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株无花果树的“乡村梦”
新华社南昌11月3日电 题:一株无花果树的“乡村梦”
新华社记者陈春园
深秋时节,江西省抚州市临川区大岗镇500亩无花果种植基地里,10万株无花果树刚刚结束采摘季,尚有一些零星的青果还挂在枝头,等待迟来的成熟。
陈冬根是这片无花果山的主人。他说,无花果其实是开花的,只因开得太小且被包在花托里,所以不易发现。通俗地说,果即是花,果肉即是花托。虽然一年四季“山不见花”,这片“无花果山”却是陈冬根心目中的“花果山”,山上种满了村民脱贫和乡村振兴的梦想。
一米八几的高个子,肤色黝黑,陈冬根是土生土长的大岗镇下门村人。2014年,他在外闯荡时发现浙江、山东等地有人靠种无花果赚大钱。他想,村里虽穷但荒山多,于是开始尝试学习无花果种植技术。不久,他回到村里流转了500亩荒山,带领周边村民开始一起种无花果。
一种就是6年。与许多种养大户走过的路一样,陈冬根经历了艰苦创业的“全流程”:成立农业公司;遭受虫灾含泪砍树;丰收果卖不出去烂在山上;市场供不应求、采摘者络绎不绝;建起家庭农场、发展初加工制作无花果干……
事业壮大的每一步,陈冬根都没有忘记身边的父老乡亲。平日里,村民只要农闲,就可以到果园里找事做,长年固定在果园里做工的村民有10多个。
对于村里的贫困户,他更是格外照顾。今年50岁的贫困户白冬苟,妻子患尿毒症“因病致贫”,家中两个孩子还在上学,他在陈冬根的果园里打了3年工,每天能领120元工钱。
这些年,无论公司的事多忙,陈冬根从没有落下过村集体的事,至今他还担任着隔壁白富村村支书一职。他常对村干部说:“乡村要振兴,一个村民都不能掉队!”
如今,乡村振兴和脱贫致富梦想画卷正在“花果山”上徐徐展开。尽管遇到政策不熟、融资不易等一些困难,陈冬根仍在尽力筹建一座无花果酒厂,以彻底解决鲜果“卖难”的后顾之忧,坚定更多村民一起种无花果的信心,届时种植规模可以扩大到3万亩以上。
他还在申报建立“抚州乡村振兴研究院”,以“农户+合作社+公司”的模式,扩大种植规模、提升研发能力,把无花果种植打造成当地支柱产业。在陈冬根的示范带动下,近年来大岗镇农业产业蓬勃发展,涌现了一批种养大户。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