增内力 强动力 迸活力 ——广西马山县探索产业可持续发展模式观察

广西日报 2020-06-09 阅读量 2009

  


  

在马山盛世生态种养专业合作社的火龙果基地,水肥一体化设备与补光设备开启,现代化技术的应用提升了火龙果的经济效益。(乔利乡政府供图)

  不久前,刚获广西壮族自治区政府批准、退出贫困县序列的马山县,如何在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衔接的关键时期,进一步激发脱贫致富的内生动力?

  记者在马山县采访时了解到,目前,该县已创建以黑山羊、里当鸡、旱藕粉、金银花等特色产业扶贫示范园79个,实现了75个贫困村产业园全覆盖,“一村一品”特色产业发展格局逐步形成,大大提升了农业产业化水平,贫困村村级集体经济年收入全部达到5万元以上。

  不仅如此,该县不少乡镇结合实际,探索出产业可持续发展的模式,田间地头呈现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

  A  百姓富与产业兴同频共振

  6月3日早上6时,在马山县乔利乡乔利社区的盛世生态种养专业合作社火龙果基地,已经有不少工人开始了一天的辛勤劳作。

  “农时不等人,种好了果才能多挣钱。”正在忙着给火龙果剪芽的村民何玉莲说。

  何玉莲和一同在基地劳作的村民们所表现出的积极性,源自马山县盛世生态种养专业合作社采取的“反承包”制度——公司流转土地、种植火龙果等经济作物后,再以每亩每年2000元的价格将田间护理等工作承包给当地村民。

  “我这边提供技术和农资、确定产量指标,对增产增收的承包户还另有奖励。”盛世生态种养专业合作社负责人蒙有胜介绍,目前已有40多位周边村民以这种方式参与合作社的工作。这种方式权责清晰、收益可观,村民特别是贫困户的积极性空前提升。

  对此,乔利乡党委书记覃仕贵认为:“让群众的利益与产业发展紧密结合起来,使扶贫产业增强内力。”

  如今,盛世生态种养专业合作社朝着规模化产业化的方向良性发展,建立起了乔利果蔬产业示范区,共流转土地达3020亩,种植沃柑、火龙果、桑葚、葡萄、葛根等果蔬,有果蔬大棚300个,还有1个年出栏肉猪1万头的生态养猪场。该合作社早在2017年8月就成为自治区四星级现代特色农业(核心)示范区,引领当地各级现代农业示范区的创建,加速推进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的有效衔接。

  马山县不少乡村依托农业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将现代特色农业示范区与综合示范村建设有机结合,重点开发建设一批效益好的农业项目,集中打造一批优质农产品示范基地,解决一批贫困户劳动力就业,增加经济收入,形成农村脱贫与企业、专业合作社发展相互促进的格局。

  B  让扶贫产业更有发展后劲

  “要发展靠得住、有后劲的扶贫产业,让群众摸得着眼前收益、看得见长远利益。”乔利乡乡长陈国柱有自己的思考。为此,乔利乡注重提升当地扶贫产业的竞争力。

  位于该乡三乐村的华锐生态农业开发有限公司,种植沃柑的1500亩基地属于南宁市现代特色农业示范区——红旗湖柑橘产业示范区核心区,也是东风公司马山沃柑产业扶贫基地。有东风公司帮扶推介公司的产品,优势明显,2019年度总产值2600多万元。

  当地并没有满足于在该企业带动下产业发展取得的成绩,还鼓励和扶持企业于2019年底建成4200立方米的冷冻库和5000平方米的水果包装一体化厂房,进一步挖掘沃柑等农副产品附加值,延伸产业链。

  华锐生态农业开发有限公司负责人罗永翔告诉记者,如今,种植沃柑的基地年吸收贫困劳动力1.2万多人次,带动建档立卡贫困户72户参与种植经营,吸纳57户建档立卡扶贫户小额信贷注资。同时,基地还吸纳周边6个村(社区)的村级集体经济发展扶持资金520万元,每年为每个村(社区)级集体经济创收6万元。

  如今的乔利乡拥有沃柑、甘蔗、蔬菜、水稻、玉米等万亩级产业,种养一体化循环经济产业逐渐成型,推动当地三产融合、产村融合的发展;村级集体经济资金入股的几家龙头企业辐射全乡130多个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活力竞相迸发,已成为当地产业扶贫的“生力军”。

  正是依托强大的产业基础支撑,继2018年底在全县率先实现所有贫困村摘帽后,乔利乡今年第一季度又在全县率先实现了11个村(社区)村级集体经济收益全部达5万元以上目标任务。

  在马山,当地发展产业以帮扶群众发展生产为重点,突出龙头企业引领带动作用,采取“公司 基地 合作社 农户”模式,通过“造血”式帮扶带动了贫困户增收脱贫,同时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与现代农业、推进农业产业化、统筹城乡发展、乡村振兴等有机结合,迎来了可喜的发展局面。

  C 从源头激发群众内生动力

  有了靠谱的扶贫产业,还要有靠谱的参与者。

  在发展优势产业的同时,马山县因地制宜,通过宣讲政策、教育群众等方式,帮助贫困户找准定位、树立脱贫致富的信心,从源头上激发产业扶贫的内生动力。

  夜幕降临,古寨瑶族乡古棠村的“流动夜校”再度开讲,村民们围坐在第一书记黄铁生身边,了解新的惠农政策,学习种养技术。目前,古寨瑶族乡已组建“新时代流动夜校”46个,市县乡驻村工作队、村两委干部、共产党员、入党积极分子和创业致富带头人等纷纷“开麦”,以通俗生动的语言讲述扶贫故事,深受各族群众欢迎。

  在加方乡龙开村,该县科技特派员张文明、第一书记毛鑫当起了临时教员,手把手教村民开直播、讲“带货”,向互联网上的消费者们推销玉米、黑豆、黑山羊和金银花等当地农特产品。看到第一书记首度“试播”就引来了7000多人次观看、获得了57个订单,在场的贫困户跃跃欲试。

  观念转变了、技能提高了,有了知识技术武装头脑的群众,参与产业发展的积极性更高了,马山的产业扶贫也变得更有动力、更有前景。(广西日报记者 乔晓莹 通讯员 黄慧琴)

0人点赞

相关推荐

广西率先出台教育督导改革实施意见
广西新闻网|2020-05-22
中国常驻联合国代表:中国始终站在多边主义一边
中央广电总台央视新闻客户端|2020-06-11
兰海高速公路南丹至芒场段恢复通行!即日起至6月13日,芒场至南丹段实施半幅封闭施工
河池日报|2020-05-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