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南族整族脱贫摄影展主题研讨会在京举办,来听听专家点评
日前,由中国摄协指导,中国艺术报社、广西文联、中共环江毛南族自治县委员会、环江毛南族自治县人民政府、广西摄协主办,环江毛南族自治县脱贫攻坚指挥部、中共环江毛南族自治县委员会宣传部承办,河池日报社协办的“见证·前行——广西环江毛南族实现整族脱贫摄影展”在中国文艺家之家展览馆举办。
摄影展期间,还举办了 “摄影聚焦脱贫攻坚,影像助力乡村振兴”研讨会,首都文艺、评论、摄影等领域的专家和学者及多家媒体记者近50人参加。与会专家和学者一致认为摄影在记录脱贫攻坚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摄影展可以聚焦脱贫攻坚,用翔实、生动、富有冲击力的影像助力乡村振兴,意义重大。
“摄影聚焦脱贫攻坚,影响助力乡村振兴”研讨会现场。
本报记者全程参加了本次研讨会,并根据录音,按照发言的先后顺序进行了整理。以下为发言内容节选。
环江毛南族自治县县委书记黄荣彪:毛南族脱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华民族脱贫攻坚战取得的丰硕成果,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毛南山乡的生动实践,意义十分重大。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指示是对环江乃至广西扶贫工作的肯定。我们要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再接再厉,继续奋斗,巩固脱贫成果,做好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凝神聚力谋划脱贫攻坚后半篇文章。环江要走在全面小康和乡村振兴前列,这里有很多鲜活的故事、更形象的画面需要各位摄影家来捕捉、描绘,欢迎大家到毛南山乡走走看看,感受毛南族人民脱贫的喜悦,感受毛南族人民奔小康的拼搏,感受毛南族人民发自内心的民族自信。
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副主席、中国文学艺术基金会副理事长、秘书长向云驹:毛南族是56个民族大家庭中人口较少的民族,整族脱贫后,通过影像的方式,直观地展示毛南族全面脱贫后的整体面貌,非常有意义,甚至可以载入史册。一个民族的历史、故事、面临的问题等有着更丰富的情节,把这些丰富的细节挖掘出来,讲好少数民族脱贫致富的故事,特殊的经历,我觉得还是有很多大文章可做。
中国文联理论研究室主任周由强:虽然环江毛南族有6.45万人,从人数来讲很少,但是整族脱贫的重大意义可能远远超出我们想象。从展览图片里面能够深刻、强烈地感受到毛南族的民族自信,这种自信体现在毛南族同胞的脸上、身上。比如,参展作品《奔小康》中的毛南族同胞,脸上的笑容、走路的状态,都体现着一种自信,这是摄影家捕捉到的瞬间,也是我们应该抓取、捕捉的灵魂。滴水可以反射太阳的光辉,希望摄影艺术家把镜头面向毛南山乡这样的地方,把脱贫攻坚的战役打得更好。
中国摄协副主席居杨:作为一个多年拍摄脱贫攻坚的摄影人,我认真观看了毛南族脱贫攻坚摄影展。这些来自广西基层摄影者所拍摄的照片,影像非常质朴,内容也非常丰富,让我们看到了6万多毛南族人民整族脱贫的奋斗故事。这次毛南族脱贫故事展现当中,图片发挥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充分体现出了影像强大的记录功能,通过图片我们能非常直观地了解在这些贫困山村里,随着脱贫攻坚工作的不断发展、不断推进,看到道路修通了,特色产业发展起来了,还有学校入驻到移民安置点,古老民族文化得到保护和发展等。这个摄影展给我们的启示是要认认真真地深入到生活当中去,去寻找那些充满时代特点,记录社会发展变化的影像,将镜头对准时代主题,把握住以人民为中心创作方向,用镜头讲好新时代中国影像故事,这也是这个时代赋予摄影人的责任和使命。
