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行山间的万吨“山门”守护者

新华网 2020-10-07 阅读量 1151

  新华社郑州10月7日电(记者刘高阳)钻山洞、跨峡谷,满载煤炭、货物的万吨重载列车如同黑色的钢铁巨龙,穿行在太行山间。作为一条一次性建成的30吨轴重重载铁路,瓦日铁路自2018年1月16日起开行万吨重载列车。节日期间,为确保这条重要煤炭资源通道的畅通,劳动者们依然在奋战。

  瓦日铁路西起山西省兴县瓦塘镇,东至山东省日照市日照港,长18.2公里的太行山隧道位于这条线路上的山西、河南交界处,是山西煤炭通过瓦日铁路外运的最后一道关口,被称为“山门”,装满煤炭的重载列车从这里运往全国各地。

  维护太行山隧道内的设备、线路看似简单,但却至关重要。每次的“天窗”检查时间,工人们都要对每一个螺栓挨个敲击、对每一条线路、焊接点挨个检查、确认状态,确保线路、信号和通信设备安全、畅通。

  “每一次太行隧道内线路设备检修,我们都要检查线路螺栓3万多个,通过轨道检查仪检查数据6万多组。在光线不足的情况下,我们练就了‘火眼金睛’。” 工务工长郭建国说,遇见螺栓松动,他们就通过内燃螺栓扳手紧固,本身噪音就大的机器,在隧道内更加刺耳。

  万吨重载列车负荷大,车辆经过产生的振动容易造成线路螺栓松动。节日期间,他们加大了检修频次。“同样的检修区段,瓦日铁路重载要比其他线路造成螺栓松动的概率高出4-5倍。”郭建国说,在露天情况下,松动比较容易发现,但隧道内光线不足,因此,隧道内的这个问题更加需要他们重点检查。

  检修不仅辛苦,更考验着工人们的细心和耐心。“从成千上万根发丝粗细的电线中找出问题,是我感觉最困难的。” 27岁的检修师殷煜翔说,“因为照明条件较差,经常需要用头上戴的头灯俯身探查,一个天窗点下来,眼睛都会发酸流泪。”

  殷煜翔和工友们负责隧道内的16架信号机、31段轨道电路和125个电缆盒的检查和维护。隧道内电缆配线错综复杂,电缆盒内部的电线接头繁多,像是“针线头”一样,而每一个“针线头”都有焊接点,这些焊接点需他们一个一个检查,查看状态是否良好、连接是否良好。

  据统计,开行以来至2020年初,瓦日铁路运输货物超过11000万吨,正是劳动者们的辛勤付出,确保了这条重载铁路的运能释放。

0人点赞

相关推荐

广西:改革完善养老保险制度 加强激励约束机制建设
人民网-人民日报|2020-08-28
人民网丨2020年庆祝“中国农民丰收节”暨环江红心香柚产销对接大会举行
人民网-广西频道|2020-09-23
中秋“保胃战”!环江县开展月饼“大检查”行动
环江融媒体中心|2020-09-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