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创新更需合作共赢
数十吨的数控机床、会“读心术”的工业机器人、超长作业时间的巨型“铁牛”……这些曾经被视为稀罕物的进口装备,如今已成为中国经济建设进程中的“老朋友”。每当它们活跃在繁忙的装备制造车间、先进的汽车生产线乃至广袤的黑土地上时,一些人也许不曾想到,部分“洋品牌”背后有中国企业的身影,有些甚至早已被中国企业收入麾下。
点点滴滴的进口技术装备之变,是通过以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为代表的平台带来的新力量,也是中国制造业推动国际营销、国际制造和国际并购,加速“走出去”和取长补短的鲜明注脚。
技术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综合国力竞争说到底是创新的竞争。在此过程中,技术装备发挥着关键作用。但创新绝不是闭门造车的过程,而是学人之长、补己之短的淬炼。正如三菱电机(中国)有限公司董事长富泽克行所言,多数参展商不仅仅是借进博会展示自己的新技术、新产品,更重要的是观察世界新技术和新装备发展趋势,向同行学习和借鉴,回去好好消化吸收,最终提升自己。由此看来,进博会不仅有利于满足中国技术装备领域自身的发展,而且能更好地满足各国不断增长的技术装备需求。
技术创新不是零和博弈、有你无我的竞争,而是努力共赢、包容发展的合作。纵观技术装备领域发展历史,没有哪一家企业能够只靠自身力量恒久称霸,也没有哪一个国家或地区能够依靠打压他人实现提升自身技术水平的长远目标。所谓技术封杀、技术讹诈、技术勒索不是创新的本质,唯有倾听、协作、交流和思想碰撞才是创新动力的源泉。
随着我国加快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进博会作为全球首个以进口为主题的国家级博览会正在发挥日益重要的作用。在多数连续3年参展的装备企业眼中,进博会早已跻身世界级技术装备交流舞台。
技术创新没有国界,靠打压和封锁既不能阻止一个国家新技术、新装备的进步,更不能锁住世界各国科技和经济交流的需求。在开展首日,当看到7万平方米展区里参展商互相微笑着畅谈交流,听到“合作”“开放”“共赢”已经成为技术装备展区近340家参展商说得最多的关键词时,我们有理由相信,今后各国企业特别是世界500强及行业龙头企业的参展意愿将更强,进博会未来的“回头率”会更高。(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 周 琳)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