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义博会透视中国小商品贸易多重信号
新华社杭州10月27日电 题:从义博会透视中国小商品贸易多重信号
新华社记者魏董华、魏一骏
第26届中国义乌国际小商品(标准)博览会近日落幕。这场举办了26年的国际展会透露出当前中国小商品贸易的何种信号?
疫情难挡中国小商品魅力
样式新颖的饰品玩具、门类齐全的五金机电产品、内地“扶贫车间”生产的内衣和箱包……今年义博会有3400余个展位,来自国内19个省(区、市)近2000家企业参展。
受疫情影响,一些外贸公司的业务受到冲击,但现在市场正慢慢恢复,不少企业希望通过展会拓展新的业务。天津市赫恩思体育用品有限公司的展位上摆放着各种颜色鲜艳的足球和排球。他们的产品每年90%以上出口,年销售额五六千万元。“参加义博会对公司开拓市场的帮助很大,在展会上寻找到新的订单和合作机会。”公司外贸经理李平说。
对于很多外商来说,中国小商品的吸引力非常大。在中国生活了十多年的也门商人阿杜在义博会现场寻找新的商机。阿杜在浙江省东阳市拥有一家外贸公司,主要经营玩具服饰。
“我要把展会上各类产品信息告诉因疫情无法前来的国外客户们。”在一家玩具展位前,他试穿起义乌产的搞怪服装,还让人拍下视频发给国外客户。
“中国货品质好,价格也便宜,在中东、非洲有非常大的市场,目前还很难找到替代。”也门采购商阿拉丁说,现在由于疫情的原因,人员暂时无法顺畅往来,但并不会影响中国商品的魅力。
本届义博会举办英国、马来西亚、智利等境外线上对接会七场次,意向成交额466万美元。
内外贸并进畅通“双循环”
对于初次带着产品走出乡镇参展的安徽省阜南县王家坝镇红亮箱包有限公司总经理王恒亮来说,义博会上充满了商机。“展会开幕当天就有15家外贸公司和国内经销商来谈合作。”他说,“接到更多订单后,我计划扩大产能,投资增加生产设备。”
这家工厂去年销售额900多万元,产品主要通过外贸代理商销往印度、欧洲、南美等地。王恒亮说,今年虽然有疫情影响,但通过展会可以拓展国内市场。
来自江苏的采购商赵刚正在展会上寻找新的供应商。展会首日,他就在红亮箱包下单了5000多个头盔、3万个便当包和3万个背包。王恒亮的工厂被称作是“扶贫车间”,140多名工人中有60多个贫困户,源源不断的订单意味着箱包厂生产规模有望继续扩大,可以吸纳更多贫困人口就业。
官方数据显示,本届义博会邀请约1600名常驻中国的境外贸易机构、代表处外商以及约1800名国内百货、商超、专业市场等采购商参会。
义乌市商务局总经济师黄建说,义乌市场有7.5万多个市场主体,通过国内外上百万专业采购商覆盖了全球200多个国家和地区。
自疫情发生以来,义乌小商品市场谋划抢占“双循环”产业链、供应链优势,不断巩固和提升义乌市场在全球小商品贸易中的份额和影响力。
立足贸易数字化转型风口
记者注意到,今年义博会还将直播间搬到展会现场,不少网红拿着各类产品进行直播带货。主办方称,不仅有国内网红与各大电商平台构建全产业链电商生态圈,为参展企业直播带货、线上贸易洽谈对接提供服务,还有国外网红进行海外网络推广。
据主办方统计,直播展示企业达到参展企业总数约70%,有效为传统企业拓展渠道搭建平台。
一手拿着各家企业宣传册,一手举着手机将展位上的各种商品拍照记录,来自俄罗斯的采购商李泽杰将产品相关信息展示在自己的社交软件上,供客户选择。在义博会现场,记者看到,不少参展商和采购商都用线上交流的方式与国外客户洽谈合作。不少外商表示,尽管订货周期相对长一些,但交易量有增无减。
本届义博会还正式上线了Chinagoods平台,这也意味着义乌小商品市场官方网站——“义乌小商品城”全面开始数字化转型发展。
该平台由中国小商品城开发运营,依托义乌市场7.5万家实体商铺资源,服务产业链上游200万家中小微企业。“平台以整合贸易数据为核心驱动,对接供需双方在生产设计、展示交易、物流仓储、金融信贷等各环节需求,赋予传统市场贸易新形式、新内涵。”义乌小商品城集团董事长赵文阁说。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