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名记者一线行】河池“环江模式” 破解易地扶贫搬迁社区治理难题

广西新闻网 2020-06-15 阅读量 2512

广西新闻网环江6月14日讯(记者 陈创明)环江毛南族自治县有两个移民社区,安置易地搬迁群众17860名,当地怎样让搬迁群众安居乐业?6月13日,“千名记者一线行”采访团第二组记者来到该县城西安置区采访,了解到环江推行易地扶贫搬迁“六联一带”管理社区模式,有效破解“易地扶贫搬迁新区(社区)治理”突出难题。

环江毛南族自治县西城安置区一角。广西新闻网记者 陈创明 摄

西城安置区第一书记卢志援告诉记者,易地搬迁对贫困户是件好事,对于社区管理是件头痛的事情。这么多人入住社区,安全、卫生、供水、供电、购物都成问题。面对搬迁群众的思想波动,卢志援介绍,刚开始社区的干部不知做了多少思想工作,起到的效果不是很理想。后来实行了“党建联抓、产业联扶、就业联创、文化联办、服务联动、自治联建,全力带动搬迁群众安居乐业”的“六联一带”后续扶持服务机制,提升搬迁群众自我民主管理、自身造血、丰富群众文化生活才对症下药解决了易地扶贫搬迁出现的问题。他们有了工作,就有了生活保障,社区的附近学校开学,搬迁群众子女有地方读书,子孙可上社区幼儿园才安心扎根下来。

在安置区利用铺面创业的搬迁户。广西新闻网记者 陈创明 摄

记者询问一家搬迁户在社区生活与在山里住有什么区别?这位姓覃的搬迁户说:“刚开始真不习惯城里人生活,什么都要花钱,用水、用电都要花钱,就连丢垃圾一年也要交几十元卫生清理费。尽管住得好一点,没有山里自在,在山里自家种点菜,自家种米,吃饱就干活,不花钱。现在好了,我们大家可以创业,我也贷款开了一个糖烟店,基本解决在城里的生活问题。”

安置区文化娱乐场所,免费对外开放。广西新闻网记者 陈创明 摄

安置区设有扶贫车间,搬迁户可以到扶贫车间工作。广西新闻网记者 陈创明 摄

移民群众有了新家,就要使他们能生存有发展,可致富。为此,该县大力实施“两园双基双带”产业联扶。通过创建扶贫产业园和万亩现代特色林业(油茶)产业园,创建“三特”水果基地和油茶 中草药基地,采取“企业 公司 基地 搬迁户”和“林场 公司 产业园 脱贫户”的产业发展模式。易地搬迁脱贫户每户每年可从“两园”中申请自主创业扶持资金3000元(未脱贫户1500元/年),可连续申请5年。同时,让搬迁群众(耕地、林地、宅基地)“三地”进行土地流转,建设产业基地,实现产业长效、收入稳固。

年轻人可以照顾家人也可以在扶贫车间工作。广西新闻网记者 陈创明 摄

西城安置区把一楼划出50%铺面作为创建就业扶贫车间和扶贫商铺, 16家企业进驻开办扶贫车间,共为安置区群众提供2000多个就业岗位;创建扶贫商铺436间,实现贫困户创业436人。现在环江有4个高标准易地扶贫搬迁配套学校,解决了1510名搬迁子女就学问题;在县城区两个大型易地扶贫搬迁点建设高标准政务服务中心,为易地扶贫搬迁群众提供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一站式”办理和一站式服务,保证群众出门即可办事、出门就办成事,不断提升移民搬迁群众生活幸福感和满意度。 

环江毛南族自治县推行易地扶贫搬迁“六联一带”模式,带动搬迁群众安居乐业,最终实现 “搬得出、稳得住、能致富”的目标。

0人点赞

相关推荐

法国确诊病例突破38万例 专家联名呼吁民众避免私人聚会
中新网|2020-09-14
南迁候鸟陆续飞抵莫莫格湿地
新华网|2020-10-13
8-27环江新闻
环江融媒体中心|2020-08-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