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学在即,家长如何帮助孩子做好准备?
原标题 :开学在即,家长如何帮助孩子做好准备?
做客嘉宾:李伟红
南宁市越秀路小学资深班主任,从事班主任工作31年,个人获得青秀区优秀班主任,所带班级曾获南宁市红旗中队、青秀区红旗中队荣誉称号。
●抓好常规 培养良好习惯
距离秋季学期开学只剩几天,家长如何帮助孩子做好开学前准备?习惯是一种顽强而巨大的力量,孩子的成功教育应该从培养良好习惯开始。本期《教育周刊》邀请南宁市越秀路小学资深班主任为广大家长支招,家长可以利用开学前这几天时间帮助孩子做好从假期到开学的过渡和准备,以良好状态迎接新学期的到来。
培养良好作息的习惯:在暑假期间,很多孩子养成了睡懒觉的坏习惯,而在上学期间,每天早上都要早早起床去学校,这是截然不同的状态。所以,开学之前首先要循序渐进地调整生物钟。调整作息最好的办法是,家长和孩子一起调整作息时间表,早上闹钟响起准时起床,晚上做完作业按时入睡。陆续增加学习的时间,减少看电视、玩手机的时间,督促孩子早睡早起,逐渐把生物钟调整到放假前状态,让孩子的生活恢复正常规律,有利于孩子保持良好状态。
培养规律饮食的习惯:孩子一天三餐应有规律,不要频繁进食,也不要一整天只吃一餐。规律的饮食时间对孩子的消化功能和胃肠道都有好处。家长要利用开学前的这段时间监督孩子,让孩子吃饭时放慢速度,不要狼吞虎咽,使食物能充分地咀嚼,这样有利于消化。
培养认真阅读、主动自学的习惯。自学是获取知识的主要途径。就学习过程而言,教师只是引路人,学生是学习的真正主体,学习中的大量问题,主要靠自己去解决。阅读是自学的一种主要形式,通过阅读各种书籍,可以独立领会知识,把握概念的本质内涵,分析知识的前后联系,反复推敲,理解教材,深化知识,形成能力。暑假期间,很多孩子养成了坚持每天阅读的习惯,在开学前更要将这种习惯坚持下去,为迎接新学期的学习生活做好准备。
培养热爱劳动的习惯。从人体生理学角度来看,人用双手劳动,对身体综合协调灵活性、大脑智力发展、独立思考和创造力都有极大好处。所以要让孩子在这段时间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提高他们对生活的热情,保持心理健康,培养他们意志坚强、富有同情心和责任感。
做细每一天的体温检测。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常态化下,家长要继续协助孩子做细每一天的体温检测,并按照要求填好健康登记表,对孩子的身体状况进行实时把控,以健康的体魄迎接新学期的到来。
●做足准备 迎接新学期
做好了行为习惯的培养,在开学前,家长还要协助孩子做好以下准备:
一次融洽的促膝长谈。这段时间,家长要和孩子做好沟通,和孩子讨论学校的人和事,激发起孩子对学校生活的兴趣,让孩子以良好的心态迎接新学期。在与孩子沟通的过程中,一定要用心倾听,并给出适当的回应,这样才是有效沟通的前提。家长不要摆出高姿态,而应平等对话,这样才能让孩子愿意与你沟通,增强沟通的有效性。
一份新学期的新书单。在开学前,为孩子设计一份新学期的阅读书单。在挑选书的过程中,从孩子的兴趣出发。给孩子选书时,不妨充分尊重孩子的意见,从孩子喜欢的作品类型入手。很多家长希望利用读书来帮助孩子认识更多的字,培养孩子的阅读习惯。殊不知,生僻字过多会让孩子丧失信心,失去阅读意愿,进而放弃这本书。所以在帮助孩子挑选图书时,孩子能否认识并读出书上大部分词句需要家长们重视。生活是最好的教材,家长不妨选择一些关于疫情、自然、生命的书籍,让孩子的思考更深一层。
一个新阶段的新目标。新学期开始前,家长要根据孩子的成长情况,为他们量身制定新的目标。学习生活是千变万化的,经过一个轻松的暑假有可能让孩子产生惰性。制定学习计划,可以督促孩子排除困难和干扰按照计划执行,执行学习计划是意志力的体现。坚持执行学习计划可以磨炼意志力,孩子的学习会有所进步,这些进步会使孩子更有自信心,促使他们取得更大的进步。
一个积极向上的心态。新学期的学习生活即将开始,这要求孩子尽快自我调整,以良好的作息习惯和饱满的精神迎接新学期。调整好心态和生物钟,尽快进入学习角色。对于孩子迟迟不能“收心”,家长不要只是简单而粗暴地指责孩子,不如和孩子一起分析他们对学校产生厌烦或者恐惧的原因。开学前,家长要多和孩子沟通交流,了解他们的烦恼,然后对他们进行针对性开导。
一套新的学习用品。家长在开学前和孩子一起准备学习用具,不仅是为孩子的小学生活做物质上的准备,也是为孩子进行入学心理建设的一种方式,用新装备唤起孩子对新学期的向往。比如,买笔记本、笔盒、铅笔、橡皮擦等学习用品。对于新学期的生活来说,迎接开学的仪式感会给孩子带来庄重的感觉,给孩子带来学习的动力。
小学里的师生关系和幼儿园不一样,孩子必须学会自己照顾自己,小到日常对自己的生活管理,大到对于学习习惯的把控,都需要老师和家长耐心引导。教育孩子是项长期工程,养成良好的习惯对孩子将来的成长有着深远影响。只有对孩子教育常抓不懈,才能培养出具有良好学习和生活习惯的孩子,而这种习惯将带着孩子在未来人生路上越走越远。(记者陈媚)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