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造光源“亮瞎眼” 治理举措还需跟上

广西新闻网 2020-11-13 阅读量 1329

  楼顶广告牌亮到深夜,居民必须拉上遮光布才能睡觉;路边的LED显示屏亮得刺眼,晚上在家都不用开灯……近段时间,不少市民向南国早报新闻热线0771-5690127反映,光污染给他们的生活带来了困扰。近年来,人造光源越来越多,成为继废气、废水、噪声等污染之后的又一种环境污染源。(11月12日《南国早报》)

  五颜六色的霓虹灯,灯火通明的高楼大厦,这是现代繁华都市的特有景象,一定程度上,一座城市的夜景有多璀璨,跟社会经济发展水平有很大关联性。然而,正所谓过犹不及,城市的人造光源太多,也给广大市民带来困扰,诸如霓虹灯、远光灯、广告牌、LED屏、亮化楼宇等,都有可能造成光污染,影响市民的睡眠、视力、情绪等,给生活造成很大的不便与麻烦。

  光污染还会诱发意外交通事故发生,造成人员伤亡。光强度过大或在黑夜中频繁闪光,会引起暂时性光敏感度下降,眼睛会短暂地看不见,影响对事物的正常判断,无法及时规避车辆。据公安部统计,发生在夜间的交通事故,与滥用远光灯有关的占30%至40%,且呈不断上升趋势。而且,部分城市路段监控补光灯亮度过强,经过时比汽车远光灯还要刺眼,影响驾驶安全,也成了一种光污染。

  目前,我国还没有针对光污染的专门法律。在现行法律体系中,涉及交通、建筑等领域的管理规则,对光污染有所涉及。比如《城市道路照明工程施工及验收规程》对公共照明设施的强度作出了规定,《交通技术监控成像补光装置通用技术规范》对电子警察的补光强度作出了规定。但是,针对光污染问题的监管和处罚依据,依然缺位。

  相比废气、污水、噪音等其他环境污染源,光污染更容易被忽视掉,由于缺乏衡量标准和法律制约,如何严格执行灯光设置标准、如何监管,均处于无法可依的状态,导致监管部门执法难度较大,往往只能采取调解方式解决。显然,政府需要重视光污染对市民身体健康和工作生活造成的严重影响,尽快制定相关标准和法律。

  今年6月,我国《城市照明建设规划标准》已出台,通过对城市照明标准的修订,提高行业标准,以解决城市光污染的问题。《南宁市城市照明专项规划(2021-2035)》也在加紧编制,从顶层设计上对用光进行规范。从环境保护和社会精细化管理的需求看,未来需要加快制定全国统一的光污染防治法律,将光污染纳入环境污染治理范畴,以进一步提高监管力度,实现标准规制,依法管理。

  现代都市夜生活丰富多彩,商业繁荣兴旺,都少不了璀璨灯光,但要控制在市民可承受的范围之内,不能任由光污染破坏居住环境。城市当以人为本,在监管部门依法治理光污染之际,社会各界也应主动遵守法律和社会道德,尊重他人的合法权益,在满足自身对美好生活向往的同时,也要做到节约能源,不打扰他人生活。(江德斌)

0人点赞

相关推荐

黑山新增102例新冠肺炎确诊病例 累计确诊5019例
网络根据9月2日黑山卫生部公布数据|2020-09-03
环江:4000多贫困户告别大山
广西新闻网|2020-05-20
祝贺!环江这个重要实验室顺利通过验收
环江融媒体中心|2020-08-10