中国传媒大学人文学院院长张晶:看了展出的作品,我非常震撼。毛南族整族脱贫,意义非凡。毛南族整族脱贫是一个非常具有标志性的工程。广西摄影家们用影像记录毛南族脱贫故事,他们创作的作品,不仅仅是纪实,还带有很强的艺术性。艺术精品往往产生在一瞬间,这个摄影展的图片内容丰富,而且审美感受强烈,特别具有冲击力。作品《奔小康》让我们看到了脱贫以后毛南族人民的自信,这是其他艺术作品很难表现的。
中国女摄影家协会主席吕静波:今天的展览对我启发特别大,广西摄影人用镜头来反映平凡的人物和驻村干部的辛苦,记录了毛南族整族脱贫全过程,看了真的很震撼,也很激动。展览的第一部分是奔小康,是用人物来表现的,从表现手法到创意都很不错。第二部分谋幸福,我们看到驻村干部脚踏实地工作的全过程,故事、人物交代得很清楚,一目了然就能让读者走进去,这是最成功的一点。第三部分致富路,内容很丰富,很有表现力,抓住了具有真实情感的瞬间。第四部分换新颜,整个画面用建筑的色彩、对比的改变、空间的透视,表现了毛南山乡发生的巨变。第五部分也看到了毛南山乡的巨变。整个展览体现了摄影人用镜头讲好脱贫故事,记录脱贫时代大变革的担当。
中国摄协理事、中国华能摄协副主席兼秘书长张安华:摄影是一个情景交融的视觉艺术,非常适合反映今天波澜壮阔的扶贫活动,有益于为乡村振兴助阵造势,增彩添辉;摄影是一个雅俗共赏的表现形式,非常适合传播当下丰富多彩的脱贫故事,有利于为乡村振兴凝心聚力,加油鼓劲;摄影是永恒的记忆,适合存入目前可喜可颂的扶贫事业,有助于为乡村振兴流芳立传,明德励志。
《中国摄影报》副总编辑柴选:影像展以一个民族为展览内容,价值非常大。如何把脱贫攻坚这个重大工程视觉化,是摄影工作者包括以其他媒介介入的艺术工作者都要考虑的问题。我们今天看到的是环江毛南族自治县以摄影作为一个主体媒介呈现的展览,作品仅仅是摄影人拍摄毛南族整族脱贫中很小的一部分,我相信这些影像会在未来有更多价值。
《中国摄影家》杂志副主编李德林:通过展览,我看到了毛南族群众脱贫攻坚的伟大决心,也看到了环江毛南族自治县的青山绿水和毛南族人民精神面貌。作为摄影人,我觉得摄影既可以进行艺术创作,也可以关注国家大事,为国家建设做服务。今天这个展览是一个汇报展,将来也可以把它传播出去,在当地民众中传播,使这个展览意义延展下去。
《中国文艺评论》副主编、编辑部主任胡一峰:这次展出的照片具有全面性,很全面反映了毛南族整族脱贫的成效和过程,看到脱贫过程中制度的力量和文化力量,比如有一幅移民安置新区投票选举,从中看到一种制度力量,看到脱贫是在一个制度轨道上运行的;再比如有一幅毛南狂欢夜,这些都反映出文化力量。可以看到毛南族整族脱贫不仅是物质上脱贫,还有精神和文化上的脱贫,在真正意义上拔了贫穷的根子,洗刷了群众的精神面貌。另外这种全面性还体现在这些照片既体现脱贫过程中毛南族群众的主体性,又体现出党和各级干部、科技人员等的重要支撑作用,从而认识到毛南族脱贫不仅是一个民族的事,也是一个国家大事和时代大事。
《新京报》首席记者陈杰:今天展出的作品呈现的内容非常丰富。作为一个摄影师,我认为呈现的方式非常多元,单纯的图片已经不足以把丰富内容呈现出来,有好的文本还有视频,以纪录片的形式记录下来,尤其在后续乡村振兴发展过程中,这些内容都是非常重要的。我们一定要用更宽阔的思维,把握好当下珍贵的样本,用更丰富的手段记录好,传承好,要当作一个品牌来做,扩大影响力,让更多人关注这个地方,通过关注带动这个地方的全面发展。
中国摄协编审谢雨玫:今天的展览不仅是一个摄影艺术展,它主要还是一个具有社会功能、宣传效果的展览。大家看到的照片很生动,很真实,也很质朴,摄影语言表现可能会有所欠缺,但是比其他艺术门类更直观,能够起到很好的传播效果。随着当地的发展,可否让当地村民拍摄自己的生活,这样是不是更丰富、更生动?广西摄协可以指导,还可以再联合中国艺术报社继续做相关展览,搭建更好的平台,起到更好的宣传效果。如果当地村民在文化和艺术上都能够达到一定高度,把自己的美好生活拍摄下来,记录下来,也是一件很有意义的事情。
广西摄协主席兼秘书长施兴良:今年广西摄协做了五六个展览,都是脱贫攻坚的题材,这次把毛南族实现整族脱贫摄影展带到北京,就是让大家了解毛南族整族脱贫情况。毛南族是全国人口较少的少数民族,环江毛南族自治县就有毛南族人口6.45万,这次整族脱贫,非常有影响。本次展览在拍摄上艺术性不是很强,但是我觉得时代信息、脱贫信息和奔小康信息还是很强的。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