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明日报》特刊整版报道,都关注环江哪些事?

光明日报 2020-06-04 阅读量 528

6月3日,中共中央机关报《光明日报》5版“红船初心特刊”用一整版篇幅,详细报道环江毛南族整族脱贫工作,并配发专家点评!

全文如下。

打好脱贫“组合拳” 奔向美好新生活

——广西壮族自治区环江毛南族整族脱贫观察

 摘 要

习近平总书记近日对毛南族实现整族脱贫作出重要指示表示:“得知毛南族实现整族脱贫、乡亲们生活有了明显改善,我感到很高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一个民族都不能少。近年来,多个少数民族先后实现整族脱贫,这是脱贫攻坚工作取得的重要成果。希望乡亲们把脱贫作为奔向更加美好新生活的新起点,再接再厉,继续奋斗,让日子越过越红火。”

环江毛南族群众合唱《敬酒歌》迎八方来客。

毛南族是我国28个人口较少民族之一,广西壮族自治区环江县是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也是全国唯一的毛南族自治县,全县有毛南族6.45万人,占全国毛南族总人口的约70%。2019年底,环江县贫困发生率降至1.48%。2020年5月,环江退出贫困县序列。综合全国毛南族脱贫情况,毛南族已实现整族脱贫。

关键词:整族脱贫 产业扶贫 易地搬迁

“草帽能盖地”“吃水要望天”“一里挂九梯”……地处桂西北山区的环江毛南族自治县,生存环境异常恶劣,世代生长于斯的毛南族群众,一度因“受苦受难”而得名“毛难族”。1986年,国务院批准“毛难族”改名为“毛南族”,并批准成立环江毛南族自治县,环江发展由此掀开新的篇章,毛南族人民开启了新生活。

2015年,经过精准识别,环江有建档立卡贫困人口6.66万人,其中毛南族建档立卡贫困人口1.47万人。通过近年来持续脱贫攻坚,环江贫困发生率从2015年年底的19.56%,降至2019年年底的1.48%,毛南族实现整族脱贫,老百姓的日子越过越红火。

“毛南族整族脱贫是在上级党委政府的大力支持和各界帮扶下,在全县人民的共同努力下实现的。”环江毛南族自治县县委书记黄荣彪说,环江将坚持脱贫“不摘责任、不摘政策、不摘帮扶、不摘监管”,进一步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坚决打好打赢脱贫攻坚战。

1
聚焦解决“两不愁三保障”突出问题

炎炎夏日,过去“十年九旱”的广西环江下南乡下南社区,脱贫户谭俊新正打开水龙头用水浇灌自家园里的菜。

“毛南山乡‘望天吃水’已成为历史。”说起新变化,谭俊新喜笑颜开。下南乡是典型的石灰岩溶大石山区,境内没有一条地表河流,水储存能力极差,每年10月至次年4月,乡政府驻地都要实行限时供水,且经常停水断水,饮水难成为困扰当地的“世纪难题”。

环江下南乡应急饮水工程的建成,解决了当地毛南群众饮水难问题。

如今,这一切一去不复返。“脱贫攻坚战打响以来,政府投入2449万元,实施了饮水工程,当地1.5万名毛南族群众饮水难问题得到彻底解决。”下南乡党委书记覃纯果说,自从环江县实施脱贫攻坚“四大战役”后,毛南山乡许多老大难问题得到了解决。

受历史、自然、地理等因素影响,环江一直是广西最为贫困的地区之一,脱贫任务十分艰巨。“为改变毛南族群众贫困现状,我们打响了义务教育保障、住房安全保障、饮水安全、基本医疗保障‘四大战役’,解决了‘两不愁三保障’突出问题,为实现毛南族整族脱贫打下坚实基础。”环江县扶贫办主任蓝熠说。

打好义务教育保障战役。狠抓控辍保学工作,阻断毛南族贫困代际传递。投入7.2亿元,新建和改善毛南族聚居的72个村和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中小学校、幼儿园,解决了4500名毛南族学生就学问题。毛南族贫困家庭学生100%享受教育资助政策。2016年至2019年,全县有800多人考入“双一流”高校,其中清华大学、北京大学10人。

打好基本医疗保障战役。投入1500多万元,完成72个毛南族聚居村村级卫生室标准化建设,给4083户毛南族贫困户配备家庭签约医生。毛南族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参保率达100%,享受住院治疗“先诊疗、后付费”报销比例达91.01%,门诊诊疗费用报销比例达81.51%。

