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内迁产业为易地扶贫搬迁新市民带来更多就业机会

新华网 2020-10-18 阅读量 1183

  新华社贵阳10月18日电(记者施钱贵)安装骨架、缠铜线、剪线……不到10秒钟就完成一道工序。在位于贵州省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麻江县后坝移民安置小区的扶贫车间内,工人们繁忙地工作着。时间倒退几年,这些动作熟练的产业工人,大多是以农业种植养殖为生的农民。

  作为麻江县最大的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后坝移民安置小区共安置了搬迁群众1272户5500余人,其中劳动力占总搬迁人口的一半以上。为解决易地扶贫搬迁劳动力就业问题,当地政府积极承接沿海地区转移产业,把扶贫车间建在安置小区内,让群众不出小区就有活干。

  “企业内迁降低了生产成本,也能解决当地群众的就业。”东莞市鑫音电子有限公司麻江子公司生产主管吴永华说,该公司主要生产汽车喇叭,产品销往国外市场。他介绍,公司于2019年落户麻江县后坝移民安置小区,目前共有工人55名。

  3年厂房免租,这是当地政府对扶贫车间的优惠政策。“只要满足50%工人是贫困户、25%是易地扶贫搬迁户,就可以享受这个政策。”麻江县就业局工作人员黄传海说。

  46岁的胡美林原来住在麻江县杏山街道靛冲村,2018年享受易地扶贫搬迁政策后搬到后坝移民安置小区,并在一家砖厂找到了工作。虽然每个月工资超过3000元,但需要上夜班、路程较远。她告诉记者,为了方便照顾家里,今年2月她开始来电子厂上班。

  今年7月,东莞一家生产蓝牙耳机和手机喇叭的企业也落户后坝移民安置小区,并成立了麻江金佰鸣科技有限公司。

  麻江金佰鸣科技有限公司负责人黄成协介绍,仅仅两三个月的时间,公司已经招了50余名工人,其中易地扶贫搬迁户近20人。“公司订单稳定,产品供不应求。”他说,安置小区劳动力充足,还配套建设了不少厂房,公司今后将逐渐扩大规模。

  在黔东南州凯里市白果井街道杭州路社区的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扶贫车间也是解决搬迁群众就业的一个重要途径。记者了解到,这个安置点入住了来自全州的易地扶贫搬迁户4125户17600多人,其中有8133人是跨县区搬迁的贫困户。

  “我们公司现有160余名工人,其中易地扶贫搬迁户超过120人。”凯里市双喜炜益制衣有限公司负责人林初庆介绍,公司总部在福建省,此前专门生产外贸服装。“一开始我们与凯里市的职业技术学校联合办学,把技术工人送到福建的工厂。”他说,由于离家远,工人到福建后往往留不住,加之近年来招工难、招工贵问题突出,于是在凯里建了工厂。“把工厂建到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不用担心工人的稳定性问题。”

  近年来,随着沿海地区劳动力成本不断上升,一些劳动密集型企业逐渐向内地转移,在降低企业生产成本的同时,也为当地提供了不少就业岗位。

0人点赞

相关推荐

黎巴嫩单日新增新冠病毒确诊病例1041例 病毒阳性检出率高达15%
中央广电总台央视新闻客户端|2020-11-24
联合国贸发会议:预计今年全球经济将增长4.7% 中国经济表现好于预期
中央广电总台央视新闻客户端|2021-03-18
广西启动雨雪冰冻灾害IV级应急响应
广西日报|2021-01-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