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科院倾情帮扶环江得到《广西精准脱贫攻坚简报》肯定

环江融媒体中心 2020-09-11 阅读量 1012

  近日,广西壮族自治区扶贫开发办公室编发的广西精准脱贫攻坚简报》2020年第49期(总第359期)刊发文章《中科院倾情帮扶环江二十六载 助力毛南族整族脱贫》,肯定了中国科学院通过强化科技力量支撑、践行绿色发展理念、突出特色产业扶贫等措施定点帮扶环江,带领环江群众脱贫致富的“环江经验”。


中科院倾情帮扶环江二十六载

助力毛南族整族脱贫

中国科学院自1994年定点帮扶环江毛南族自治县。26年来,中科院利用退化植被近自然改造、人工植被复合利用等技术,培育出经济林果、中药材种植加工和种草养牛等科技扶贫体系,有效提升环江可持续发展的“造血功能”,为环江精准扶贫提供技术支撑和样板模式。2020年5月11日,自治区人民政府批准环江毛南族自治县退出贫困县序列,毛南族实现整族脱贫。


01

强化科技力量支撑,扎实推进科技精准扶贫

 

曾馥平在环江水土保持科技示范园

  中科院先后选派3名挂职科技副县长长期在环江从事科技扶贫工作确保工作的延续性。派出科研团队共89人扎根环江其中研究员11人、副研究员16人、在读研究生49人、合作培养人员13人。其中挂任科技副县长的曾馥平同志在环江一干就是26年,被当地群众亲切称为“真扶贫”。科研团队利用巩究成果和技术为环江喀斯特地貌成功入选世界自然遗产地提供科学支撑为环江经济社会发展做贡献。

  喀斯特生态恢复与重建示范基地 

  同时编制《中科院帮扶环江毛南族自治县科技扶贫发展规划》为环江争取各类项目资金2.5亿多元其中包括石漠化综合治理示范工程项目7533万元坡耕地水土流失综合治理示范工程项目7200万元环江河流域重金属污染综合治理示范工程项目3000万元。实施沼气池、水柜、通村公路、坡改梯建设等一批科技扶贫项目帮助群众进行农业结构调整引进新技术、新品种发展种草养牛、营造生态林、农村生产生活污水处理、新农村风貌改善、开展农民技术培训等。


02

践行绿色发展理念,筑牢高质量发展绿色根基

 红心香柚 

中草药广豆根

  一是探索石漠化治理新模式。围绕“山、水、田、林、路”探索实施“公司+农户山上+山下田里+田间村前+村后”四种石漠化治理模式推动从“大地披绿"到“身边增绿再到“心中播绿转变土壤肥力得到逐年提高石漠化地区裸露基岩变废为宝恶劣的生存环境成为历史。环江石漠化治理片区土地治理达12万亩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由2010年的2416元增加到2019年的9880元年均增长34.33%;全县森林覆盖率从上世纪90年代初的62.1%提高到现在的73.04%。自2013年以来环江共投入5000多万元流转石漠化地区土地3万余亩种植红心香柚、核桃、油茶、中草药等经济作物解决群众务工就2.3万会人其中建档立卡贫困户就业4526户1.63万人。全县林下经济发展积110万亩经济产值10亿元。

环江毛南山乡通水仪式现场

  二是解决大石山区饮水用水难題。中科院探索出“引、建、蓄、管、活”五法治水模式在石漠化区域实施“五小水利”工程建设全力打造“石漠化综合治理片区高效节水灌溉示范项目”实现“散水集用、小水大用、丰水枯用、远水近用、低水高用”的目标形成坝连泵、泵连池、池连管、管连田间的输水连通山区水网的格局保障石漠化片区群众生活饮水、农业灌溉用水为一体的可持续发展道路。环江在石漠化综合治理片区总投入4.93亿元新建山塘44座渠道241.89公里,灌溉面面积16.2万亩,安装人饮管道5516.8公里1724个水池143个村(社区)1642个村小组涉及8.9万户,灌溉和安全饮水均达100%。

