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江早读 | 石头深处是故乡
作者介绍:莫景春,毛南族,中国作协会员,河池市作协副主席,在《文艺报》《民族文学》《山东文学》《福建文学》等发表散文数十万字,多篇被《散文选刊》转载,作品入选《2015年中国年度散文佳作》《2016中国年度精短散文》等多种年选。
一在石头深处,我找到了故乡。
家乡环江盛产石头,一堆接着一堆,垒得高高的,那便是山。一座山连着一座山,那便是岭。这里崇山峻岭,连绵起伏,如此高低嶙峋的地貌,便美其名曰喀斯特,很洋气,也很浪漫。
聚在一起的东西多了,便很有气势,就比如眼前漫山遍野高耸林立的石头,泛着青冷的光,很霸气。而且这里多是花岗岩,质地坚硬,不容触碰。
其实,再硬的石头也硬不过一个民族的灵魂。
走进我们毛南族的村村寨寨,你处处看到石头匍匐的影子。那弯曲的小道是一块一块石头铺成的,那座座房子是石头砌的,即使是现在都建砖式楼房,都忘不了用石头打地基。
穿过村庄的青石路在仄仄地爬着,一块挨着一块,不离不弃,雨水将它们洗刷得干干净净,岁月把原先平整光亮的它们雕琢得坑坑洼洼。深深浅浅的印子,记录着祖祖辈辈的脚步。石板已经被磨得没有棱角,像是经历了风雨沧桑而有城府的人。石板是青色的,又有些苔藓缠缠绵绵地爬着,裹住了石板的身子,让它有些窒息。苔藓别有用心地想爬上板面。都被来来往往的脚印给吓退了,只好悄悄地躲在石缝里,不敢吭声。
路的两旁,多是些陈年的老房,青绿色的墙壁也多是青石砌成的,石板路串起来的座座干栏楼,也是用块块方正的石头垒成。干栏楼的底层,下半截支着稳稳的石柱,任由地气湿水浸漫,坚挺依旧,支撑着毛南族人们温暖的日子。房基一律是整齐的石块,层层叠叠,坚实稳固,任风吹雨打。方形的石块是一块接一块地垒上去,竟不知不觉地垒成了高耸的山墙;再用从山上砍下来的晾干了的树干一架:一座座坚实的干栏楼便耸立在眼前。石头们老老实实地躺在各自的位置,忠实地为毛南族人民遮风挡雨。身处大石山区的毛南族人民用自己的顽强毅力和聪明智慧征服了这坚硬的石头。
这些石头都是从村后的山上采来的,形状不一,坚硬无比的石头竟然被修整成四四方方,服服帖帖,心甘情愿地躺在地上,让一双脚踩来踏去。人们不得不佩服毛南族乡亲的智慧,竟让冰冷的石头绽放出生命的光彩。
徜徉在村寨中,叮当叮当的声音从村子深处传来。我循声而去,只见一位老者坐在院子里,专心致志地摆弄一块石头。一块硕大的石头乖乖地呆着,前面堆满圆圆的锤子,还有尖尖的凿子。大伯围着石头敲敲,看看,不时琢磨着什么,又在不断地比划着。他左看右看,似乎在欣赏一块千年难遇的宝物。看准了一个角度,便拿起手中的凿子,裁掉一些,接着老者的手不停地挥舞,锤子凿子轮着用。只见凿起手落,碎石乱飞,白粉蒙蒙。大伯戴着口罩,头发眉毛都被染白了,像是城里圣诞节时的圣诞老人。一凿就是一个下午,最初,大伯身上还披着一两件衣服。不知不觉,衣服全扔掉了,露出结实的光溜溜的膀子。在“叮当叮当”的声音中,一个圆滑的石舂出现了:深深的凹坑,四周还雕上条条纹线,很精致美观,还有一只活灵活现的鱼儿在石头上做出游动姿态。
我自然而然想起村里还残留的那些老房子,台阶上都雕刻有精美的图案,我惊叹于我们的先人是如此的心灵手巧。能把一块块坚硬笨重的石头从山上开釆出来,为我所用,已是非常了不起的事情了,想不到乡亲们还能把它弄成艺术品,融入自己对生活的美感和信念。
