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边山联动发力 开启发展新格局 ——广西“十三五”发展成就综述之防城港篇
原标题:海边山联动发力 开启发展新格局
——我区“十三五”发展成就综述之防城港篇
本报记者 张冠年
10月14日,6个冷链集装箱、约200吨北部湾海虾从防城港站搭乘“广西防城港-重庆江津”东南亚冷链海陆快线专列,运往重庆江津小南桠站。这是防城港发出的又一趟冷链海陆快线专列。
“十三五”以来,面对国际环境深刻变化和国内经济下行的压力,防城港市围绕中央和自治区战略部署,全力构建海边山现代化经济体系,加快打造“一带一路”西部陆海新通道的南向门户城市和重要节点城市,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巨大的成效,实现经济保持较快增长、产业发展势头迅猛、基础设施承载能力不断增强、开放合作呈现新局面,多项主要经济指标增幅或总量排全区前列。
产业经济增长较快
综合实力大幅提升
10月17日,记者走进防城港经济技术开发区,只见码头泊位上塔吊林立、机车穿梭,现代化厂房鳞次栉比、气势恢弘,广西华昇生态铝工业基地、柳钢防城港钢铁基地、金川有色金属等大型产业项目马力全开抢生产;在五金铜材卫浴产业园等在建项目施工现场,则处处是钢架林立、焊花飞溅、抓紧施工的繁忙景象。
产业是发展的根基。“十三五”时期,防城港市以重大项目建设攻坚突破年活动为抓手,坚持“大项目-产业链-集群化”的方向全力推进结构性改革,已经形成了以盛隆冶金、金川铜镍、大海粮油、广西华昇、广西钢铁等龙头企业引领的钢铁、有色金属、化工、能源、粮油食品、装备制造等六大支柱产业,产业聚集效应凸显,仅防城港经济技术开发区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就近1000亿元。
“十三五”期间,该市不断强化“项目为王”的理念,大力营造抓项目、促投资的浓厚氛围。全市重大项目总投资规模超6000亿元,2016-2020年投资完成超1876亿元,开工715个项目,竣工361个项目,项目数量、总投资逐年攀升,有力支撑经济平稳持续发展。
同时,引进了一批生物医药、金属新材料、康养文旅、商贸物流、海洋产业、数字产业等高新技术项目,逐步形成新的增长点。2019年,防城港市生产总值达到701亿元,年均增长7.15%;人均地区生产总值达到7.3万元,排在全区前列。三次产业比例由2015年的12.2∶56.9∶30.9调整为2019年的15.6∶47.2∶37.2,产业结构不断优化。财政收入年均增长5.6%,固定资产投资年均增长8.2%。
基础设施承载力增强
开放合作呈现新局面
今年国庆节前夕,防城港市赤沙作业区2号泊位工程开工建设,该工程总投资约19亿元,建设规模为1个20万吨级散货泊位,水工结构按30万吨级设计,是目前北部湾港建设的最大散货矿石码头。
防城港是我国沿海主要港口、国家综合运输体系重要枢纽和西部陆海新通道南端出口。截至目前,该市已建成泊位134个,综合通过能力1.45亿吨,其中万吨级以上泊位46个、20万吨级泊位3个,2019年全港货物吞吐量超过1亿吨;集装箱42.1万标箱,同比增长34.9%。同时,防城港后方集疏运体系不断完善,钦防高速公路四改八车道工程已建成,广西滨海公路企沙至茅岭段和沙企大道工程已基本通车,南宁吴圩经上思至防城港高速公路和G219防城峒中至东兴公路开工建设,直达边境口岸的防东铁路已建设完成工程量40%以上,防城港支线机场选址报告通过民航局评审。2019年,防城港铁路货运量超过4100万吨,同比增长9.5%。
加强对外开放一直是防城港市的发展战略。近年来,经过不断努力,防城港市获批设立了国家级东兴开发开放试验区、沿边金融综合改革试验区和边境旅游试验区等多个开放发展平台,国家明确支持在防城港市建立国际医学开放试验区。利用这些开放平台,防城港市先行先试、大胆探索,在对外开放方面实施了一系列的办法和措施,对外开放程度不断提高,跨境劳务合作、沿边金融改革等防城港经验成为全国样板,开放合作“南向”“北联”“东融”行动成果丰硕,率先开通东盟海产品冷链海公铁联运,冷链经济发展取得良好成效。2019年,该市外贸进出口总额805亿元,占广西全区比重达20%。
重点改革持续深化
民生事业加快发展
持续深化改革是推动经济社会不断向前发展的不竭动力。“十三五”时期,防城港市积极推进全面深化改革,在国内率先实施34证合一,启动全国首个设区市“证照分离”改革试点、沿边金融改革创造多个全国第一和多个全区第一;东兴试验区和跨境合作区管理体制进一步理顺,东兴试验区管委会、东兴市“区市统筹”和“区市一体化”融合发展得到全面落实;市、县政府机构改革顺利完成,市、县两级政府部门内设机构比改革前分别精简了13%和12%;投融资、财税金融、社会事业等关键领域改革统筹加快推进。
民惟邦本,本固邦宁。“十三五”期间,防城港市始终坚持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民生重点领域年均支出100.99亿元,占一般公共预算支出近八成,使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脱贫攻坚成效显著,2016-2019年全市实现74个贫困村出列,33338人脱贫,全市贫困发生率由“十二五”期末的4.96%降至0.19%;生态攻坚取得明显成效,蓝天、碧水、净土三大保卫战成效显著,空气质量全面达标,保持全区先进水平;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水质达标率100%,主要河流水环境功能区水质达标率100%,近岸海域海水一、二类水质优良率100%,荣获“国家森林城市”“国家园林城市”称号。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