第二天就能出现在深圳市民的餐桌上,3天内能送达北京、上海等大城市。”在都安西南冷链仓储物流中心,企业负责人指着数十辆整装待发的冷链车介绍,该中心运营2年来,已形成“供、储、展、运、销、配”全产业链条,一头牛能顶两头卖。

  “牛在河池养,肉在全国卖”,来自大石山区的土特产以及肉制品,通过冷链物流沿高速公路通江达海,是河池以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产业转型升级打造现代产业新体系的真实写照。

  结合自身的资源禀赋和产业基础,河池市精心谋划实施农业“十大百万”产业工程,破解“一方水土养不活一方人”的难题,确保贫困群众有稳定的、持续的、不可逆的收入来源。

  在推进农业“十大百万”产业工程中,“贷牛(羊)还牛(羊)”新模式走向全国,大化七百弄鸡今年“飞上”全国两会餐桌,肉牛肉羊饲养量及出栏量连续多年居全区第一,桑蚕生产规模连续16年保持广西及全国地级市第一。

  2016年至2020年,河池市创建各级现代特色农业示范区(园、点)从108个发展到2184个,农业企业、农民合作社、家庭农场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从2200多家发展到7730家,“河池寿乡牛”“河池山茶油”“河池核桃”“河池茧丝绸”等品牌农产品的“身价”不断上涨。

  特色农业产业不断壮大,农业区域布局不断优化,河池品牌知名度不断提升,进一步加快了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多元化农村产业融合业态初具规模。

  截至目前,河池累计建成投入使用县级电商公共服务中心9个、县级物流配送中心9个、乡村电商服务站点833个、乡村物流服务站点952个,全市农村电商覆盖率达81.8%。

“一城三地”

构建高质量发展新格局

  红色教育基地和红色旅游景点成为打卡“热地”、“最美泥巴酒店”“悬崖酒店”等景区特色酒店“一房难求”……在刚刚过去的“五一”假期,结合党史学习教育,河池市不断丰富文化旅游品牌,让游客在追寻先烈艰苦奋斗的足迹中传承红色文化,感受河池新农村新面貌新气象。

  今年“五一”假期,河池市共接待游客150.86万人次,同比增长215.94%,恢复至2019年同期水平的123.7%。

  这是河池实施“一城三地”发展战略,建设西部陆海新通道重要节点城市,构建全域旅游新发展格局的一个缩影。

  河池市是中国首个地级世界长寿市、世界铜鼓之乡和刘三姐故乡,千姿百态的山水景观、民风淳朴的民族风情、举世罕见的长寿资源,孕育出“生态长寿市 三姐文化城”的独特魅力。

  近年来,河池市委、市政府坚持新发展理念,发挥特色资源优势,以巴马国际长寿养生旅游胜地为龙头带动,加快建设“一城三地”,举全市之力把文旅产业打造成支柱产业,全域旅游发展新格局成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引擎,“山青水秀生态美”的金字招牌越擦越亮。

  为进一步推动文旅产业转型升级、提质增效,河池市坚持“宜融则融、能融尽融”基本原则,延伸“文旅+”产业链,培育“+文旅”新业态,串联工业、农业、文体、商业等产业资源融合发展,活化当地非物质文化资源,在体现当地文脉的基础上,实现资源的相互融合转化。

  如今,河池的知名度、美誉度越来越高,吸引力、影响力越来越大。2016年至2019年,河池市接待旅游总人数年均增长率达24.89%,旅游总消费年均增长率31.99%。2020年虽受疫情影响,但河池市接待国内外游客、旅游总消费恢复率均排全区第一。

  百舸争流,奋楫者先。站在新起点上,河池革命老区广大干部群众将坚决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广西时的重要讲话和重要指示精神,在高质量发展激流中奋楫前行,奋力谱写建设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壮美广西的河池新篇章。

 


作者:河池日报社融媒体首席记者 黄开均


0人点赞

相关推荐

河池假日旅游市场加速复苏
广西日报|2021-02-22
前10个月我国增值税一般纳税人月均净增8.8万户
新华网|2020-11-28
凤山开展“党旗引领+农信先锋”行动,99个村(社区)实现金融专员全覆盖
2020-1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