播撒科技启蒙的种子——广西南宁扎实推进青少年科技教育
新华社南宁9月30日电题:播撒科技启蒙的种子——广西南宁扎实推进青少年科技教育
新华社记者覃星星
“同学们,老师把手里的两本书一页一页叠在一起,看看哪位同学能够沿着水平方向将两本书拉开。”在广西南宁市滨湖路小学四(8)班的教室里,一堂关于摩擦力的科学课让孩子们沉浸其中。任课教师刘英的话刚落,学生纷纷举手,希望去试一试。
上台的几位学生虽然最终将两本书拉开,但都耗费了不少力气。这时候,刘英循循善诱:“你们知道为什么刚才叠在一起的书本不容易拉开吗?”学生黎骞阳举手回答:“因为有摩擦力,纸面越粗糙,叠在一起后摩擦力越大,分开也就越难。我们的生活中有很多这样的摩擦力,如果没有摩擦力,自行车就会一直转动,停不下来。”
课堂上,氛围活跃,讨论热烈,孩子们你一言我一语,表达自己对摩擦力的理解。刘英竖起大拇指称赞道:“生活中处处有科学,大家要热爱科学,做一个善于发现世界奥秘的有心人。”
滨湖路小学科技总辅导员沈毅说,学校自2004年以来就把发展科技教育作为学校开展素质教育的一个切入口,将科技活动作为提升学生核心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梦想启动未来”是学校系列科技活动的主题,传递着有梦想就有未来的理念。学校创新开发的科技活动致力于推动人人参与、快乐探究,将“科学梦”深植于学生心间,努力让孩子学会观察、学会思考、学会质疑、学会探究,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科学思维。
每年暑期,广西科技馆都是学生们的热门“打卡地”,一拨拨学生或三五成群,或在家长陪同下到此参观学习,在满足好奇心的同时学习、体验、增长科技知识,激发探索未知世界的兴趣。
记者从南宁市教育局了解到,南宁市通过“科普大讲堂”等丰富有趣的方式,让青少年零距离接触无人机操控、机器人编程、火箭模型发射、科学魔术秀等项目。据统计,南宁市每年开展“科技进校园活动” 和“科普大讲堂”近60场,采用线上线下活动与课程相结合的方式,让科技教育在青少年群体中得以普及。
与此同时,南宁市通过为学校提供校内课后服务的方式,帮助学校搭建富有特色的创客教室、科技实验室等科技教育场所,集中培训校内课后服务科技教师,在60所中小学校开设120个教学班,充分利用下午放学后的时间,为中小学生提供机器人、创客、航模等培训,每年惠及学生8万人次。
“我们开展的这些科技教育活动,其目的在于引导和培养学生对科学的兴趣。下一步我们将加强中小学科技教育,创造适宜的学习环境,鼓励学生大胆创新。”南宁市教育局局长汪述斌说。(完)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