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江:美丽乡村升级版扶贫更“留人”

河池日报社 2020-05-15 阅读量 2427

五月,生机盎然。环江毛南族自治县长美乡内同村甘花屯,鲜花遍地开放,充满诗意的小桥流水、别致的农家小楼,构成了一幅美丽的乡村画卷……

“把年轻的心留在家乡,让更多年轻人为乡村注入发展活力。”2003年,甘花屯25岁的村民廖万铁,从部队退伍回到风光秀丽的家乡,至今都没有离开过。在这里,他见证了家乡每天都在发生变化。

能人带动

家乡变“美”了

甘花屯有238人口,位于环江长美和东兴交界处,中洲河穿境而过,屯内资源丰富,有着风光秀丽、峰峦起伏、山环水抱、水色清质的自然优势。

然而,昔日的甘花屯,在人们的记忆中,全屯的居住环境与自然优势并不“和谐”。

“满是破旧的泥瓦房,屯内杂草丛生、鸡鸭狗满村乱窜、牛粪遍地,简易竹排成了屯内通往外界唯一的交通工具。”该屯今年86岁的廖景德老人说。2003年前,屯内环境“脏、乱、差”现象普遍存在。想修一座桥,也是村民们最大的梦想。

同感,廖万铁谈到自己入伍之前村里的村容村貌,他有些不好意思开口。他说:“在大城市当兵时会很少甚至不谈关于家乡的情况,村子里很多年轻人都想往外跑,甚至留在大城市。”

风光秀丽、山环水抱、水色清质,一幅自然的乡村画卷……“当我探亲回乡,看到家乡的自然景象,是如此多娇、如此美妙!我就暗下决心,退伍后一定要回到自己的家乡,为家乡的建设贡献自己的一份微薄之力。”说到这里,廖万铁一脸自豪。

正是有了这样的想法,2003年,廖万铁退伍后,他放弃在外发展机遇,毅然下定决心回到家乡带领村民们一起发展。他告诉记者,他深深懂得“要致富,先修路”的道理,回来后做的第一件事就是组织全屯的村民们修建直板桥。

知之非难,行之不易,修建一座桥谈何容易?他组织群众投工献料,修了五年多的时间,最后在政府部门的帮助下,直板桥才能够在2008年建成通车。

有桥后,廖万铁把目光转向通屯道路的建设。“规划修通屯内道路要开4米宽路面,遇到了村民们的反对,村民认为路面太宽,浪费土地。”廖万铁说,为了统一群众思想,他耐心地向村民们介绍其他地方乡村的发展情况,通过对比,问题得以解决。

“咱们屯,近年来在廖万铁三兄弟的带领下,解决了屯内的水、电、路的问题,全屯家家户户建起了小楼房,生活环境焕然一新。”今年70多岁的廖忠良村民乐哈哈地说。在村子里,廖万铁三兄弟是能人,又是“活菩萨”,他们勤劳致富了,却不忘帮助父老乡亲们。近年来,据不完全统计,廖万铁三兄弟为家乡基础建设无偿投入资金达70万元。

顶层设计

美丽乡村更富有

“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党的十九大作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大决策。习近平总书记在各地调研时,多次对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作出重要指示,对乡村建设与高质量发展提出殷切希望。

“乡村振兴,振的是群众的精气神,兴的是百姓的产业、思想、收入,最终实现百姓富、生态美的统一。”长美乡党委书记莫国喜说。乡村振兴,生态宜居是关键。甘花屯近年来的发展变化,是践行习近平总书记乡村振兴战略的一个缩影,乡村振兴为甘花屯描绘了一幅可望可及的美丽画卷,让“甘花”更亮、更艳!

近年来,当地党委政府牢记总书记的嘱托,结合本地实际,充分利用山水自然优势,将该屯列入首批乡村振兴国土攻坚规划,作为“乡村振兴”建设试点,打造旅游开发。该项目以度假休闲、娱乐为主体,采取“一区三园”格局(即乡村旅游休闲中心、水上乐园、花果田园、山间林园),总投资1500万元,项目2019年8月份开工,工程为期6年,五年后,年收益将达800万左右,预计2021年可安置100人参与旅游开发,2025年可安置500人就业。

如今的甘花,有能人的带动、有政府部门的支持,这里交通便利了,信息畅通了,居住的环境也越来越美了,村民们的生活也富裕起来了。“诗意地栖居”催生了农村发展的新型业态——这里既是城里人向往的休闲乐园,也是农村居民的幸福家园。

“我进入村委会工作,可以更好地推动乡村振兴工作。”廖万铁说,现在他是该村委会副主任。家乡的变化让他自豪感倍增,乐在其中。下一步,他将根据规划,带领全屯村民做好产业转型,把基础打好,再通过招商引资,大力发展乡村旅游,成为周边城市居民旅游休闲目的地,还把外出打工的年轻人重新吸引回来,解决就近就业,让乡村更富有生机。

来源:河池日报社 龙招江 覃日泉 蒙宏谯

0人点赞

相关推荐

河池中行领导赴扶贫点调研并看望慰问驻村扶贫队员
广西新闻网|2020-05-14
西班牙累计确诊逾17.7万例 连日增幅下降后又现反弹-国际在线
中新网|2020-04-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