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大米节:一碗大米中的农业供给侧改革之变
新华社哈尔滨10月24日电 题:黑龙江大米节:一碗大米中的农业供给侧改革之变
新华社记者孙晓宇、黄腾
在不久前结束的中国·黑龙江第三届国际大米节的品评品鉴活动中,“五优稻4号”“吉源香1号”“松粳28”等黑龙江水稻品种从726份参评样品中脱颖而出,获得金、银、铜奖等奖项。在前两届大米节中,黑龙江水稻品种也收获颇丰。
近年来,随着农业供给侧改革的不断深入,越来越多种植户和大米企业开始更新观念,提高田间管理水平,选育优质品种,让黑土地上的水稻产品不断提质升级。
“施好肥,有了氮磷钾才能种出好大米,别人用什么好肥,我也跟着用。”谈起之前如何进行田间管理,黑龙江省牡丹江市西安区海南朝鲜族乡南拉古村村民钟孝坤如是说。
和钟孝坤一样,曾经“跟风”施肥的种植户不在少数,以为肥料用得足,水稻品质就有保证,但常常事与愿违,不仅大米品质上不去,还浪费了肥料。
据专家介绍,蛋白质含量是衡量大米品质的重要指标之一,相同条件下,大米蛋白质含量越高,口感越差,且蛋白质含量与氮肥施用量成正比。
“在第一届大米节中,178个参评样品的蛋白质平均含量在7.5%左右,而本届大米节的参评样品中,这一指标已降至6%左右。”农业农村部谷物及制品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哈尔滨)副主任张瑞英说,参评品种的蛋白质含量下降证明氮肥施用量在减少,这让专家们倍感欣慰。
“结合土地地力,合理施用肥料是水稻种植环节中的重中之重。”黑龙江省肇源县鲶鱼沟万基谷物加工有限责任公司总经理刘云龙介绍,他们对种植户进行手把手技术指导,让“减肥减氮”的观念深入人心。
此前,在种植水稻过程中,一些种植户为了增加产量,在水稻生长后期追加氮肥,导致大米口感下降。而在历届大米节品评品鉴活动中,评审专家们将氮肥施用列入评分项目中,也让种植户和大米企业对“减肥减氮”越来越重视。
科学的田间管理优化了大米营养结构以及品种的研发、选育,也促进着大米产业向高标准发展。
在第二届大米节的品评品鉴活动中,“吉源香1号”凭借品种优势,打破了盐碱地不适于种植水稻的局限,获得“银奖”。
“获奖之后,品种知名度提高,很多人都来采购种子,加快了我们的品种推广进度。”“吉源香1号”品种培育方——黑龙江庄稼人种业有限公司总经理苏才说,本届大米节上,该品种再次获奖,激励着他们继续做好品种选育工作。
大米节已举办三届,一批批优良水稻品种从实验室走向田间地头,走向百姓餐桌,大米品质得到不断提升。
“此前,凭借‘五优稻4号’品种和五常市优质产地,黑龙江大米在全国闯出了名堂。”张瑞英说,目前黑龙江部分地区仍缺乏优质水稻品种,通过举办大米节,可以推动品种选育,增加优质产地,打造知名品牌,推动大米产业发展。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