打好住房安全保障战役。投入6000多万元,帮助1880户毛南族贫困户实施危房改造,其中新建1200户、维修加固680户,稳固住房保障率达100%。

打好饮水安全战役。实施大石山区饮水安全巩固提升大会战、饮水安全歼灭战,累计投入1.7亿元,对72个毛南族聚居村实施359个饮水安全巩固提升项目,使1.2万人受益,毛南族贫困人口饮水安全问题全部解决。

近日,洛阳镇玉合村新屯至江念组道路硬化完工投入使用,极大改善了江念、新屯以及周边的拾圩屯老屯147户598人的生产生活条件。“过去是‘泥水路’,现在是水泥路;以前去江念要30分钟,现在只需13分钟。”拾圩屯贫困户卢宏榜说。

环江县毛南族发祥地-下南乡南昌屯新村貌

脱贫攻坚战打响以来,环江集中攻坚“路、电、网”建设,基础设施短板加快补上。累计投入12亿元,用于毛南族贫困人口聚居的72个村基础设施建设。新建改建屯级道路620条、桥梁68座,实现下南乡和72个村通村、通屯道路全部硬化,所有毛南族贫困户家中全部接通生活用电,全部通宽带网络和4G无线网络。

2
产业扶贫,提升造血功能

“多亏党的好政策,让我们家过上了好日子。”下南乡下塘村干坤屯贫困户谭壮兵,因缺技术致贫。在帮扶干部帮扶下,谭壮兵通过技术培训,获得产业奖补资金,养殖肉牛、肉猪,种植中草药,家庭年纯收入6万多元,2019年实现脱贫。

环江县大力发展香牛养殖产业,群众勤劳致富“发牛财”

环江大部分地区属于喀斯特地貌和岩溶山区,被称为“石头上的森林”,过去受地理环境等因素影响,群众发展产业效果不佳,积极性不高,外出务工成为毛南族群众主要的收入来源。

“要从长远和根本上解决脱贫问题,就必须发展产业。”环江毛南族自治县县长黄炳峰表示,在脱贫攻坚战中,环江结合资源优势,发动群众实施桑蚕、甘蔗、香猪等“短平快”传统特色种养项目。同时大力发展红心香柚、油茶等主导产业,长短结合,让群众既有眼前收益,又有长远盼头。

在川山镇何顿村大沙坡片,一眼望去,绿油油一片。这里是环江万亩现代特色林业扶贫产业园,采取“公司 特色产业 基地 脱贫户”和集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为一体的创新发展模式。“通过‘1 1’油茶套种中草药,推行林下复合种植的‘茶中药’,实现一亩土地两亩产值的目标,辐射带动全县143个行政村(社区)发展种植油茶10万多亩。”环江县农业农村局局长莫新庄说。

环江东兴镇为才村产业示范基地,百亩红心猕猴桃喜获丰收,吸引游客采摘购买,助力当地群众脱贫增收

在抓好“短、平、快”项目的同时,环江采取集约化、规模化方式,大力发展“长线”产业,创建万亩现代特色农林扶贫产业园、中国·毛南柚美环江及环江花山果海休闲农业等3个自治区级特色农业核心示范区。同时,在各村创建192个特色农业示范区,采取“公司 基地 农户”“公司 示范基地 贫困户 市场”等多种管理模式,带动3万余农户参与,吸收周边农民就业8156人,基本形成了“一村一品、一乡一业、一县一品牌”的特色产业发展格局。

“只要勤劳肯干,就能过上好日子。”谭美春曾是下南乡波川村新村屯贫困户,近年来积极参加各类培训班,学习种养技术,利用自家坡地山地65亩,种植特色水果。2016年9月,她牵头成立了新村水果种植专业合作社,与本屯22户群众抱团发展,种植120多亩特色水果,不仅自己实现脱贫,同时还帮助其他贫困户脱贫。

在环江,像谭美春这样抱团致富的毛南族群众不胜枚举。该县大力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农业龙头企业、家庭农场等新型经营主体,通过相互协作,实现共同发展。目前全县有农民专业合作社470家,家庭农场82个,农业龙头企业10家,农民专业合作社注册资金总额5.3亿元,其中能带动贫困户的有212家,带动贫困户9015户。

3
易地搬迁,开启美好生活

在环江县城西移民安置区富裕服装车间,43岁的毛南族妇女覃彩凤正在制作服装。“我家原住在下南乡中南村东信屯,那里山多地少,受自然环境制约,生活比较困难。”2018年,覃彩凤一家搬迁到县城,她在家门口就业,爱人外出务工,一家月收入四五千元,两个孩子都在县城上学,“这样的好生活过去想都不敢想”。

