渤海湾畔的新农事:盐碱地变身智慧稻田

新华网 2020-10-23 阅读量 1165

  新华社石家庄10月23日电(记者高博)金秋十月稻飘香,河北省唐山市乐亭县的原野水稻合作社一派丰收景象。联合收割机在金黄的稻田里轰鸣而过,吞下沉甸甸的稻穗,吐出金灿灿的谷粒……

  罗慧倩带着女儿跟在收割机后捡拾遗漏的稻穗。罗慧倩家住天津市和平区,2018年,她到乐亭赶海游玩时,听说原野水稻合作社正开展新兴休闲农业,便好奇地报名认养了两亩水稻田。

  看着“侍弄”过的水稻丰收,罗慧倩成就感满满。“对我来说,下地舒活舒活筋骨,是对平日办公室工作的‘解乏’;对孩子来说,更是一次爱惜粮食的教育。”

  渤海湾畔的乐亭县,有近15万亩耕地为盐碱地。20世纪这一带流传着这样一句口头禅:“旱了收蚂蚱,涝了收蛤蟆,不涝不旱收碱嘎巴。”近些年,农业部门持续对盐碱地区进行改良开发,过去贫瘠的土地逐渐成为可利用的资源。

  乐亭县原野水稻合作社于传统农业中引入休闲旅游元素,实现了一产和三产融合发展。认养稻田后,像罗慧倩这样的城里人,平时没空打理稻田,但她一点也不用操心。

  罗慧倩打开手机上安装的APP告诉记者,通过可视化监控系统,可以随时观察水稻生长情况,以及工作人员每日如何耕作。“手指在手机屏幕上轻轻一点,生鲜农产品还能配送到家。”

  对于传统农业来说,认养水稻是互联网思维带来的新思路。原野水稻合作社负责人李福生表示,认养水稻就像一根扁担挑两头,“认养人能吃上从田间到餐桌直供的农产品,体验农桑之乐;合作社社员则从土地上解放了出来。”

  李福生给记者算了一笔账,如果社员自己种水稻,每亩地每年的纯利润也就600元。而现在,社员仅靠土地分红,每亩地一年就可分得1000元,拥有“自由身”的社员还可以到合作社打工,收入每年超过2万元。

  如今,作为乐亭县最大的水稻合作社,原野水稻合作社种植面积已达5750亩,辐射带动周边45个村的1200多个种植户致富。

  唐山市曹妃甸区是河北省水稻种植面积最大的县区。在这片曾经泛着白碱的土地上,几代人引滦河水灌溉压盐、施磷石膏改良土壤,选育种植耐盐碱农作物品种,终于让昔日白花花的盐碱滩涂变身“鱼米之乡”。

  如今,曹妃甸区探索了稻田养蟹生态种养模式,建成1.5万亩稻田蟹养殖基地。曹妃甸区第一农场场长高克敬表示,螃蟹对药物敏感,所以稻田里基本不洒农药,一方面稻田杂物给了螃蟹充足的食物,另一方面,螃蟹产生的排泄物还成了水稻的肥料,增强了地力。

  “正在收割的天然无公害蟹田稻米,卖到了5元一斤,膏满黄肥的螃蟹,一斤还能卖60元,一地双收比单种水稻能增收不少。”高克敬笑着说。

  “古诗‘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讲的就是既要讲效益,又要讲生态。”高克敬说,“良性循环的生态种养模式,让我们农村发展后劲更足,日子过得有奔头!”

0人点赞

相关推荐

捐赠消毒液等卫生物品 中国助力冈比亚卡尼芬市做好校园疫情防控
中央广电总台央视新闻客户端|2020-11-13
暴风雪席卷美国东北部 纽约市或迎4年来最大降雪
中新网|2020-12-17
中国服务机器人市场已占全球市场超1/4
新华网|2020-09-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