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美援朝老兵专访】警卫葛隆然 五年朝鲜情难忘 (1/9)
广西新闻网记者 刘帅龙
“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七十年前的一首战歌响彻华夏,为了保卫和平,反抗侵略,135万中华好儿郎迈出国门,在物资匮乏,武器装备水平极为悬殊的不利条件下,打出了军魂,昭彰了赫赫国威。硝烟散尽,英雄解甲,可在大国崛起的道路上,这段历史不应被遗忘,因为,这一仗打出了中国人的雄壮,这一仗打出了中国人的脊梁!2020年,是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出国作战70周年,广西新闻网独家策划推出抗美援朝老兵系列专访,真实还原在不同岗位视角下,那场气壮山河的战争,让我们铭记,这些最可爱的人。
葛隆然,1933年生,1953年1月,葛隆然作为中国人民志愿军某师部警卫连战士随部队入朝参战。同年7月《朝鲜停战协定》签字生效,为进一步稳固朝鲜半岛局势,部分在朝鲜的中国人民志愿军继续驻扎朝鲜,协助朝鲜人民重建家园,保卫来之不易的和平成果。葛隆然随所在部队负责驻守朝鲜东海岸重要港口元山,期间他与战友一道,自力更生,修建营房,拓荒战备,防间反特,巡视海防,直至1958年1月才随部队奉调回国。在朝鲜长达五年的生活使得他对这片土地有着家一般的感情,与朝鲜老乡间的那些故事,更是每每忆起总会乐上心头。
舍空军立志赴前线 端起机枪干飞机
“原来部队领导安排我去考空军,那时抗美援朝已经打了快一年了,我就寻思啊,空军要求那么严格,我要练到什么时候才能上战场啊,不行!我要立刻去前线!”葛老回忆道。于是在身体检查时,他就耍起了小聪明,这里疼那里不舒服,视力检查更是乱答一通,把招兵的领导气得不轻。最后,在葛隆然再三表态上战场的决心后,领导终于同意了这个倔强的新兵蛋子。经过了一年的军事训练及气候适应,1953年,葛隆然终于如愿踏上了战场。
“那时敌军已经封锁了鸭绿江一带,我们是连夜从八道江冰面跑过的朝鲜。美国的飞机厉害啊,隔一阵就对封锁区一轮轰炸,所以我们基本都是摸黑行军。”葛老叹着气说到,“进到朝鲜山又多又不好走,经常看着我们的卡车、战友就这么滚下了山,唉……有时我们换防打反击,就拿着机枪干飞机,别说,还真能干那么几架下来。”
朝鲜士兵皆兄弟 驻扎五年情至真
忆起战场上的种种,葛老感叹道:“我们和朝鲜就是两兄弟,打断骨头连着筋。”日军侵华时期,许多朝鲜难民逃难至中国,也在中国参了军,共同抵抗日寇。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在朝鲜方面的请求下,绝大部分朝鲜籍军人早早回到了朝鲜,还有一些中国籍军人也热情加入,支援朝鲜。“我们和朝鲜的军队在一起,基本都能说上话,一问起,很多都是四野的老战士了。”葛老说。
1953年7月停战后,葛隆然随部队驻扎朝鲜,直至1958年才撤防回国。五年,志愿军以严明的军纪在国际上展示了中国军队威武文明之师的光辉形象。五年,也让葛隆然对这片土地上的人产生了家人般的亲切感。“停战头一两年其实局势还是很紧张的,我们都在抢建营房,营房没建好前我们就在旁边的山上挖个大坑睡里面,当地老百姓看我们辛苦经常来慰问我们。”回忆起与老百姓的那些事,葛老不禁笑了起来,“一次我们碰见了个带着奇怪帽子的老头,他见了我就把帽子往我头上扣,然后旁边跟着村民都拍起手来,把我搞得一愣一愣的。过了好久才知道,他们那帽子是村里面最长寿最受人尊敬的老人才能戴的,哈哈哈,真是受不起哟!”
军纪严明显风骨 离别时刻情难分
1958年,《中朝联合声明》表示,志愿军部队将分批次撤离朝鲜。五年的朝夕相处,志愿军战士们与朝鲜乡亲间早已突破了语言的障碍,那份不舍又岂能言明。“知道我们要走了,老百姓来给我们送东西来得更勤了,我就和我底下的兵说,除了被子和衣服是你的,其他的都留给老百姓,我自己也带头打包了一床被子就回来了。”葛老说:“走的那天几乎全村都出来了,跟在我们部队后面一路走一路哭,一直跟了十几里,好多战士也都哭了。”
抚摸着从朝鲜战场上带回的三枚勋章,葛老不免唏嘘,“70年咯,我一直想回去看看,哪怕过不去朝鲜,站在鸭绿江边看一眼也行啊,现在那里怕是大变样了吧。”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