环江毛南族自治县毛南家园城西安置区全貌

“毛南族聚居地多数村寨环境恶劣,‘一方水土养不起一方人’。对于这些村屯的贫困户,我们采取易地扶贫搬迁的办法解决脱贫问题。”环江县水库和扶贫易地安置移民中心主任谭林盛表示,该县建设2个大型集中安置区和7个乡镇安置点,把居住在边远山区村屯中的2356名毛南族贫困群众全部搬迁安置。同时筹集资金8亿多元,在安置区、点,建设卫生室、农贸市场、便民服务中心、培训中心等项目,完善社区设施和公共服务体系。

为了让易地搬迁户搬得出、住得下、能致富,环江千方百计帮助搬迁群众实现就业。依托粤桂扶贫协作,通过“点对点”培训和农民工赴粤务工输送一条龙服务,实现1.5万名毛南族农村劳动力在广东稳定就业。引进27家龙头企业,创建102个扶贫车间,带动5800名毛南族劳动力务工就业。

环江毛南族自治县搬迁群众在扶贫车间工作

“我们不断强化安置点基层组织建设,让搬迁群众有归属感,安心住下来并实现自我管理。”城西安置社区第一书记卢志愿说。社区通过实施“党建联抓、自治联管、产业联扶、就业联创、文化联办、服务联动”,强化基层党组织在扶贫搬迁前、中、后全程管理服务中的作用,带动搬迁群众安居乐业。

4
智志双扶,挺起志气精神

在下南乡才门村,残疾人谭江汇在他的牛栏旁雕刻傩面。他先天脊柱畸形,37岁走出大山,辗转多地打工,生活窘迫。后来,因母亲病重,他辞工回家照料母亲。

环江民宗局2019年度毛南族木面雕刻技艺培训班开班仪式

“前几年,我参加政府组织的培训班,50多岁拿到了焊工证、砌筑职业资格证,学会了毛南族傩面雕刻,自己设计、修建起一栋楼。”谭江汇说,在政府的帮助下,他还成了屯里的养殖能人,2019年实现脱贫摘帽。

“许多贫困户文化水平不高,没技术,增收困难,加上致富路上屡碰钉子后,缺乏信心。”环江县扶贫办副主任罗博文说,针对这些情况,环江加大技能培训,提高贫困户的技能,强化脱贫信心。

扶贫需扶智更需扶志。为全面提升毛南族贫困群众的素质,除短期技能培训外,环江还实施“雨露计划”教育扶持,对农村贫困户家庭子女学历教育实现应补尽补,让未升入普通高中的贫困学生都能进入中等职业学校学技术,让他们有谋生发展的一技之长。

林果种植专家在广西环江毛南族自治县田间地头给种植户们培训林果种植技术

“只有增强群众脱贫致富内生动力,才能从根本上解决脱贫致富问题。”环江县委常委、宣传部部长、副县长韦路华说。环江在72个毛南族聚居村全部建成“新时代文明实践站”,以实践站为阵地,以“百村千屯办春晚”、广场文化活动周等文化体育活动为载体,通过毛南族群众自编自演的文艺节目,宣传扶贫政策、脱贫致富励志故事,赞美新生活、歌颂共产党等,有效转变少部分群众“等、靠、要”的消极思想,激发自力更生、艰苦奋斗、自强不息的精气神,靠勤劳和智慧创造更加美好的生活。

本报记者 周仕兴 通讯员 卢杰 谭绿叶 韦睿


专家点评

把为民造福的政绩落到实处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必须把为民造福作为最重要的政绩。中国共产党是全心全意为人民谋利益的党,而人民的利益是具体的、现实的,是要靠我们党的各级组织、党所领导的各级政府以及广大党员和党员干部,在实现人民对幸福生活追求的工作目标中体现出来的。

广西壮族自治区环江毛南族实现整族脱贫,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打赢脱贫攻坚战、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过程中一个具体“战役”的成功案例。它是中国共产党为中国人民谋利益的一个具体体现,也是环江各级党组织和政府的广大党员干部正确政绩观的具体体现。

从环江毛南族脱贫的实践来看,实现这个目标的确很不容易。这中间且不说上级党委政府所给予的各种支持,仅环江的各级领导干部、广大党员和广大群众,努力解决义务教育、住房安全、饮水安全、基本医疗以及在攻坚“路、电、网”过程中所付出的艰苦努力就足以让人感动。

正是通过这样艰苦的努力,那些世世代代生活在深山,连吃水、出行都成为严重问题的毛南族群众,实际生活问题一项一项得到解决,生活状况发生了根本改观,过上了好日子。毛南族脱贫的过程告诉我们,把为民造福作为最重要的政绩,首先要求我们具有为人民幸福而吃苦流汗的精神。在过去革命战争年代,共产党人为人民打江山是这样,今天领导人民群众脱贫致富也是这样。政绩是干出来的,没有艰苦奋斗的精神,就很难把实现人民群众利益的理念变为现实。特别是在脱贫攻坚的目标实现过程中,这一点显得尤为突出。

