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榕江:苗寨“扶贫作坊”传承非遗促增收

新华网 2020-10-26 阅读量 674

  10月25日,在贵州省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榕江县兴华乡摆贝村的“扶贫作坊”,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姜老本(左)在展示她制作的百鸟衣。

  近年来,贵州省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榕江县兴华乡摆贝村推进脱贫攻坚工作中,设置“扶贫作坊”,成立“摆贝苗族妇女刺绣互助组”,邀请本地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作为技术指导,组织苗族妇女就近学习刺绣、蜡染等苗族传统手工技艺,并根据市场需求,生产制作苗族百鸟衣、蜡染围巾、丝巾、苗绣手包等工艺产品,通过专卖店、电商平台等渠道,把产品销售到北京、上海、广州等城市以及东南亚国家和地区,既传承了非物质文化遗产,又增加了群众的收入。

  新华社记者 杨楹 摄

  10月25日,在贵州省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榕江县兴华乡摆贝村的“扶贫作坊”,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姜老本在给蜡画染色。

  新华社记者 杨楹 摄

  10月25日,在贵州省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榕江县兴华乡摆贝村的“扶贫作坊”,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姜老本(右)与苗族妇女交流百鸟衣的制作工序。新华社记者 杨楹 摄

  10月25日,在贵州省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榕江县兴华乡摆贝村的“扶贫作坊”,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姜老本(前)在点蜡作画。新华社记者 杨楹 摄

  10月25日,在贵州省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榕江县兴华乡摆贝村的“扶贫作坊”,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姜老本(右)与苗族妇女在刺绣。新华社记者 杨楹 摄

  10月25日,在贵州省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榕江县兴华乡摆贝村的“扶贫作坊”,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姜老本在点蜡作画。新华社记者 杨楹 摄

  10月25日,在贵州省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榕江县兴华乡摆贝村的“扶贫作坊”,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姜老本(右)在对蜡画进行蜡染前的准备。新华社记者 杨楹 摄

  10月25日拍摄的贵州省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榕江县兴华乡摆贝村(无人机照片)。新华社记者 杨楹 摄

0人点赞

相关推荐

吉林通化:露天市集备年货
新华网|2021-02-09
塞内加尔新配备一千余台疫苗低温冰柜
中央广电总台央视新闻客户端|2021-02-07
欧洲多国逐步放宽部分限制措施
中央广电总台央视网|2020-04-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