除了石舂,还有圆圆的石磨,磨出人人爱吃的汤圆豆腐,磨出毛南族人民的快乐。台阶基本都是石头砌成的,那些被心灵手巧的毛南族人民打雕成四四方方的石砖,平平整整地铺在家门口,走起路来不粘泥,也不滑。房子的地基都是这些方块石砌的,足有齐腰那么高。山里多雨,有时雨水浸泡上来,若是泥土夯的墙,可能会被水泡化了,房子就塌了;现在用上石头,就安安稳稳了。
欣赏着这些条条青色的方石,你不禁想起“海枯石烂”这类没有时间意味的词语。时间是最无情的,也是最能摧残一切的。任何事物在时间面前似乎都无可奈何,不堪一击。可石头是个例外,石头也许会被风雨侵蚀,最终变成一堆碎粉,但谁也没见过块块青石被时间熔化掉。眼前这些青幽幽的石头干栏楼,已无法细数藏在青苔里的时光。石板路的石块被磨得凹下了一圈,仍那样固稳地躺着。在已经遗忘了时间的村落里,你费尽脑汁也无法想象,顽强勤劳的先民们是怎样筑起这坚固耐用的房子,给子孙后代们安然享用,抵御这潮湿满地的瘴疠之气。
二
砌石头建房子,采石头来开路。石头在乡亲们面前变得如此乖巧。乡亲们还用石头来表达对生活不屈的抗争,寄托他们的美好愿望。
跟石头混了一生一世的乡亲们用石头筑就美好的生活,也用石头寄托身后的美好愿望。石头深处簇拥着的,是自治区级文物——毛南古墓群,那是征服了这片大石山的先民们的安息之地。那精美的石碑雕刻再一次向世人展示了毛南族人民的聪明能干。他们把一块块僵硬冰冷的石头雕得温情脉脉,能娓娓向人们诉说传说和历史,让你忍不住想触摸出毛南族先人那种充满灵气的顽强的精神。
古墓群石碑雕刻精美,坚硬的石柱擎着重檐楼阁。那巨大的碑面上,有的刻着威武的武士扬鞭催马,有的刻着姜太公钓鱼、儒生窗前著书;墓顶雕刻的太阳、云、水等图景充满生活气息。棱角不一的石头如此乖巧,变成了一幅幅生动的生活场景,倾诉着毛南族人民对另一个世界的理解,对先人真挚的祝福。
家乡的石头也可以站起来,竖成几门高大牌坊,述说一段段惊心动魄的故事,那就是赫赫有名的环江明伦北宋牌坊。百年的风风雨雨已经把牌坊涂染成凝重的青灰色,幽绿的苔痕斑斑驳驳,只有光绪皇帝御写的对联依然苍劲有力,那是家乡人引以为豪的牌坊。这牌坊是为了纪念云南省布库大使卢式慎家族遭劫杀悲剧而立。仰望这些高大的牌坊,一股浩然之气激荡胸中。整个牌坊全部用青石条、石板、石柱叠砌而成,巍然耸立上百年,依然牢固,坚硬。青灰色的石质隐隐约约透出岁月的沧桑,那样肃穆庄严。石板上雕刻着腾云驾雾的龙凤,象征着富贵和吉祥。硕大的基座立着护门柱,雕有威严的狮子,透出一副凛然不可侵犯的气势。牌坊顶上雕刻的各种人物、动物、花草图案,栩栩如生。石刻中有圣旨全文,还有云南各级官员歌功颂德,赞美节烈忠义的诗文,字里行间洋溢着无限的敬仰。著名的卢焘将军就是穿此牌坊而过,叱咤在民国舞台上的。
看着这些斑驳的青石,我似乎听到百年历史的回想。走过牌坊,犹如在历史的隧道中穿越。生命只不过是如此的来往轮回,谁又能像一块坚硬的石头那样让时间无奈?
抚摸着这些坚硬的石头,我触摸到了毛南族人民坚挺的骨头。
素材来源:当代广西网 值班编辑:玉 翔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