处置18万只竹鼠、果子狸等动物!河池在全区率先完成人工繁育野生动物补偿处置工作
近日,记者从市林业局获悉,截至8月20日,我市在全区率先完成人工繁育野生动物补偿处置工作,共处置竹鼠、果子狸、豪猪等动物18.19万只(头),蛇类16.49万公斤,补偿金额4879.48万元,处置率和补偿资金兑现率达100%。
今年2月以来,我市全力推动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全面禁止非法野生动物交易、革除滥食野生动物陋习、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生命健康安全的决定》落地落实,严格按照《广西人工繁育陆生野生动物处置指导意见》要求,积极稳妥推进人工繁育陆生野生动物补偿处置工作,取得明显成效。
为确保工作顺利推进,我市成立市、县两级人工繁育野生动物处置及维护稳定工作专班,出台详细补偿处置工作方案,明确补偿处置时间节点,做到早谋划、早部署、早落实。处置过程中,按照县、乡、村三级网格化处置方式,对各养殖场、合作社逐格采取不同处置程序,坚持生态保护优先,慎用无害化处理措施,尽可能通过放生或调配用于科研、药用、展示观赏、种源保存、综合利用等非食用性用途,充分发挥其生态、科研和其他社会价值。
同时,通过制定“一户一案”,实施产业“以奖代补”等措施,积极帮助野生动物贫困养殖户实现转产转型。全市共转产转型323户,其中转养家畜家禽83户,转发展水产业3户,转发展种植业170户,转其他产业57户,引导蛇类养殖转产转型10户;落实就业帮扶200户,纳入低保兜底138户。
做好补偿处置工作的同时,我市先后开展“绿盾2020”、“打击破坏野生动物资源犯罪”、“打击乱捕滥猎鸟类野生动物”等专项行动,加强对野生动物人工繁育场所、农贸市场、餐馆、酒店等重点区域的检查,严厉打击野生动物交易等违法行为。
截至目前,全市共出动执法人员5.7万人次,检查经营户6.5万户次,停业整顿30户,监测电商平台(网站)3280个次,发现野生动物交易信息10条,督促下架(屏蔽、删除)野生动物交易信息10条。全市公安机关共侦破野生动物刑事案件16起,其中非法猎捕杀害珍贵濒危野生动物案2起,非法收购、运输、出售珍贵濒危野生动物及其制品案1起,非法狩猎案11起,非法经营案1起,抓获犯罪嫌疑人21人。
下一步,我市将进一步加强对野生动物保护的宣传和监管力度,采取多种措施促进养殖户转产转型,巩固野生动物处置成效,确保“一法一决定”在我市落实落地。
作者:河池日报社融媒体记者 韦剑平 通讯员 黄忠义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