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贫困村到全国文明村,河池这个村是怎么做到的?

河池日报-头条河池客户端 2020-11-05 阅读量 2106

近日,中央文明办在《中国文明网》公布全国文明村候选名单,交乐村荣列其中。

燕洞镇交乐村位于巴马瑶族自治县西南部,距县城15公里,全村有16个自然屯25个村民小组,居住着汉、壮、瑶三个民族,共620户2494人,耕地面积968亩,人均耕地面积仅0.35亩,是典型的九分石头一分土的大石山村。


交乐村。杨念松 摄

这样一个“贫困村”是如何走向“全国文明村”的呢?

脱贫攻坚工作中,交乐村依靠国家的扶贫政策,通过狠抓“党建引领脱贫攻坚”工作,大力弘扬“人敢拼命、山河听令”的“巴马精神”,积极发展致富产业,推进经济社会全面发展。交乐村第一书记覃正锋告诉我们,2019年,交乐村还先后被评为自治区“农村社区建设试点社区”和五星级村民委员会,并顺利通过“自治区卫生村”“自治区文明村”复核验收,村党总支部被评为河池市“全市先进基层党组织”、自治区“五星级党组织”。

交流座谈现场。

狠抓党建助力扶贫产业发展。近年来,交乐村坚持“狠抓党建引领,助推交乐振兴”发展主题,创新发展“核桃+蚕桑+龙骨花”立体式高中低产业,并通过“企业+合作社+集体经济+农户”的发展模式,带领群众在石头缝里“挖金”。现全村核桃种植面积2000多亩,桑叶1000多亩,养蚕专业合作社年均加工蚕茧230多吨,产值1000多万元。龙骨花种植面积约6000亩,年产值约1200万元。

贫困户在喂蚕。

村民正在育蚕室工作。

交乐村党支部书记姚正云说:“基础条件越来越好,产业发展不断壮大,群众有了稳定收入,目前全村年人均纯收入已经超过10000元。”

晾晒龙骨花。

交乐村的龙骨花农产品。

改善人居环境,“硬件”“软件”双提升。交乐村是巴马县大石山区生态小康文明示范村,全村16个自然屯均已实现通屯道路硬化、农网改造以及饮用水集中供水,完成生产道路2条约8公里,安装370盏太阳能路灯。同时,交乐村积极倡导落实“美丽交乐是我家,清洁卫生靠大家”村规民约,共有保洁员19名,保洁车辆15台,保证家家干净、屯屯整洁。

交乐村干净整洁的村屯道路。

不仅如此,作为全国文明村的交乐村不光要富“口袋”,还要富“脑袋”。驻村扶贫工作队与该村两委班子积极推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利用夜校班、现代远程教育站点、农家书屋等文化服务平台开展主题鲜明、形式多样的活动,不断丰富群众的精神生活。

交乐村公共服务中心。

“交乐村组建有2支业余篮球队,5支舞蹈队,1支老年人山歌队,每年的中秋节、国庆节等节日,我们都组织群众开展文艺汇演。”交乐村文艺队负责人杨光发说道。

如今的交乐村,村里村外的水泥路平整宽敞;房前屋后整洁干净;山上地头产业生机勃勃;傍晚的山村小广场人头攒动,舞步欢快。


作者:河池日报社融媒体通讯员 苏瑞宁


0人点赞

相关推荐

贡川纱纸:大化一张靓丽的文化旅游名片
河池日报-头条河池客户端|2021-03-22
9-17毛南语新闻
环江融媒体中心|2020-09-17
网媒记者走进广西移动感受5G科技魅力
广西新闻网|2020-10-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