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锐评】解析浦东的“高水平制度型开放”
“努力成为更高水平改革开放的开路先锋”“更好向世界展示中国理念、中国精神、中国道路”……12日,中国最高领导人习近平在浦东开发开放30周年庆祝大会上发表重要讲话,对上海浦东未来发展寄予厚望。
回顾过去30年,浦东的发展成绩令世界惊叹:吸引外资1029.5亿美元,聚集170个国家和地区的3.62万家外资企业、350家跨国公司地区总部,全球500强企业中346家在浦东有投资项目……正如习近平主席指出,浦东开发开放30年取得的显著成就,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势提供了最鲜活的现实明证,为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供了最生动的实践写照。
“在地球仪旁思考浦东开发”,这句30年前就流行的一句话表明,从一开始,浦东瞄准的就是“与世界从容地经济对话”。这样的广阔胸襟与敢闯敢试的劲头,共同铸就了浦东的成功。第一个保税区、第一个出口加工区、第一家外资银行、第一家外资保险公司……诸多 “第一”在这里诞生。作为国内首家外商独资保险控股公司,今年初开业的安联(中国)保险控股公司副总经理陈良在接受采访时,感慨于浦东推进金融业开放和加快构建更高水平开放型经济新体制的决心。
按照中国发展规划,从现在起到本世纪中叶,是中国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30年。面对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面对中国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浦东未来将如何更好地与世界共赢?“高水平制度型开放”显然是个关键词。
中共十八大以来,以2013年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成立、推出中国第一份外商投资准入负面清单为起点,浦东先行先试高水平制度型开放的经验,不断向全国辐射。在此次庆祝大会上,习近平强调“要深入推进高水平制度型开放,增创国际合作和竞争新优势”,这既是对过去30年浦东经验的总结,也是对浦东未来发展的要求。
国际社会注意到,习近平强调要更好发挥上海自贸试验区临港新片区作用,“对标最高标准、最高水平,实行更大程度的压力测试”,在若干重点领域率先实现突破。这两个“最高”、一个“更大”,为挂牌成立一年多的临港新片区明确了发展目标,也必将创造更多令世界惊叹的特斯拉“上海速度”。
“增强全球资源配置能力,服务构建新发展格局”,同样是浦东实现更高水平改革开放的题中之义。如今,“新发展格局”是国际社会耳熟能详的一个热词。“努力成为国内大循环的中心节点和国内国际双循环的战略链接”,这是浦东未来的发展方向,预示将创造更多发展红利与世界共享。
打造“节点”和“链接”,意味着需要“提高对资金、信息、技术、人才、货物等要素配置的全球性影响力”。对此,浦东有信心。陆家嘴金融城配置全球资产的活力、张江科学城配置科技创新资源的能力有目共睹。位于浦东的350家跨国公司地区总部也将在中国双循环相互促进中找到新的发展着力点,使总部经济“成为全球产业链供应链价值链的重要枢纽”。
正如分析人士指出的,未来浦东的窗口意义,并不完全在于发展有多快,更在于向世界充分展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强大生命力和旺盛活力。下一个30年,世界将看到浦东以及整个中国更加充沛的活力,并将从中分享更多发展机遇。(国际锐评评论员)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