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南木雕手艺:以木刻魂 以傩承愿
布满了凿痕的圆木墩,磨得油光锃亮的刻刀,没及脚踝的木屑,以及安然陈放在原木展架上形态各异的傩面,无言地勾绘了一位民间手艺人的半生。
谭建新雕刻的傩面各有特点。张友豪/摄
生于广西河池市环江毛南族自治县的谭建新,是毛南族傩文化的重要传承人之一。在他之前,傩面雕刻这项古老的技艺,已经在家中传了六代。
毛南族民间手艺人谭建新在雕刻傩面。张友豪/摄
傩面,是环江毛南族民俗文化的重要载体。在毛南族成年男子一生必赴之约——肥套还愿仪式中,傩面必不可少。当八方亲朋到访后,戴上傩面的师公,以说、唱、跳、击鼓等形式,进行神秘而隆重的仪式,为男子还愿、感恩、祈福。
在谭建新的心中,肥套神圣而又凝聚乡愁,傩面更是种很美的艺术品,它虽非雅物,但并不狰狞,它简朴古拙的形态之下,承载的是一个地方、一个民族源远流长的民俗文化,传递的是对自然及生命的崇拜和敬仰。
谭建新介绍傩面各自代表的涵义。张友豪/摄
毛南族傩面分文、武、善、凶4大类36套72种面相,性格神态各有特点。雷王赤面乌眉、努睛突眼,三界公须髯飘飘、仪表堂堂,三娘雍容华骨、慈眉善目。这些傩面在古老的傩文化相结合下,依照神话故事中各自不同的原型,通过神态展现出各异的性格。或是歪嘴咧牙,或是怒目而视,或是和蔼可亲,无不透着远古的神秘。
谭建新在对傩面半成品进行雕刻修整。张友豪/摄
选材,是雕刻的第一步。毛南族傩面选用的是毛南山乡特有的牛恩木。木质朴实,制成而成的面具结实坚硬、不易腐朽且自内敛含光。
定好面具的尺寸大小,然后挑选一段适合的圆木,一分为二,取其一半,画线定工。“首先需要定好鼻子和嘴巴的位置。”谭建新边比划边说,从木头下方的边缘往上,大概三指宽处画一根线,然后用小锯子一锯一锯地拉开,分出口鼻,然后再依着此处往上量四指宽,定下眼睛的位置,就可以进行下一步的操作了。
每张傩面的细节、刀法各有不同。张友豪/摄
粗雕、精雕、上色几个大的工序之下,又分有斧凿、剖滑、画线、雕刻、打磨、晾晒、抛光、涂油等多个精细的步骤。不同的形象,在线条和刀法上会所区别,会给人带来不同的视觉效果,活灵活现。
群众戴上傩面留影。张友豪/摄
这些大大小小的傩面,每张傩面都有各自的特征,有些是依据古时传下来的样貌复刻,有些则要在毛南族民间口头文学的基础上依据个人想象创作。
在一代又一代人不断的传承与创新下,傩面早已拓展了它原来的意义边界,成为毛南族民俗文化的特色之一。“我想把它带到更大的舞台上。”谭建新说。
素材来源:当代广西网 值班编辑:玉 翔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