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兴旺 富民强村!河池打造脱贫致富新引擎
进入夏季,绿满乡野。在金城江区东江镇仁美果蔬产业示范园的大棚内,高产茄子、西红柿等高端果蔬纷纷挂果,源源不断供应市场,截至目前,产品销售额已达13万多元。示范园负责人蒲冬梅说,示范园每年为里仁村的村集体、村民带来10万元以上的收益。
2016年以来,该示范园采用“支部+企业+合作社+基地+农户(贫困户)”模式,引导农户以土地入股方式整合闲置土地,在里仁村拉脑屯建设300多亩的生态果蔬农业基地,2018年获“河池市现代特色农业县级示范区”称号。今年,该示范园带动38户贫困户参与其中,提供30个就业岗位,预计全年果蔬产值150万元。
大化贡川乡清坡村七百弄鸡扶贫养殖场。 陆荣斌 摄
这是我市发展农村村级集体经济的一个缩影。
近年来,我市坚持把发展壮大农村村级集体经济作为决胜脱贫攻坚的重要举措,作为基层党建的重要任务,用心用劲用实招,不断推动大化七百弄鸡、东兰东里村阳光玫瑰葡萄、都安“贷牛还牛”等一大批各具特色的村级集体经济产业发展壮大。2019年,全市1629个行政村(农村社区)集体经济年收入全部达到4万元以上,集体经济年收入达10万元以上的村有175个,占比10.7%,其中20万元以上12个村、50万元以上1个村。村级集体经济成为全市各村脱贫摘帽的重要引擎。
大化春兴生灵生态养殖专业合作社。陆荣斌 摄
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十三五”规划收官之年。我市持续为村级集体经济发展“加油”和“充电”,让这引擎保持健康“转动”,迸发活力,进一步带动村集体和农户增收致富。
今年,我市的目标是实现所有行政村集体经济年收入达到5万元以上,325个行政村集体经济年收入达到10万元以上,培育33个年收入超过20万元的集体经济示范村和12个年收入超过50万元的集体经济强村,每个县(区)建成1个集体经济产业园,形成稳定的收入渠道和有效的发展路径。
在东兰县东兰镇板逢村,该村村集体经济项目——百香果种植基地,2019年底收入20.5万元,成为全县第一个村级集体经济收入突破20万元的贫困村。今年,为充分发挥效益,该村在基地内创新空中养蜂、地上养鹅的立体种养发展模式——蜜蜂养殖代替人工授粉,百香果林下养鹅可除草,修剪的百香果藤蔓和次果成为鹅的饲料,实现有机种养相结合。基地计划养殖蜜蜂100箱,养殖鹅类1000只,实现“抬头见果、低头见鹅,天上还飞着一群小蜜蜂”的生态种养融合,力争成为村级集体经济收入达50万元以上的明星村。
东兰县武篆镇东里村村集体经济项目——阳光玫瑰葡萄种植园全景。 韦禄东 摄
为确保实现村级集体经济发展任务,我市进一步建立健全工作机制,把发展村级集体经济作为“书记工程”,逐级成立由党政“一把手”担任组长,党委、政府分管领导任副组长,组织部门牵头、职能部门配合的领导小组,构建“党委全面抓、组织部门牵头抓、职能部门合力抓”的领导机制。坚持把发展村级集体经济纳入县、乡、村三级党组织书记抓基层党建工作述职评议考核内容,层层签订“责任书”、立下“军令状”,构建“时间倒排、任务倒逼、责任倒追”的责任机制。
如何保障村集体收入,让各个经营主体放心?我市出台《关于加快贫困村村级集体经济发展实施方案》《河池市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工作分片包干联系督导制度》等一系列指导性文件,对发展村级集体经济做出了具体要求和保障。
机制有保障,更要落实跟踪服务。我市在年初就开展村级集体经济“百村示范、全面达标”行动,着力在补齐短板、建强基础、完善机制等方面持续发力,解决全市村级集体经济基础薄弱、发展不平衡等问题,提高村级集体经济发展质量。通过加大财政扶持力度,加强资源整合和跟踪服务,强化责任落实和规范化管理,探索资源利用、物业经营、服务创收、合作分红、产业带动、旅游开发、政策激励、结对帮扶等“强村八法”,推进村级集体经济“示范村”“明星村”“产业园”创建,持续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