肯福红心柚示范基地

中科院异地科技扶贫示范区

  三是建立可复制的“肯福模式”。1996年为解决人地矛盾突出、资源匮乏的难题中科院提出环境移民和异地科技扶贫设想创建“肯福环江生态移民示范区”从大石山区迁出移民97户513人进行安置。中科院扶贫团队设计出适应该区域水土资源特点的水果、甘蔗、畜禽、蔬莱四大生态产业构建“科研单位+公司+示范基地+农户生产发展模式开展企业化科技扶贫共引进新技术22项、新品种47个示范区面积由4000亩扩大至5.8万亩培训农民8400人次每位移民掌握2至3门技术。示范区人均纯收入从1996年不足300元提高到2019年的1.2万元超过全县和周边地区平均水平。


03

突出特色产业扶贫,提升可持续发展“造血功能”

  环江科学养蚕技术得到广泛应用

  一是科学编制产业扶贫规划。针对环江生态环境脆弱、经济发展慢、产业发展滞后等问題2017年中科院选派950人次深入环江12个乡镇开展产业扶贫调研,调研涵盖桑蚕、糖料蔗、香猪、菜牛、林业等传统产业和特色水果、中草药、旅游等新兴产业,编制《环江毛南族自治县产业扶贫发展规划》。建设种草养牛示范基地,让示范区水土流失减少30%、植被覆盖度提高20%以上,替代型草食畜牧业等生态衍生产业让贫困户年均增收15%。

中草药产业园基地

  二是抓好生态衍生产业培育。针对喀斯特峰丛洼地旱涝灾害频发、生态产业落后、农民收入低的特点提出替代型草食畜牧业、中草药、特色水果等产业发展模式建立广西农业科技示范园区和广西农业特色示范园示范面积3100亩。2016年至2019四年,全县种植山豆根、牛大力、鸡血藤等中草药2850亩,农业科技示范园区累计辐射带动种植红心香柚、沃柑等特色水果12.4万亩,年产值4550万元,直接带动1100户建档立卡贫困户增收。 

环江万亩现代特色林业扶贫产业园 

  三是引进企业发展特色产业。相继引进伍香源、喀斯特肥业、江源茧丝绸、佳和木业等龙头企业,大力发展特色农业、林业和乡村旅游业。按自治区级现代特色林业(核心)示范区标准依托伍香源农业龙头企业总投资3亿元打造集农业种植、观光、旅游于一体的万亩油茶产业园以油茶为主,套种菊花、五味子等中草药通过以“农业龙头企业+政府平台公司+扶贫产业园+易地扶贫搬迁户”和“万亩国有林场+政府平台公司+扶贫产业园+万户脱贫户”方式1.8万户易地搬迁户和脱贫户实现持续稳定增收。针对未搬迁农户,中科院扶贫团队经过近20年研究,集成多项林下放养技术,重点构建林果(红心香柚、核桃、砂糖橘)、林药(铁皮石斛、白芨、牛大力等)、林草(三叶草、桂牧1号)、林农(花生、大豆、玉米、红薯等)核心示范区5300亩;建立岩溶区禽畜仿野生林下放养示范区“种草养牛“种桑养蚕等保护性发展模式。全县发展林下种草18万亩、养殖菜牛13.2万头建档立卡贫困户人均增收1500元以上;建成100多个特色水果基地、中草药基地,3个自治区级现代特色农业示范区,建档立卡贫困户“5+2”特色产业覆盖率达94.6%;“次生林+山豆根“次生林+白芨等林药复合种植面积11000亩,直接带动建档立卡贫困户590户户均年增收3000元以上。


来源:陈光科 值班编辑:玉 翔

  

0人点赞

相关推荐

国际政要:涉港国安法是中国内政 不可干涉
中新网|2020-06-13
美国权威商业期刊:放弃全球化只会伤害美国企业
中央广电总台央视新闻客户端|2020-08-22
是否尽快接种免费疫苗 调查显示美国人意见两极化
中新网|2020-09-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