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人“留莲”忘返的小山村
新华社合肥10月5日电 题:让人“留莲”忘返的小山村
新华社记者陈诺
10月4日正午,杨正福家门口的公路上竟然堵车了。
这是在莲花山住了半辈子的杨正福从未见过的热闹场景:绵绵细雨中,一辆辆挂着各地牌照的大巴车、小轿车排起队,游客纷至沓来,走进他今年刚开业的农家乐。
“房间一周前就订满了,来吃饭的还得拼桌。”杨正福说。
莲花山位于安徽省金寨县油坊店乡,因山顶有形似莲花的山石而得名。纵有奇松怪石、飞瀑云海,无奈基础设施落后,这座山一直“藏于深闺”,山中“东莲”“西莲”两个村庄守着“莲花”没饭吃。
这几年,脱贫攻坚政策在莲花山播了种、扎下根。散居在山窝窝里的村民通过易地扶贫搬迁住进敞亮、安全的安置点新房,供电供水都有保障。2017年年底,红岭公路穿村而过。
这一切,都给莲花山上的人们带来了机会。西莲村第一书记周晓峰初来乍到,夜晚漫山遍野的萤火虫吸引了他。“城里人哪看得到这个!”他发动村民建“萤火谷”,大伙儿在一片茶园里铺上木质地坪,供游客搭帐篷夜宿。
“有房子不住,谁会露天找罪受?”起初老百姓觉得奇怪,周晓峰笑着说:“奇怪就对了,旅游有时就得出其不意。”果不其然,游客越来越多,星空特色游成为当地旅游的一个招牌。观景台、步道连接起一个个景点。
游客引得来,更要留得住。2017年之前,偌大的西莲村没有一个农家乐,不少村民对发展旅游还有些抵触。
“后来游客都在我家门口照相,还向我打听吃饭的地方。”杨正福这才坐不住了。今年年初,在当地政府的支持下,他将家中平房加盖了两层,装修出6个住宿房间、2个用餐包间以及1个接待大厅,办起村里第四个农家乐。
贫困户杨正福成了杨老板,开张的头一个“五一”假期挣了万把块钱。“原来手机通讯录里只有家里亲戚几个,瞧瞧我现在的朋友圈。”他告诉记者,如今他的“莲花山庄”有不少来自天南海北的回头客。
50岁的刘红运专门在家中辟出一间房,摆上10余个大缸,放入豇豆、辣椒、生姜等,腌制高山泡菜。他是个营销好手,专门为泡菜设计了包装。
刘红运说,他的合作社年产泡菜6000件,小小一坛泡菜成为游客的“伴手礼”,带动80余户贫困户增收。
国庆节假期,对于莲花山的新山民叶静来说,依旧马不停蹄。在东莲村投资开办的茶厂正在研发新茶,还有游客登门讨教茶艺。去年,作为“能人”回归的她第一次来到莲花山,便决定留下。“好山好水吸引了我。”叶静告诉记者,研学旅游、综合生态农业,在她的五年计划里,连新茶的名字都想好了,就叫“莲花香”。
据不完全统计,国庆节假期前4天,莲花山接待游客量突破2000人次。“咱们这里会越来越热闹。”东莲村驻村工作队队长王建认为,小山村蕴藏丰富的假日经济资源,只要花心思挖掘、开发,一年四季都有客流。
对此,杨正福很有信心。他催着在外地学厨的儿子回来掌勺:“咱的小店要和莲花山一样,让人‘留莲’忘返。”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