我们看到,环江毛南族整族脱贫,不仅仅是很好地解决了作为群众基本生活需求的穿衣、吃饭、住房问题,而且很好地解决了教育、医疗等很多方面的保障和服务问题,解决了群众生产生活的持续发展和改善问题。从他们的做法中,我们得到的一个重要启示是,把为民造福作为最重要的政绩,这个政绩不是暂时的政绩,不是表面的政绩,而是能够真正经得起实践检验和历史检验的政绩,是让人民群众从根本上获得长远利益的政绩。这样的政绩,当然需要深入了解群众所需所求,坚决克服形式主义,一切从实际出发,敢于开拓、善于创新,把工作做得扎扎实实。

毛南族脱贫的现实还告诉我们,为民造福,就要充分相信和依靠人民群众。就要善于引导和帮助群众自己解决自己的问题。而这种引导和帮助的过程,从某种程度上说,比起在一段时间内仅靠外力来解决问题要困难得多,因为这中间有大量艰苦细致的群众工作要做。群众中蕴藏着无穷无尽的力量和智慧,蕴藏着无穷无尽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只有把这种力量和智慧,把这种积极性和创造性发掘出来,才能够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环江在扶贫工作中的成功,很重要的一点就是这方面工作的成功。我们看到,群众在党和政府的帮助支持下组建起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农业龙头企业,并通过学习培训,在种植、养殖等各方面靠自己辛勤劳动改变生活状况的一幕幕图景,就可以想见,当地党委和政府为此做了许许多多艰苦细致的工作。

(作者:戴焰军,系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教授)

用勤劳汗水铺就脱贫之路

消除贫困、改善民生、逐步实现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搞社会主义,就是要让各族人民都过上幸福美好的生活。广西壮族自治区环江县是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也是全国唯一的毛南族自治县,全县毛南族人口约占全国毛南族总人口70%。如何打好打赢脱贫攻坚战,让全县1.47万名毛南族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彻底摆脱长期困扰民族发展的历史难题,关系着毛南族与其他各民族群众携手同步进入全面小康社会,这不仅是环江县最大的政治任务、最大的民生工程,更是环江县最大的发展机遇。

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是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需要深刻领会“民生是最大的政治”的时代内涵,需要始终强化“一切依靠人民、一切为了人民”的意识,需要不断提高“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工作本领,更需要时刻增强自觉接受群众监督检验的勇气。

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打好脱贫攻坚战,让深度贫困地区和群众真脱贫、脱真贫、不返贫,很重要的一点在于在“精准”上下的功夫够不够。广西环江毛南族自治县各级党组织,深入调查研究制约全县发展的历史、自然、地理、人口等因素,从困扰当地人民群众生活的饮水、交通、教育、医疗等“世纪难题”入手,坚持因地制宜、因村施策,迅速补齐乡村基础设施建设短板,既抓好“短平快”也抓好“长线”产业的培育,推动了各类新型经营主体的不断涌现,畅通了粤桂扶贫协作等就业渠道,把特色产业发展真正落到了为毛南族贫困群众的持续增收上来。同时,环江毛南族自治县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在这场深度脱贫攻坚的考验中,夯实了基础、增强了本领、赢得了群众。

“民生在勤,勤则不匮。”伟大的梦想要靠亿万劳动者的双手来托举,幸福美好的生活要靠辛勤劳动来创造,脱贫致富之路要靠勤劳汗水来铺就。脱贫摘帽不是终点,而是新生活、新奋斗的起点。如何不断巩固环江毛南族整族脱贫成果,不断发掘环江深度贫困乡村和群众脱贫致富的内生动力?

一方面,需要通过“智”“志”双扶,移风易俗,引导深度贫困群众不断增强勤劳致富的信心和本领,不断激发脱贫群众致富奔小康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另一方面,要持续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精心谋划环江县乡村振兴项目,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进一步优化产业布局、壮大特色产业、培育绿色产业等新兴业态,不断增强环江经济活力和发展后劲,不断拓宽当地脱贫就业增收渠道,确保环江毛南族脱贫群众与全县各民族群众一道获得长期稳定的收入增长。

(作者:杨奎,系北京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

0人点赞

相关推荐

毛南族文化
新华网|2020-04-16
环江:专人专车做好境外人员转运工作 全面守好“外防输入”关口
人民网-广西频道|2020-04-11
广西将加大应急安全常识宣传普及力度
广西新闻网|2020-05-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